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優勢+優秀文書!普通背景也能拿下愛大、華威等名校offer!

以下內容整理自畢達第190期分享會


學生背景


P師兄

澳門科技大學,應用經濟學

GPA3.5+,未提交雅思

錄取:

● 愛丁堡大學,MSc in Economics (Finance)

● 華威大學,MSc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conomics

● 華威大學,MSc Behavioural and Economic Science (Economics Track)

● 倫敦國王學院,MA Political Economy

01

錄取關鍵


最大化自身優勢,和文書老師相互配合。


02

申請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1)澳科大的地理位置原因,在申請英國、澳洲、美國等地方研究生時會被當作海外院校,相應的競爭壓力不會像內地學生申請那麼大。英國很多大學在審理申請材料時會把內地的學校分成不同的“等級”,相應的要求也會高一些。但同時也有一點弊端,澳門地區本科不能申請G5中UCL的研究生,要求的最低學歷是master且GPA3.3 


2)在校成績,也就是GPA相對還可以,因為英國有語言班,大部分英國學校審理材料時會不會對語言成績太過嚴格


3)提交的比較早,因為早期提交的申請者不多,審理的會相對“快”一些,往後的話錄得人數也逐漸增多,競爭也會大一些。


劣勢:


1)語言成績低,在提交的時候雅思只有6分


2)相關實習經歷比較少,間接會影響文書等等方面


揚長避短:說到這裡非常感謝文書老師,因為文書在申請時作用很大,老師根據我“有限”的專業相關經濟,比賽、實習等,和我一起創作出不錯的文書,把優勢放大,弊端儘量減少


03

愛大、華威、KCL 分別看重什麼


愛丁堡:典型的均分控,對高GPA的申請者比較喜歡。對相關課程的成績比較看重,有的專業需要交課程描述大綱,如果成績不高或者沒有學習相關課程可能會被要求上“暑校”,去類似於補相關課程。


華威:華威的商院(WBS)、經濟學院都是在歐洲甚至世界比較有名的。所以相應的會看重申請專業相關的在校成績,比如經濟學院會看重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等等相關學課的成績。


KCL:這是拿到的第一封offer的學校,感覺對均分比較看重些。


04

如果再來一次申請,會怎麼做


再來一次申請的話,兩件事會格外重視一些:


1)早點考出合格的語言成績。因為雅思當時沒考出來,ntu ae就上不了55555.雖然英國、澳洲都配有語言班課程,但畢竟語言班也不便宜嘛。除此之外,申請一些好學校(比如lse)時,語言成績的重要程度就會增加,因為申請者的背景都比較高,任何一點點的劣勢都可能拿不到offer。


2)儘早規劃,明確目標地區、院校、專業,以及想清楚這三者的優先級。


05

對師弟師妹的建議


因為我自己目前也還沒有到國外就讀,所以可能更多的建議是出國前的準備方面。


像上面提到的,提早做好規劃,語言儘早考出來,如果想申請Top級的某些專業可能需要考一下G。


還有就是弄明白出國讀研,甚至讀博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麼,經歷、朋友等等。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我認為還有兩點比較重要,住宿的選擇和國外文化的理解,安全的注意。一年的時間說短其實也不短,住校外的話舍友的選擇格外重要,如果因為性格等等原因發生一些摩擦,對我們的影響會比較大。國外對華人多多少少會有歧視,微博上也偶爾會看到相關報道,所以出國後要多注意些。


06

畢達的幫助

滿意滿意滿意,重要的話說三遍!


原因:選擇畢達說起來有些機緣巧合,大三的時候自己提前瞭解了幾家中介,也和同學一起去實地瞭解過,在聽過每家中介對自己的選校定位後,對比了一下,畢達的定位比較切合實際,得到幫助的地方也更多一些,最終選擇了畢達


最大的幫助:


1)學生、文書老師、中介之間的溝通。通過溝通,個人的特點會被儘可能地挖掘,會使文書更優秀。除此之外,畢達的申請賬號在申請過程中是向學生公開的,不像大部分中介郵箱被中介單方面管控,這樣自己可以及時的瞭解自己的申請狀況。


2)類似於這種分享會。通過參加類似的活動,對研究生專業和學校的規劃會變得更清晰、明確,避免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