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被冤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勿以偏概全

见义勇为被冤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勿以偏概全

“请标注一下:这是很凶的狗”

01这是个“屠夫见义勇为被冤枉”的故事

我是个屠夫,店门口看见富二代养的狗当街咬一个文弱男时,我冲出去把狗杀了。富二代先告我让我赔钱抵狗命,他没赢;再告我时文弱男给狗作证,说我滥杀无辜!我透心凉真绝望!

我杀的是条很名贵的斗犬。这儿的人都认识那条斗犬,它主人家里不仅有钱,还有亲人做官,人比较横,养的狗也随了主子横。他家遛狗不拴绳,每次看到狗吓得路人纷纷逃窜,乐得跟个二傻子似的。

那天本来又是他家不拴绳遛狗的普通的一天,他们很普通地走在这普通的街。普通的狗正在普通的追咬,普通的文弱男却不普通的摔倒。哎呦!没跑掉?!斗犬兴奋了,扑到文弱男身上就真的开嘴撕咬!旁边普通的路人在普通的瞧,我普通的灵魂在普通的出窍,我拿着刀就冲过去,手起刀落,斗犬身首异处。富二代脸都气歪了,心疼他的斗犬。报官把我抓了!

见义勇为被冤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勿以偏概全

曹学佺Sir处理我的案子,了解了事情经过后,认定我无罪,是富二代的全责,他还得赔文弱男的医药费。我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几天后,我又被告了。这次文弱男出面证明:当时他在跟狗嬉戏,是我恶从胆边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杀了狗!

曹学佺Sir再次顶着富二代那方施加的压力,仔细调查取证,最终证实:文弱男贪图富二代给的财物又惧怕他家势力,就出卖了我这个无足轻重的小屠夫,改了证词,陷害我。

曹学佺Sir当场发怒:“人证,物证都在,况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你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曹Sir愤然在案卷上写下:“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我遇着这事儿这年,是明朝天启二年。曹学佺正是我们的地方父母官,也是闽中十才子之一。多亏了他不畏强权,才护住了我这份仗义。

见义勇为被冤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勿以偏概全

公平护正义


02 历史上的确有负心的“读书人”和仗义的“屠狗辈”

“负心读书人”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铡美案》里的陈世美。

而“屠狗辈”这类市井人很仗义,是从春秋时期就有记载的。“屠狗辈”不是单指屠狗的,是指古时候贫贱的从业者,代表着来自市井的人、来自江湖的人。

《史记》刺客列传里的专诸、聂政都是屠户出身,荆轲在燕市上也结交了屠夫朋友。魏国信陵君将屠户朱亥引为门客,后来在窃符救赵的关键时刻,朱亥有勇气有义气,发挥了重要作用。樊哙,在鸿门宴上救刘邦;高渐离,在演奏音乐时谋刺秦王,这两个人也是“屠狗辈”。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里张飞也是屠夫。

他们来自市井,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对别人的苦痛能有更深刻的体会,更愿意伸手相助,侠义当头。

南怀瑾先生曾给人写过一副对联:“报德者寡,报怨者多”,说在现实中,有时候付出再多,得到的都是怨恨。而社会上能够帮助别人、同情、可怜他人的,有很多是穷人。穷人才会同情穷人,痛苦中的人才会同情痛苦中的人。

见义勇为被冤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勿以偏概全

高渐离


03 对“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不能偏颇的理解

特定情形下产生的“仗义每在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在当时的情境中是正确的。却不能以此以偏概全的“诋毁”所有的“读书人”。就是故事的曹学佺,写出这句话的本人,,他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啊。无论是屠狗辈,还是读书人,其间都有正义者、侠义者存在,也都有负心者在其中。

“仗义”和“负心”,是讨论人的“素质”,“屠狗辈”和“读书人”是指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而“素质”与“专业知识”之间并不是严格的正相关。

读P大的《有匪》时,有一段文字,话糙理不糙:

有人说“仗义每在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其实尽是放屁,屠狗辈跟读书人孬起来可谓殊途同归,没什么本质区别,充其量是读过书的无耻的姿势更优雅而已。这些江湖屠狗辈们风里来雨里去地混,“道义”二字便如同读书人的“圣人言”,只是块鲜亮的大牌匾,真遇见事,当不得真。

“秀才”在古代包含了“优秀人”的意味,相比芸芸众生,“优秀的人”更是处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就像“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稀缺性”隐喻一样,普通市井人做了“负心事”远没有“优秀”读书人做“负心事”让人拍案惊奇。因此野史传说里就更愿意写这样稀缺的故事,吸引读者。并不意味着,这样的读书人就一定很多。

就像我们喜欢读金庸,因为无论是屠狗辈、亦或读书人,心中都有个“侠”的童话乐园。

见义勇为被冤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勿以偏概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