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這是一個傳統的手藝,一般都是走街串巷,一年四季漂泊在外,不妨稱為“江湖人”。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村裡的倒鍋是一種特色手工業,在困難的時候沒有錢買鐵鍋,因為鋁製品的低廉便宜和易成型,就催生了手工製作這個產業,每個人家裡或多或少都會找到幾塊廢鋁料,所以本著廢物利用,勤儉節約的能源再利用的思想,倒也不失為持家的好技巧。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看這是倒好的勺子,結實耐用,是不是看著都覺得特別堅固,用個幾十年不成問題,把勺子周圍的毛邊打磨一下就能使用。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車裡都是各種模子,鍋模有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小件有馬勺,飯勺,漏勺,還能倒篦子呢,只要廚房能用上的炊具這裡都有,可謂品種豐富,種類齊全。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倒鍋的是一對“江湖人”也是一對夫妻,一個管技術操作,一個管後續打磨,兩個人穿著工作服忙的手腳不停,更重要的是嘴也不停,和村裡的大叔大媽說的那個痛快,經得這個女師傅的同意拍了一個側面,也算工作照吧,男師傅說什麼也不讓拍,說穿的寒磣,她老婆還取笑他:"咱這個活兒穿的就是龍絲錦袍 不出一個小時也會起明發亮",逗得一群人都笑出了聲,雖然在露天野外,辛苦寒冷,可是女師傅的樂觀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這是把廢舊鋁料加入特質鍋里加熱融化,師傅說融化鐵需要一千多度,鋁只需要七八百度,鋁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鍋的質量和外觀,但是太好的鋁料也不行,像易拉罐之類的就需要搭配其他次一點的鋁料。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鼓風機一吹,鋼鍋裡的鋁料不要三分鐘就融化成了液體,液體類似水銀一樣,銀白色,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個液體,中間高四邊低,像鼓起來一樣,可是不沾不散,可能這是金屬液體的特徵,師傅用鐵鏟一刮就把裡面的雜質撈出來了,幾次下來鋁液就呈現出純淨的銀白色,再加熱幾分鐘就能倒模型裡了。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趁著鋁料融化的時候,師傅手腳麻利地把需要的模型做了個簡單的處理,保證模型沒有任何雜質,切合的時候沒有漏縫。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還不是我小時候看到的最初的模型,以前都是用一種非常細的沙模,把細沙加入少許水,根據需要的樣子仔細塑形,不能有一點瑕疵,捏成型後用柔軟的毛刷把多餘的沙子清除,這個確實需要技術,沒有"兩把刷子"(此刷子非彼刷子)就不會成功,一個母膜,一個公模,必須保證嚴絲合縫組合成一套,在底膜中間留一個圓洞,就是倒鋁液的通道,鋁液就會順著中間的空隙流入模型,經過冷卻成型,就是一個完美的作品,只是會在鍋底留下一個幾十釐米的鋁柱,只需要把鍋底的多餘鋁柱鋸掉就OK了。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現在技術改造,簡化了人工操作,都是現成的模具,這就是一個公模,一個母模,合在一起後模型中間是空的,就是鍋的形狀。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合在一起後從這個孔口倒鋁液,成型後這裡就是鍋耳朵,看看,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沒有了以前笨重的鋁柱,不需要再加工,這樣既不會浪費還非常美觀。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已經倒進去鋁液了,師傅在試探鋁的多少和溫度。再冷卻個幾分鐘就能揭鍋了。

傳統的手工業,走街串巷的“江湖人”

看這是成品,只需要女師傅打磨一下就能使用。一個鍋從融化到成型需要半個小時,倒一個鍋三十至五十不等,寒冬臘月,灰頭土臉也算賺個辛苦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