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獅、虎作為現存最大型的貓科食肉動物,在歷史上曾長期是令人“談虎色變”、備受敬畏的存在。由於我國土地上長期生活著虎,在我國乃至東亞傳統文化中有著大量與虎相關的元素、典故。某種程度而言,虎可謂中國文化的常見象徵符號之一。而獅子作為西方世界特有猛獸(我國直到漢代才引入了西域獅),也同樣出現在多個文明古國的文化中,毫不遜色於其東方的近親。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生活於印度的一對亞洲獅


西方文明發端於近東被稱作“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如下圖中紅色區域)的弧形地帶。今天我們提到獅子,往往首先會想到雄壯的非洲獅。但新月沃土中古老文明展現的是體型稍小的亞洲獅(可能也包含少量巴巴里獅)。包括國人耳熟能詳的石獅子,其原型也是來自西域的亞洲獅。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獅子作為近東、北非最頂級的肉食動物,因其強健威猛自然在古人中贏得了許多崇拜者,並在文物、古蹟中處處留痕。


古埃及人的不少神祇便與獅子結緣。例如地位崇高的赫利奧波利斯城九柱神之一泰芙努特(Tefnut。,生育豐饒之神)便以獅子為化身(有時也化為貓)。另一位戰爭女神塞赫麥特(Sekhmet),她是創造神卜塔的妻子,埃及公認最兇猛的女獵手,其化身即一頭母獅。此外還有努比亞戰爭女神蒙希特 (Menhit) 、拉神之女瑪弗德特等神靈均與獅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更遑論舉世聞名的斯芬克斯了。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古埃及戰爭女神塞赫麥特


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這裡溫暖溼潤,是人類的伊甸園,也是獅子的樂園。從古代蘇美爾人、阿卡德人、亞述人到巴比倫人,他們無不對獅子表現出特殊的興趣和敬意。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廣受尊崇的女神伊絲塔(Ishtar)被譽為“宇宙女王”。她在不同民族中有著不同稱謂——在阿卡德人稱伊什塔爾,腓尼基人稱其為阿斯塔特,蘇美爾人稱其為伊南娜。但其主要的象徵均為獅子。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伊絲塔神像,注意其腳下的兩頭獅子。


伊絲塔在古代世界代表著金星,是個複雜、矛盾的兩面女神。她既快樂又悲哀,既平等待人又兇殘易怒。她既是愛情、生育之神又是戰爭之神,其孿生兄弟則是太陽神烏圖(Utu)。由於伊絲塔職能的重要性,她在美索不達米亞乃至整個地中海地區影響力極大,甚至許多後世的女神也以她為原型:希臘神話中,她的職能被兩位女神阿芙洛狄忒、雅典娜平分;而印度神話中的辯才天女(主神梵天的妻子)、吉祥天女(幸福與財富女神),埃及神話的伊西斯、哈托爾、塞赫麥特等女神均與伊絲塔有關。這也間接地將對獅子的崇拜傳遍了整個上古西方世界。


例如,下圖中出土於敘利亞東北部古城烏爾卡什(Urkesh)遺址的一對獅子型銅質基柱,原為古代烏爾卡什的胡裡安人統治者Tish-atal在當地修建的內爾伽勒(Nergal)神廟所用。內爾伽勒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冥王,亦是伊絲塔女神的姐夫。獅子基柱極為珍貴地附帶了一塊楔形文字碑銘,記載了Tish-atal的名號及神廟用途,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Tish-atal在位時期對應於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這一對獅子基柱約打造於公元前2200–前2100年間,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可謂現存最古老的亞洲獅銅像之一。如今,它們分別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法國盧浮宮的烏爾卡什獅子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烏爾卡什獅子


提及近東古代歷史,亞述帝國無疑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亞述一度成為近東地區的軍事霸主和超級強權。亞述軍隊東征西討,戰功赫赫,同時亞述人的統治相當殘暴,不僅時常上演屠城慘劇,還大量俘獲戰敗者人口,將其變為奴隸。


亞述巴尼拔(Aššur-bāni-apli,前668-前631年在位)統治時期,亞述疆域達到了極致,帝國進入了最後的鼎盛期。亞述巴尼拔文治武功均可圈可點,他征服了整個埃及,又在首都尼尼微興建了著名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大量的楔形文字泥板躲過了戰火,保存至今——正是由於他的貢獻,我們才能欣賞到人類迄今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


