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周禮條款繁多,文獻記載“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周禮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甚至滲透到社會的細胞—家庭。“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而且在奴隸主貴族內部也是等級森嚴,制度嚴密。周代的禮樂制度詳細地規定了不同等級的貴族享受不同的待遇,涉及政治、軍事、文化、個人生活,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大者國之大事,如都城建設、軍隊編制等,小者個人生活用品,如服飾、乘輿等,通通納人禮的範疇。

周代天子(即周王)的車輿(yú)制度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在經學最為興盛的東漢(25-220年),經學家們卻為周天子“駕六馬”或是“駕四馬”發生了爭論。

天子駕馬之數有兩說:許慎、王蕭等認為周王乘六匹馬拉的車(天子駕六,諸侯卿同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一,可參考《春秋公羊傳》、《後漢書·輿服志》等);鄭玄等則以為周王乘四匹馬拉的車(天子至大夫同駕四,士駕二,可參考《周禮》、《詩經·鄘風旄》孔穎達疏等 )。

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東漢時期發生的這場經學大論戰,由於文獻散佚,已難考證,但從後人的描述中可知他們之間論爭之劇烈,論理之精闢,以及對後世產生的極大影響:“兩漢經學,號為極盛,若許若鄭,尤為一代通儒,大敵相當,輸攻墨學,非後來一知半解所可望;其津涯此編,雖散佚之餘十不存一,而引經據古,猶見典型;殘章斷簡,固遠勝後儒之累牘連篇矣。

這場發生在公元2世紀的關於古制天子駕數的經學爭論,大約歷經了1800多年悠悠歲月的等待,在公元21世紀初才真正有了定論,其結論就是:古制“天子駕六馬”。之所以有如此的結論,首先是因為洛陽東周“天子駕六”車馬坑的出土。

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天子駕六車馬坑

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天子駕六

洛陽市東周(東周就是我們說的春秋和戰國時期)的都城,即周天子居住的城市。2002年10月,洛陽在建設城市中心廣場時發現了六匹馬駕一車的遺蹟,此為東周考古重大發現之一,被譽為“東周瑰寶,舉世無雙”。這座古墓發現了“甲”字型墓兩座,車馬坑(含馬坑)18座。後於原址修建“天子駕六”博物館,博物館原址原狀陳列展示的是西區6號馬坑和中區5號車馬坑,其它均進行了回填保護。中區5號車馬坑就是著名的“天子駕六”車馬陪葬坑。規模最大、車馬數量最多、氣勢最為宏偉壯觀。

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天子駕六”博物館

2006年8月,洛陽市唐宮西路又發現一座保存更好的“一車六馬”車馬坑;2006年11月,先是長安區神禾塬發現了戰國秦的“亞”字型大墓旁邊六馬車的陪葬坑。學界普遍認為,洛陽兩處“六馬車”都是“天子駕六”的實物,即東周天子的馬車。而西安秦國六馬車的主人,有人猜測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也有人認為是秦始皇的兒子嬴胡亥,即秦二世。(東周天子已無實權,只是名義上的天子,各地諸侯割據勢力互相征伐,但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取代周天子,但時有預製行為,如由“王”稱“君”、用九鼎、駕六等)。

三座“天子駕六”車馬坑實物都是東周時期的。至於西周時期是“天子駕六”還是“天子駕駟”,尚需要考古學證據,且待來日。

周代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天子的陵墓,即西周王陵,從來沒有被發現過。

洛陽六馬車的主人的大墓,也就是東周王陵,理論上講應該距車馬坑不遠。東周歷時515年,一共二十五位周王,應當有二十五座王陵。考古界有人認為,其中有八座位於洛陽金村。這八座東周王陵都是“甲”字形大墓,在20世紀20年代被盜挖摧毀,文物徹底流散。餘下十七座,一直還未被找到。或許,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找到東周及西周的王陵。當然,不到萬不得已,王陵是不會被髮掘的。所以2002年洛陽天子駕六車馬坑附近的兩座“甲”字形大墓,也被保留,未予發掘。

天子駕六——周朝車輿制度與考古實物

天子駕六

上圖是2006年河南省洛陽市唐宮西路出土的“天子駕六”車馬坑。

這輛車的車廂壁不高,所以乘坐的人都應該是坐著而非站立的。這輛車使用了六匹馬,在東周這是至高無上的級別,坐在車裡的人,是東周天子。

理論上講,天子的馬車是不需要他自己駕駛的。周以右為尊,車上坐著的除了天子,在他身左應該還有一位負責駕車的馭手。照片中的圍觀少年正望向車廂中東周天子的座駕:天子座位身後,日光下只有一片2006年夏末飄零的綠色梧桐樹葉。春風桃李花開,秋雨梧桐葉落,已經又是一個不同的人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