許玉傑:美國建國後白人是如何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的

許玉傑:美國建國後白人是如何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的

在美國獨立戰中,英美雙方都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不遺餘力地爭取印第安人的支持。北美的大多數印第安人,由於長期受到殖民者的欺騙、掠奪和屠殺,而站到英軍一邊。然而,由於英軍最後失敗,印第安人的境況更加悲慘。首先印第安人在雙方的戰爭中被充當炮灰,傷亡極大,人口銳減,原來較大的部落都喪失了戰鬥力。其次在戰爭結束後,英國人一走,美國人以更加瘋狂的手段報復印第安人。1790年,華盛頓上任不到一年,就指示美軍哈馬爾將軍與西部領地的長官克萊爾合作,率領1400名美軍向俄亥俄地區的邁阿密印第安人部落發動進攻。他們兵分兩路向印第安人發起鉗形攻勢。在印第安人的拼死反抗下,美軍的進攻失敗了。第二年,克萊爾又帶領2000多名美軍進攻俄亥俄的沃巴什地區,由於發生瘟疫,士兵戰鬥力下降。結果在1791年11月4日拂曉,印第安人在其首領“小海龜”酋長的帶領下,向政府軍發起突然襲擊。打死美軍600多名,打傷300多名。印第安人的反抗,震驚了美國政府。美國國會立即授權組織一支5000人的部隊,華盛頓總統專門挑選了獨立戰爭的英雄、人稱“瘋子”的美軍少將安東尼.韋恩,負責指揮進攻印第安人的戰爭。

韋恩利用兩年的時間對部隊進行改編和訓練,組成了所謂“美國軍團”,於1794年8月20日向俄亥俄洲的印第安人發起進攻,印第安人毫不畏懼,和這些正規軍進行了白刃格鬥,終因寡不敵眾,被美軍攻破了他們用樹木壘起的防禦陣地。美軍把當地的印第安人全部趕到大草原上,放火燒燬了他們全部的村莊和莊稼。1795年8月3日在韋恩的口授下,強迫他們簽訂不平等的《格林維爾條約》。美國政府以1萬美元年金的代價,迫使印第安人遷出了整個俄亥俄地區,交出了在俄亥俄河上交通中有重要意義的16個口岸。這和搶劫有什麼兩樣,只不過是以條約的形式,還付了錢。這就是美國式的虛偽的平等!

在西北地區的印第安人領地管理印第安人事務的美國總督威廉.亨利.哈里森,從1795年到1809年,用武力驅除印第安人,迫使印第安人讓出了4800萬英畝的土地。哈里森的行為,激起了印第安人的強烈不滿。當地印第安人酋長特庫姆塞兄弟二人從1805年開始,帶領印第安人為奪回自己的土地而鬥爭。對於印第安人的抵抗,哈里森進行了血腥的鎮壓。在1811年11月7日的戰鬥中,哈里森帶領1100名士兵,夜襲印第安人居住的村子先知鎮,把印第安人趕進了一片沼澤地,焚燒了他們全部的房屋和村莊。1813年10月在“泰晤士河戰役”中,特庫姆塞及其部下被美國人全部消滅。正是這場戰爭,使哈里森名聲大振,1840年登上了總統寶座。

在西南印第安人的領地,遭到傑克遜在1812年英美第二次戰爭中所帶部隊的連續襲擊。傑克遜因此被授予田納西后備少將。1813年10月又率領2500名田納西的志願兵,前去鎮壓亞拉巴馬的印第安人起義,殺死300多人,迫使1000多人印第安人四處逃散。1814年3月傑克遜在一天夜裡,帶兵突襲密西西比地區的馬蹄灣,大肆屠殺當地的克里克印第安人,連婦女和兒童也不放過。這場屠殺,使當地倖存者不到百人。三年後,倖存的克里克人又發動起義,傑克遜聞訊,立即組織2800人的軍隊,大舉進攻在薩旺尼河安營紮寨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事先得到了情報,已經撤退,傑克遜立即派兵追殺。後來克里克族人被迫將佐治亞州南部和亞拉巴馬中部一帶2200萬英畝土地割讓給了美國政府。由於大肆屠殺印第安人,使傑克遜從此當上了西南邊疆的英雄,也成了日後當選美國總統的主要功績。