亞述巴尼拔也與獅子結下了不解之緣。畢竟,他是一個軍事擴張國家的君主,武功必須放在第一位。沒有什麼比親手獵殺獅子更能凸顯亞述國王的英勇了,而亞述巴尼拔本人也是一名獵獅高手。他的部下常常從野外捉來獅子,放到皇家競技場上,而國王則用弓箭、標槍甚至短劍與獅子格鬥。這觸目驚心的一幕被亞述藝術家塑造為浮雕牆作為了國王宮殿的裝飾——也就是舉世聞名的“亞述巴尼拔獵獅”浮雕。這組浮雕完工於公元前645–前635年間,以其高度現實主義而被譽為“亞述藝術的不朽傑作”。19世紀中期這組浮雕從尼尼微遺址出土後,被運往英國,至今仍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廣受世界各地遊客及專家學者的稱讚。從這組浮雕中亦可見當年獅子在亞述人心中的高貴地位。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亞述巴尼拔手刃獅子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死去的雄獅


可惜好景不長,亞述巴尼拔駕崩後間隔大約一代人時間,巴比倫國王那波帕拉薩爾聯合北方的米底人夾攻亞述,終於在公元前612年攻佔尼尼微,將亞述首都縱火燒燬,亞述帝國滅亡。雖然亞述灰飛煙滅,但對獅子的崇拜卻被巴比倫人保存了下來。巴比倫首都最重要的城門伊絲塔門(Ishtar Gate,得名於女神伊絲塔)的主幹道兩旁裝飾著大量精美的彩色動物浮雕,其中便包括大量行走中的獅子,畢竟,伊絲塔女神的象徵正是獅子。而這些“巴比倫獅子”(Lion of Babylon)也成為了巴比倫國王的化身和代表。世界多個頂級博物館內鬥收藏有“巴比倫獅子”浮雕。我個人有幸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近距離觀摩過(博物館還收藏有巴比倫公牛和龍的浮雕),十分震撼。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巴比倫獅子”浮雕,攝於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


大家對歷史上“巴比倫之囚”的故事恐怕耳熟能詳。公元前597年,猶大王國被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猶太人被擄往巴比倫,並囚禁於巴比倫城。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國王居魯士二世征服巴比倫後,失去自由的猶太人才獲准得以重返家園。巴比倫人對獅子有一種特殊的崇拜。無獨有偶,猶大王國也以獅子作為自己的象徵。至今,耶路撒冷的徽章上還有一隻獅子,即所謂的“猶大獅子”(Lion of Judah)。更有趣的是,遠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由於其皇室自認為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的後裔,長期沿用猶大獅子作為自己的族徽。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尤其酷愛獅子,在皇宮建立獅子園,甚至帶著獅子周遊列國(不過塞拉西的獅子為非洲獅,已經不是歷史上猶太人所指的亞洲獅了)。1970年代初期埃塞俄比亞爆發饑荒,皇帝卻不合時宜地公佈出用鮮肉喂獅子的照片,終於激起了民憤,最後被軍事政變推翻,死於非命……


力量與神聖的化身:淺談古代近東歷史文化中的獅子

埃塞俄比亞皇帝的旗幟


獅子在古代近東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關文物、古蹟眾多,文章裡只能蜻蜓點水,略作介紹。不幸的是,曾經廣泛分佈於近東、中東、東歐、中亞的亞洲獅,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不斷遭遇挑戰。科技的進步和人類活動的擴張,使得過去的神聖猛獸慢慢淪為獵物和犧牲品,棲息地也日漸萎縮。上個世紀50年代,獅子便從我國新疆絕跡。如今在近東、伊朗、中亞也沒有了野外獅子種群,北非的巴巴里獅從1940年代便消失在馬格里布的曠野中。對比文物中獅子的英姿颯爽,令人唏噓。不過,與華南虎或裡海虎相比,亞洲獅還算幸運。至今,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內,還生活著500多隻亞洲獅。希望這些古埃及人、美索不達米亞人尊敬的“神獸”,能夠繁衍不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