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打鬼子:長篇連載第66期,翻譯當年日軍的前線雜誌,用珍貴的文字和畫面講述日本侵略中國14年的過程。很多材料為第一次展示,極為珍貴。

隨著中方軍隊從上海撤往南京,中日雙方在上海到南京之間三百公里的戰線上,開始了複雜的撤退與阻擊之戰。今天講的是日軍為阻擊沿京滬線撤退的中國軍隊,半夜從白茆口突然登陸的場景。下圖:綠圈中為日軍登陸的白茆口,白色部分為日軍已經佔領的上海及周邊地區。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日軍佔領上海後,在松井石根大將的指揮之下,日軍重藤支隊(隸屬臺灣守備隊。中層以上軍官為日本人,下層軍官和士兵為臺灣人,支隊長重藤千秋,兵力約1.4萬人)、永津支隊(由原第11師團步兵第22聯隊改組)和第16師團乘船順長江而上,分別在常熟東部的新港鎮、滸浦口鎮、徐六涇鎮和白茆( máo)口鎮登陸,準備截斷從上海沿京滬線撤出的中國軍隊。下圖:11月12日傍晚,在軍艦上做登陸準備工作的日軍。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1937年11月13日凌晨。日軍的永津支隊第10、第12中隊最先在徐六涇離江岸150多米處登陸。 下圖:成功登陸白茆口的日軍佐藤部隊。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由於是晚上,日軍的艦炮無法提供火力支援,登陸的日軍遭到中國第11軍團劉培緒第40師的猛烈阻擊。日軍第10中隊長加藤、第12中隊長生田利之相繼戰死,第3大隊大隊長慄本重傷,第一批登陸的1000餘人幾乎全部戰死。登陸不得不暫時停止。

天亮之後,日軍艦炮,海軍航空兵開始從陸空同時轟擊中國陣地。中國軍隊地面沒有象樣火炮,空中沒有飛機支援,陣地很快被炸燬,只得向常熟方向後退。日軍的登陸再次開始。下圖:11月13日,正在登陸的日軍高橋部隊。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1937年11月13日,長江南岸白茆口登陸的日軍佐藤部隊。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11月13日,乘小艇在白茆口登陸日軍第十六師團。因為乘坐的是專用的登陸艇,有違日軍對外宣傳的被迫自衛,所以這張照片被打上了不許可印章,嚴禁公開發表。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11月13日,在白茆口登陸的日軍佐藤部隊向常熟王巷進擊。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從齊腰深的水裡上岸的日軍第十六師團官兵。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這張照片還上了兩天後的東京日日新聞畫報。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正在登陸的日軍第十六師團官兵。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下圖:從滸浦口登陸的日軍在商量作戰方案。

打鬼子(66):日軍白茆口登陸,碰上拼命的中國軍隊也很怕

曾為永津支隊的森下永安少尉曾經在1967年出版的內刊《永津部隊》中這樣描述白茆口登陸戰的:由於天天從友軍部隊中收到中國軍隊潰敗的消息,我們便對他們產生了輕視。11月13日凌晨3點半,我們開始改坐小船登陸,就在最前面的船即將上岸時,天空中突然升起了一排夜光彈,將河灘照得雪亮。幾乎是在同時,中方軍隊開火了,以機槍為主,少數火炮,但火力十分密集。我們的人瞬間就死傷殆盡,我很幸運的抓住了一艘倒扣在水中的鐵皮船,然後被江水衝往了下游。我身邊到處都是漂浮的死屍,我很懷疑是不是遭遇了中國最強的軍隊。第二天早上,我在離登陸點三公里遠的地方被趕來增援的友軍救了起來。從他們那裡得知,昨晚阻擊我們的的確是從上海撤退的軍隊……

我心中不禁感嘆,如果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我們一樣,我們會不會死得很慘?雖然這種想法會傷害到我們軍隊的意志,但真要變成現實,還是非常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