1828年,小時候靠鬥雞和賭博出名,後來靠仇視和屠殺印第安人成名的安德魯.傑克遜擔任美國第七任總統。從此,印第安人開始了更加苦難的歲月。

其實在美國建國以後,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和加強對印第安人的控制,鎮壓印第安人的反抗,幾任美國總統都擬定過遷徙集中印第安人的計劃。華盛頓設想建一座“長城”,把白人和印第安人分開;傑斐遜和麥迪遜希望單獨建一個“印第安人鄉”;門羅總統曾擬定了把10萬多印第安人遷到偏遠地區的計劃,而且美國政府花費不超過3萬元美金。

但對西部邊境上的印第安部落採取大規模強制遷徙的政策,是傑克遜入住白宮後製定的。1830年5月28日,在傑克遜的建議和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了印第安人遷移法案。根據這項法案,為了配合美國的西進戰略,要求印第安人全部遷出現在的居住地,到西部沒有人煙的地方去。冠冕堂皇的方法是拿西部所謂的“公地”同東部現在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進行“交換”。美國國會撥款50萬美元用於政府完成遷移工作和補償印第安人之用。區區50萬元,除去政府官員、土地投機者、白人佔地者和遷移承包商貪汙挪用、中飽私囊外,用於補償的費用微乎其微。美國的各級政府,採用種種威逼、利誘、賄賂等等欺騙手段,迫使印第安人簽訂遷移條約,有的部落酋長是在被灌醉後簽約的。在傑克遜當政的8年中,這類條約多達94個。印第安人被迫讓出了幾千萬英畝的土地,近5萬名印第安人被迫遷移到了西部邊疆“除了荒山和巨大的岩石床外別無他物”的不毛之地。如有人不願遷移,美國政府就動用軍隊驅趕。被虐待屠殺的不計其數。

綽克託人是法案通過後第一個西遷的部族。他們被迫讓出了相當於六分之一密西西比州的土地。1832年,克里克人開始西遷。接著奇卡索人、切羅基人和塞米諾爾人分別相繼被趕出了東部地區。最能反映印第安人在被迫西遷中悲慘遭遇的當屬切諾基人。早在1791年,美國政府與切諾基人簽訂遷移條約,強迫他們讓出了世世代代打獵和耕種的土地,遷移到了佐治亞州西北部的山中。針對白人汙衊他們是野蠻人的指責,自己創造了一套文明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文字,印刷了書籍,建造了乾淨的房舍,接受了基督教的傳教,而且自己還制定了一部憲法。但這些,擋不住美國人貪婪的掠奪。1828年,他們在居住地發現了金礦,白人蜂擁而入的來搶,政府也不承認印第安人的居住權利,千方百計強迫他們再往西遷移。

切諾基人派出代表,向美國的最高法院起訴佐治亞州政府。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喬治·馬歇爾拒絕切諾基的正當要求。傑克遜總統也偏袒佐治亞州政府和那些無法無天的白人,拒絕出面主持公道。印第安人進行了勇敢的抗爭。他們選派了最雄辯的代表出席最高法院的聽證,公開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

【你們叫我們放棄狩獵和戰爭,我們照辦了;你們叫我們建立自治領地,我們照辦了;你們叫我們開荒種地,使用機械,我們也照辦了;你們叫我們放棄自己的宗教傳統,信奉你們的神,我們同樣照辦了……我們所要求的只是對我們世世代代休養生息的土地的所有權。】

當切諾基人的代表懇求傑克遜總統為他們做主時,這位粗俗的總統冷冰冰地說:

【“我對你們是友好的,但是你們的唯一出路就是放棄自己的家園,到西部去定居。”】

一部分切諾基人認識到保衛家園沒有出路,接受了傑克遜簽署的《印第安遷移法案》,另一些切諾基人決心抗爭到底。可是白人如狼似虎地闖進了他們的領地,1838年,斯科特將軍率領7000名聯邦政府的士兵把剩下的18000多名切諾基人強行集中起來向俄克拉荷馬驅趕。歷時10個月,一路上遭受押解的聯邦軍人的毒打虐待,再加上惡劣的氣候,無數印第安人死於毒打、飢餓和疾病,至少有4000多人死亡。是一條真真切切的“傷心之旅”,史稱“眼淚之路”。

根據美國自己的統計,到1850年,美國政府強迫印第安人簽訂了245個割地條約,搶佔了印第安人4-5億英畝的土地。東部的印第安人全部遷到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荒涼地區。

美國的西進運動,是資本主義發展和擴展的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拓了空間。但在資本主義的制度下,也完全是一場侵略、屠殺和掠奪印第安人的運動,是美國資本主義踏著印第安人的屍骨和血跡向西挺進的運動。

在美國西進運動中,印第安人在極其困難的境況下,也沒有放棄抵抗。其中有兩次反抗鬥爭的規模比較大。

一次是黑鷹領導的反抗戰爭。1831年,定居在伊利諾伊州的索克人和福克斯人被迫遷移到了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在那裡,食物短缺,無法生存下去。一部分印第安人在他們的首領黑鷹的帶領下,第二年春天返回了故鄉。傑克遜政府派正規軍對黑鷹實行圍剿。黑鷹帶領他的2000多同胞們,在荒郊野嶺同陸軍部長劉易斯.卡斯派來的2000多政府軍激戰,手無寸鐵的印第安人後因飢餓和寡不敵眾,黑鷹就帶領大家準備退回密西西比河以西,正當他們涉水渡河逃生之際,美軍發動了攻擊,慘無人道的殺戮,連婦嬰也不能倖免,鮮血染紅了河水,黑鷹本人也受傷被俘。

第二次是塞米諾爾戰爭。1835年,面對白人的不斷入侵,在佛羅里達居住的塞米諾爾人不願離開自己的家鄉,他們忍無可忍,在混血首領奧西奧拉的率領下,同驅逐他們的政府軍進行戰鬥。他們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在一片沼澤地裡與侵略者周旋。他們避開政府軍的正面進攻,不斷襲擊政府軍的哨所和小據點,然後迅速消失在沼澤地中。戰爭進行了8年,美軍出動了6萬多人的正規軍,更換了4名指揮官,還是不能取勝。1837年政府軍採用欺騙的手段,打著停戰的旗號,邀請奧西奧拉參加談判。政府軍背信棄義地逮捕了奧西奧拉,3800多印第安人除了很少人藏在沼澤地裡外,其餘全被美軍驅趕殺害。

到了1860年,在美國土地上的幾百萬印第安人只剩下25萬人左右,全部被驅趕到密西西比河以西沒有人煙的地方。當時的西部地區,是指東起密西西比河,西到落基山脈,南至德克薩斯,北到加拿大。地形和氣候十分複雜,既有風沙漫天的平原,也有起伏連綿的高山,既有一望無際的沙漠,也有深邃的大峽谷。地形複雜,人煙稀少。被稱為“美國的大沙漠”。東部美國人要到加利福尼亞去,都是繞過這片沙漠。印第安人在這裡只能靠傳統的狩獵活動艱難的生活下去。然而,就這樣的日子也不能長久,更加殘酷、野蠻的掠奪行為正在向他們襲來。

美國內戰結束後,大批美國人開始向西發展,進行探險和開拓。隨著鐵路的建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開拓者和資本家們驚喜的發現,這片“美國的大沙漠”,實際上是“美國的大平原”,這裡並不是只有沙漠,不僅有適合放牧的大草原,還有大量的金、銀、銅等豐富的礦藏。於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繼續開始了討伐和驅趕印第安人的戰爭。凡是交通線通過的地方,印第安人必須離開;凡是發現礦藏的地方,印第安人必須遷走,到更加偏僻和貧瘠的地區。如果印第安人稍有反抗或不同意,美國政府就動用武力進行“討伐”和驅趕。從1860年到1890年的30年間,美國政府驅趕和鎮壓印第安人的戰爭大小進行了1000多次。

