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可以從宋人尚意看書法藝術絕對精神的徹底破產?

巴蜀翰墨藝術社


從宋人尚意看書法藝術創作絕對精神的徹底破產



但凡對書法史有所瞭解的人,對書法審美崇尚的流變,都知道宋人尚意之說,這裡不再贅述。書法作品表現出來的趣味性就是作者某種審美意味的表達。從屬關係簡單來說,意味包含趣味。由趣味而生成的意味可以上升到某種意境。

宋人尚意,是他們那個時代,對書法審美意義的終極追求。何為尚意?我更寧願去相信宋人追求的是一種天意,而不是人意。但如果不是人意,怎麼在那個時代又會出現蘇、黃、米、蔡文人相輕似的趣味詆譭呢?“死蛇纏樹”,“石壓蛤膜”的趣味性成為了書法史中的笑談。當然,米芾要好一些,蘇東坡就形容米字“風檣陣馬,沉著痛快”,這一切都反映了書寫中存在著的無窮趣味,人意也。


其實這是告訴人們,不要去相信什麼天意,不要去相信書法中扮演著絕對精神的那股神秘力量。我們不要怕在書寫中表達趣味的存在。大膽去把自己的藝術趣味寫出來,說出來,其實它就是逐步形成我們自己藝術風格表現所需要的那種意味。我們要大膽嘗試自己的藝術追求,寫出自己對於書法意味的感悟和把控。而不是去把歷史上留存下來的被頂禮膜拜大神們充滿著神秘力量,有靈魂意味的經典碑帖,通過你拙劣手段二度三度描摹後,成為自己的藝術作品或作為自己藝術表達的題材。

所以說,書法中,自己趣味性的投入是可取的,雖然它還只是意味的低級形式,但我們要勇於嘗試。而不是要去寫那些描摹別人形式意味的作品,那些東西,一經你寫出來,還不僅僅是徒具外形的問題,它就是一個空殼,就是一個假面具,是一文不值的拙劣抄襲。


當然,我是真誠希望,我們每一位書法學習的朋友,都能夠象宋人一樣,在尚意的藝術表達中留下自己的藝術印記,以及我們賦予給自己藝術作品的趣味表達。我雖然在批評藝術中被絕對精神的意識形態佔據主導的審美標準,但這也正是我對於個人藝術意味的留存抱以悲觀認識的結果。個人的或許很快就會蕩然無存,作為一種藝術意願的投入,我們學習書法藝術,用盡了全力,是我們不忍心看到它隨著我們短暫生命的結束很快的消失殆盡。但我也不得不說,它真的會最終消逝,就如沙灘上畫的一張臉被潮水輕輕抹去。。。

反思我們現在的文化崇尚,都是在為絕對意味唱讚歌。大量的所謂藝術家前赴後擁,樂此不彼。都是在浪費自己的藝術生命。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警醒藝術絕對精神意識給我們帶來的傷害。 我們要立志為藝術絕對精神意識唱喪歌,不再做它的奴僕。而今有的藝術家走在這條充滿蔑視和謾罵之路。他的唯我獨醒激怒了活著的喪屍。但我們要相信,雖然藝術真理之光會灼傷我們的眼睛,但它終究會讓我們獲得藝術自由的價值。


當前,我們很多朋友在臨摹古人的時候,都臨摹得很好,為什麼一到創作就出問題了呢?後來有人提出了一些學習觀念,臨摹到創作置換,轉換,轉移的理論層出不窮。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去看,這類學習思路的說法、方式、方法都存在很多問題。因為臨摹學習到創作,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我們是要去獲取一種什麼方式走向創作。也就是我們的創作源泉在哪裡的問題。

當代的普遍做法就是,如果要你參與比賽創作作品,臨摹到創作的“置換”這類培訓理論是說得過去的。你學了什麼古代書體後運用到創作,其實我們有經驗的老師知道,置換隻是走向創作作品的一類粗加工,這樣的培訓學習還不足以讓你具備比賽作品所需的創作能力。所以還要去“轉換”。這也是應付展覽創作學習的遞進學習方式。它對創作表現技術性的深入,嫁接各類書體也好,強化書法三要素的各類形式構成元素也好,也是通過臨摹所得,把一件書法作品打造成為一件展廳文化需要的視覺盛宴。對作品“轉換”的要求,也是對經典碑帖的再創作。當代作坊工匠式的技法培訓能夠滿足此類創作作品的打造。 當然,有的老師有學問,能深入一些,就提供了“轉移”的臨創思考,對古典的尊崇還是擺在第一位的。比方有一些集古字走向展覽創作思路,還有一些是對古代章法佈局仔細把控深研,通過艱苦卓絕的學習,從而達到最終的臨創要求。總之,作者藝術靈性自由的,自在的思考不能夠盡情的釋放,也就是傳統文化創作模式是我們無能如何擺脫不了的窠臼。從傳統中來,又回到傳統中去的藝術實踐,貫穿著我們藝術學習的一生。我認為這類學習只能算是把粗糙“置換”變得較為的精細化的一條創作作品之路而已。



