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被冤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勿以偏概全

見義勇為被冤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勿以偏概全

“請標註一下:這是很兇的狗”

01這是個“屠夫見義勇為被冤枉”的故事

我是個屠夫,店門口看見富二代養的狗當街咬一個文弱男時,我衝出去把狗殺了。富二代先告我讓我賠錢抵狗命,他沒贏;再告我時文弱男給狗作證,說我濫殺無辜!我透心涼真絕望!

我殺的是條很名貴的鬥犬。這兒的人都認識那條鬥犬,它主人家裡不僅有錢,還有親人做官,人比較橫,養的狗也隨了主子橫。他家遛狗不拴繩,每次看到狗嚇得路人紛紛逃竄,樂得跟個二傻子似的。

那天本來又是他家不拴繩遛狗的普通的一天,他們很普通地走在這普通的街。普通的狗正在普通的追咬,普通的文弱男卻不普通的摔倒。哎呦!沒跑掉?!鬥犬興奮了,撲到文弱男身上就真的開嘴撕咬!旁邊普通的路人在普通的瞧,我普通的靈魂在普通的出竅,我拿著刀就衝過去,手起刀落,鬥犬身首異處。富二代臉都氣歪了,心疼他的鬥犬。報官把我抓了!

見義勇為被冤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勿以偏概全

曹學佺Sir處理我的案子,瞭解了事情經過後,認定我無罪,是富二代的全責,他還得賠文弱男的醫藥費。我以為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誰知道幾天後,我又被告了。這次文弱男出面證明:當時他在跟狗嬉戲,是我惡從膽邊生,不分青紅皂白就去殺了狗!

曹學佺Sir再次頂著富二代那方施加的壓力,仔細調查取證,最終證實:文弱男貪圖富二代給的財物又懼怕他家勢力,就出賣了我這個無足輕重的小屠夫,改了證詞,陷害我。

曹學佺Sir當場發怒:“人證,物證都在,況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要置他於死地!你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曹Sir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我遇著這事兒這年,是明朝天啟二年。曹學佺正是我們的地方父母官,也是閩中十才子之一。多虧了他不畏強權,才護住了我這份仗義。

見義勇為被冤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勿以偏概全

公平護正義


02 歷史上的確有負心的“讀書人”和仗義的“屠狗輩”

“負心讀書人”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鍘美案》裡的陳世美。

而“屠狗輩”這類市井人很仗義,是從春秋時期就有記載的。“屠狗輩”不是單指屠狗的,是指古時候貧賤的從業者,代表著來自市井的人、來自江湖的人。

《史記》刺客列傳裡的專諸、聶政都是屠戶出身,荊軻在燕市上也結交了屠夫朋友。魏國信陵君將屠戶朱亥引為門客,後來在竊符救趙的關鍵時刻,朱亥有勇氣有義氣,發揮了重要作用。樊噲,在鴻門宴上救劉邦;高漸離,在演奏音樂時謀刺秦王,這兩個人也是“屠狗輩”。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裡張飛也是屠夫。

他們來自市井,經歷過生活的苦難,對別人的苦痛能有更深刻的體會,更願意伸手相助,俠義當頭。

南懷瑾先生曾給人寫過一副對聯:“報德者寡,報怨者多”,說在現實中,有時候付出再多,得到的都是怨恨。而社會上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有很多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的人才會同情痛苦中的人。

見義勇為被冤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勿以偏概全

高漸離


03 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不能偏頗的理解

特定情形下產生的“仗義每在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當時的情境中是正確的。卻不能以此以偏概全的“詆譭”所有的“讀書人”。就是故事的曹學佺,寫出這句話的本人,,他剛正不阿、體恤民情,也是個真正的“讀書人”啊。無論是屠狗輩,還是讀書人,其間都有正義者、俠義者存在,也都有負心者在其中。

“仗義”和“負心”,是討論人的“素質”,“屠狗輩”和“讀書人”是指一個人的專業知識。而“素質”與“專業知識”之間並不是嚴格的正相關。

讀P大的《有匪》時,有一段文字,話糙理不糙:

有人說“仗義每在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其實盡是放屁,屠狗輩跟讀書人孬起來可謂殊途同歸,沒什麼本質區別,充其量是讀過書的無恥的姿勢更優雅而已。這些江湖屠狗輩們風裡來雨裡去地混,“道義”二字便如同讀書人的“聖人言”,只是塊鮮亮的大牌匾,真遇見事,當不得真。

“秀才”在古代包含了“優秀人”的意味,相比芸芸眾生,“優秀的人”更是處在眾人的注目之下。就像“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稀缺性”隱喻一樣,普通市井人做了“負心事”遠沒有“優秀”讀書人做“負心事”讓人拍案驚奇。因此野史傳說裡就更願意寫這樣稀缺的故事,吸引讀者。並不意味著,這樣的讀書人就一定很多。

就像我們喜歡讀金庸,因為無論是屠狗輩、亦或讀書人,心中都有個“俠”的童話樂園。

見義勇為被冤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勿以偏概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