1860年,為了給開礦者開路,美國軍隊在新墨西哥山區一帶向印第安人開戰,經過持續兩年的戰爭,美國軍隊打敗了阿巴齊人和納瓦霍人,殺害了664人,俘虜了8793人,把幾千印第安人趕出了自己的家園。

1861年,在科羅拉多北部派克山脈附近,美國白人為開採那裡的金礦,動用軍隊驅趕當地的印第安人,經過三年的戰鬥,切恩涅族和阿拉帕霍族不得不搬離,在搬離的途中,當700多名印第安人晚上紮營入睡後,美國軍隊的齊溫頓上校,帶領1000多名軍人,包圍了印第安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後來有個目擊者作證說:

【“他們被剝去頭皮蓋,腦髓被敲出,士兵用小刀剝去婦女的皮,用棍棒打小孩,還用槍托敲打他們的頭顱,割斷他們的四肢。”】

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在南部是這樣,在西部和北部的印第安人也不能倖免。1865年在蒙大拿地區的白人礦主,要修建一條穿過蘇族人最好的狩獵場的“博茲曼小道”,引起了蘇族人的反抗,美國當局就派軍隊進行鎮壓。蘇族大約有3萬多人,在“紅雲”、“坐牛”和“瘋馬”三位偉大的酋長帶領下,同政府軍進行了頑強的戰鬥。戰爭一直持續到1868年,蘇族人也被迫搬進了保留地。

即使在狹小的保留地,印第安人也不得安寧。白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也經常侵入和騷擾保留地。1875年在北部的布萊克山的保留區內,發現了金礦,大批白人不顧蘇族人的反對,湧進了保留地。蘇族人不得不同前來鎮壓他們的美國軍隊進行激戰。以瘋馬和坐牛領導的印第安人全殲了150多名政府軍。這是印第安人取得的一次很重要的勝利。

在西北部的俄勒岡地區,內茲帕西族為了反對白人的佔領,與1877年爆發了印第安人起義。美國政府軍,為了鎮壓起義,歷時4個月追了1300多英里,在接近加拿大邊境地區攔截鎮壓了起義人民。

歷史上最後一個印第安人抵抗白人的戰爭發生在1890年。當時居住在南達科他的蘇族印第安人,不滿當地政府要把他們的保留地縮小50%的無理要求,準備進行反抗。得到消息的政府軍隊,趁著蘇族人舉行晚會的時候,包圍了晚會現場,對印第安人進行大屠殺。美軍在戰鬥中動用了4門新式的哈奇克斯機關炮,結果包括坐牛首領在內的許多人被殺害。此後,“大腳”首領領導蘇族人繼續戰鬥,12月29日,在翁戴德尼地區,雙方進行了一場激戰,400多名蘇族人包括婦女兒童都遭到了野蠻的屠殺。至此,印第安人的反抗被徹底鎮壓下去了。

幾百年來,為了反抗侵略者,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存條件,印第安人同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鬥爭。雖然印第安人的反抗都是以失敗告終,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侵略者的精神將永留史冊。

印第安人遷移的結果,不僅使白人獲得佐治亞的大片土地,而且為他們敞開了俄亥俄河谷的大門。回顧美國對印第安人征服的前前後後,最使人震驚的似乎還不是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暴力之頻繁、所採用的手段之殘酷,而在於他們在施用暴力時的思維模式和宣傳方式。

美國人同殖民地早期的英國移民(就是美國人的祖先)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他們的共同之處是種族、文化、宗教上的優越感,對物質財富極端的貪慾、對弱小民族極端的冷酷和在言行上極端的偽善。這使他們不僅能為所欲為地橫行霸道,而且使他們做盡壞事之後還能心安理得。例如,1847年《紐約先驅報》的評論員文章這樣來討論印第安人的處境和出路:

【“印第安人的藝術、戰爭、邦交、住所、工藝、財產、貿易以及享受方式都處於最落後的發展階段……這樣的人冥頑不化,活該消亡。神把大地賞賜給開發它的人們,任何違背主的意志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中,印第安人的存在本身就成為所謂的“印第安問題”。事實上,在美國的邊疆地區,印第安問題從來都是用暴力手段來解決,殺害印第安人是很受白人歡迎的事。在西部地區,殺害印第安人甚至成為白人的一種消遣和掙錢的方式、一種人們在閒著沒事幹的季節的可靠的、由政府資助的勾當。1793年,辛辛那提的一家報紙在一份公告裡懸賞捕殺印第安人:誰要是殺了一個印第安人,就可以從報社老闆那裡領到168美元的賞金。1850~1859年間,聯邦政府為加利福尼亞政府剿殺印第安人的白人提供了將近100萬美元的資助。一個加利福尼亞白人後來供認,1856~1860年間,他那裡的白人居民每週外出兩三次,尋找和捕殺印第安人。平均每次出擊都要幹掉五六十個印第安人。在通常情況下,連老弱婦孺都不肯放過。以加利福尼亞為例,1848年的淘金熱開始之前,這裡有15萬印第安人,到1870年,這個州的印第安人僅剩3萬人。西部的其他州的情況與這裡大同小異。

直到1871年,美國政府在同印第安人打交道時,名義上將印第安部落當成“主權部落”,而在事實上,美國政府卻一再出爾反爾,恣意踐踏印第安部落的主權。1871年,印第安部落的“主權”事實上已經蕩然無存。這使美國政府面子上感到尷尬,國會決定撕下這一塊遮羞布,將印第安部落強行納入美國的管轄之下。這一政策的制定,意味著美國政府從此對印第安部落行使主權,對敢於抗拒政府命令的印第安人進行“合法”的鎮壓。1887年,國會通過了《道斯土地佔有法》。名義上看,這一法案授權總統將印第安部落的土地分配給部落的成員,凡接受政府分配的土地的印第安人都立即變成美國公民。這一法案使印第安人像美國白人一樣成為自耕農民。實際上,印第安人缺乏法律知識,分得的土地又被白人以欺騙等各種方式掠奪走了。而且這種方法,打破原始公社的集體所有制和印第安社會的組織結構,削弱部落首領的權威。對印第安文化來說,這是釜底抽薪的一招。這就是說,白人在完成對印第安人的武力征服之後,進一步又摧毀他們的文化和社會組織。1898年,國會通過了《柯蒂斯法案》這一法案剝奪了印第安部落在保留地上的主權,廢除了所有的印第安法規。至此,一個強大文明對一個弱小文明的暴力征服全部完成。

歐洲向美洲移民整個過程中,印第安人減少了90%以上。它們消滅了當地土著人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方式和創造的許多文明。尤其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製造了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巨大災難,戰爭結束時整個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口下降了90%。僅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由1519年前的2500萬,下降到1568年的265萬;秘魯的印第安人由1532年的900萬下降到1570年的130萬。

17世紀初,當第一批英國殖民者踏上北美的土地時,美國的土地上當時大約居住著450萬印第安人。到1860年時,印第安人的數量已減少到25萬左右。隨著白人對印第安人戰爭之後,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僅剩10萬上下。從此以後印第安人被驅趕到今日的218個狹小的指定居留地(保留地)上。

印第安人的遭遇是歷史上非常突出的種族滅絕的例子。美國人長期以來對此避而不談,即或提起,也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種態度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這一時期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暴力太多了,他們的文化受到的摧殘太嚴重了,對他們進行的種族滅絕的暴力太殘酷了,對印第安人出爾反爾的例子太司空見慣了。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所作所為以及所造成的後果無論用什麼樣的尺度來衡量,都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歷時最長的慘劇。難怪當今有一些美國知識分子發出了這樣的懺悔:

“我,還有其他所有的美國人所安居樂業的土地是不久前從別人那裡偷來的,我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殺光所有敢於抵抗我們的人,然後將他們的財產據為己有。當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立刻對我所接受的犯罪與懲罰、公正與不公正、財產和盜竊、合法與不合法的標準產生了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