但總的來說,以上各類方式的書法學習,都是為了去應付展覽而創作。這類方法,可以學到一定意義的書法,但究其本質還是為了學技法。通俗一點就是,學習怎麼去掌握古典碑帖經典的共性技法技巧,運用於自己書法創作的“技法”和“表現方式”。 看似沒有什麼問題,我們都是這樣來學習書法的,但這樣的學習之路是否細思極恐地隱藏著某種藝術之路的難以言說?絕對精神意味就像一位至高無上的君主,極力把學習者都臣服在他的強力意志之下。

其實古人的書法,他們是沒有什麼創作的需求的。就是寫寫家書,寫寫文章。是今天,我們為了學某一個書體,建設了一種技法理論知識的完美大廈。當然,這個大廈的構架甚至可以用歷代的書法各類理論去證實。甚或從古代的書法美學中,單純抽離出各類書體技法作為當代必然的書法學習方式。後來理所當然的、純粹的成了學習技法的所謂科學化的標準。當然這類技法學習中,還可能編撰了一些古人勤學的例子去佐證書法技法學習的重要性。 這都是以寫出一幅“創作書法”作為書法學習的首先條件的。本質上都是為了託古而創。



我深刻認為,這條路是與書法者們該怎麼樣去表達真正書法藝術的方式背道而馳的。我們該去思索對於古人的學習,我們對於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也好發展也好,手法主義就如此的不能擺脫嗎?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需要緊緊抓住藝術絕對精神這根救命稻草而無所作為嗎?並非我們不可以去對傳統方式接納、吸收頂禮膜拜。 這也正是我強烈批評,駁斥藝術絕對精神意識的原因所在。正是當代前置了所謂的藝術創作論調,我們很多人的頭腦中,才被藝術絕對精神的幽靈所束縛。

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的抑帖揚碑看到,從阮元始《北碑南帖論》《南北書派論》到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到後來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這類書法著作的變化可以看到(前前後後上百年,其實它們都是在說一件事)任何理論知識的構建都是學者們前赴後繼的結果。到了康有為才算做了一個了斷、一種徹底。以上還只是我個人思考對藝術學習該怎麼去做出選擇和判斷才能走向其正確性創作的嘗試,它並不抱以去勸說、說服誰的理論目的。算我學習中的感悟和總結。有興趣的朋友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當初我也想為我的思考去佐證其正確性,但我放棄了。佐證中需要搬出來的一些名人名言,和對一些有延展概念的深入解釋,或者搬弄一些形而上的哲學術語,去做出一些思維導意特別的上層理論構建去壓制大家都普遍接受的理論知識的做法。我還是想公允似的去看待學習問題,只是想用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藝術思考去和朋友們交換你們的真知灼見而已。
顏振東於自橫齋原創文章2020.3.18


巴蜀翰墨藝術社


有太多人說一些無病呻吟的話,而且還妄想語不驚人死不休
所以有的人說的話可以不用當會事
做好自己的功課,當那些一知半解的人說去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3f5481d977c445dbf44ebfcf5e44af5\

小v的老師


書法就是以法為本,宋人受不了法的束縛,就自欺欺人追求所謂的意,若蘇試在世問他什麼是意,估計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宋人在書法上是虛偽的。


虛偽的書法藝術


宋代。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時代。特別是在藝術領域出現許多偉大人物。詩詞、書畫、瓷器等等得到空前繁榮。就書法而言蘇黃米蔡一直影響到現代,唐代尚法.宋代尙意,都是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賞時的感受吧


天石摟書畫


可能說這話那人覺得宋人尚意畫水平太高,太難琢磨了,沒有絕對之法,把握不住其變化,所以才說絕對精神破產,但縹緲之意則絕對充實。


默玄吟雷


對任何藝術的欣賞,都會有不同的角度。對後人來說,百利而無害。一言堂才是最大的危害。


嶺南孤客


宋人尚意只是宋人的一個欣賞點,每個時期人們的審美、看點都會有所不同。


我想靜靜123


藝無止境


三石書法


虛靈不昧


硬筆毛筆書法


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