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武達平

【歷史】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武達平

【歷史】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武達平

【歷史】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武達平

武達平

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

(1911——1999)

武達平,內蒙古托克托人。1932年參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畢業於綏遠中山學院高級師範部。曾任中共晉察綏邊區特委委員、晉察綏 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中共綏中地委書記。建國後,歷任綏遠省文教廳副廳 長、文委副主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內蒙古自治區科委主任,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四屆政協副主席。

抗戰勝利後,經中共綏蒙區黨委、政府批准,在原校址籌辦“綏蒙中學”,並對校址進行了擴展,委武達平任校長。

【歷史】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武達平

人物生平

1911年生,綏遠省(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人。1928年入歸綏(今呼和浩特)中山學院高級師範班學習。

1932年冬參加反帝大同盟。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塞原社”宣傳革命文化,在報刊上發表進步詩文。

1935年秋考取北平基督教青年會英文專科班。結業後回綏遠省立第三高小任教,負責和參與組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犧牲救國同盟會、民族抗日救國會。

1937年7月底,綏遠民先隊、犧盟會、婦女會、學聯等聯合發起建立綏遠民眾救亡會,並在歸綏“九一八”紀念堂舉行成立大會,推舉武達平等5人組成理事會。救亡會以共產黨員、民族隊員、犧盟會員為骨幹,分頭帶領200餘名會員到街頭、公園等處進行抗日宣傳、演唱救亡歌曲、張貼散發傳單和募捐。他與潘紀文、楊植霖等人還打入第7集團軍政訓處,通過關係發動並吸收一批進步青年和愛國人士辦起訓練隊,把200多名青年培養成抗日中堅。又與王一然等人創辦了《綏遠抗日戰報》,宣傳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報道抗日戰況,鼓舞抗日士氣。之後,他赴山西偏關擔任雁北遊擊司令部參謀。為給游擊隊籌集資金,由黨組織介紹到偏關縣政府任財政科科長。

1938年5月到山西岢嵐八路軍120師民運部,同年8月隨李井泉所部挺進綏遠,任中共大青山特委委員兼戰動總會晉察綏邊工委組織部部長,協助工委主任任武新宇宣傳發動群眾,很快咋武川組建了第一個地區性動委會,帶動其它縣、區、鄉的動委會相繼成立,並號召蒙古族同胞參加各級動委會及抗日團體。在工委領導下,各級動委會積極開展各項抗日工作,把八路軍當時最困難而又急需解決的供給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動員群眾捐獻物資。他首先做通了武川三區動委會總務部部長劉鈺(大地主家庭出身)的思想工作,使其帶頭捐獻糧食和全副鞍具的馬匹;大灘開明士紳譚成寬一次就捐出400大石小麥及馬草、皮毛、衣物等;一位蒙古族老人蘇尼瑪獻出自己心愛的一匹好馬和5件皮衣。他還主動到武川三區的喇嘛廟和天主教堂分別區做廟主和神父的工作,使其接受了我黨的團結抗日主張,且為八路軍保護傷病員、通報敵情、提供軍需物資等。是年11月他任中共歸陶工委書記。

1939年底任綏中地委書記,領導武東、陶林兩個縣委和歸武工委的工作。不久兼任八路軍綏蒙動委會主任。在他的領導下,秘密黨員和黨的基層組織得以較大發展;各級動委會行使政權職能,既進行糧食、款項、衣物和馬匹的徵收工作,又積極發動民眾,組織地方武裝,各區先後成立了12支游擊隊達650多人,配合八路軍開展游擊戰爭,有的編入正規軍;一批蒙漢農、工、青、婦、兒等抗日救國團體也應運而生綏中地區歸武和陶林縣政府的成立,率先實現了由動委會到抗日民主政權的過渡。

1940年6月建立綏中專員公署,他兼任專員,後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綏蒙建國學院黨組書記、教育長、綏蒙政府教育廳廳長等職。

新中國建立後,歷任綏遠文教廳黨組書記兼文聯主席,綏遠省政府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兼內蒙古政協秘書長,內蒙古科協主席,科委主任,內蒙古政協副主席等職。

於1999年6月16日在呼和浩特逝世。

【歷史】綏蒙中學(豐鎮一中前身)首任校長武達平

豐鎮一中72年

歷經滄桑,青春依舊

今日一中,依然聖潔

校審 | 解宇飛

記錄青春豐鎮,傳遞青年心聲

豐鎮一中青春團,記錄你我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