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外戚藤原氏與橘氏的鬥爭——阿衡事件

仁和三年(887年)八月二十五日,光孝天皇選定了自己的七男為下一任天皇,二十一歲的宇多天皇(源定省)皇籍復歸,受親王宣下。在此之前,光孝天皇曾把自己所有的子女全部臣籍降下,賜姓源氏,是為光孝源氏,於是才有了源定省皇籍復歸的一幕。在日本皇室漫長的歷史中,這並不是第一次的賜姓源氏,在光孝源氏之前,還有嵯峨源氏,仁明源氏,文德源氏,清和源氏和陽成源氏。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辰一刻被立為皇太子,酉一刻踐祚。同日,光孝天皇崩御。在宇多天皇本人的日記中可以看到,在光孝天皇臨終前,曾左手握著宇多天皇的手,右手握著藤原基經的手,囑咐藤原基經要輔佐宇多天皇。(《日本紀略》:“八月二十六日,丁卯,立為皇太子,即日受天祚,年二十一。” )

日本天皇外戚藤原氏與橘氏的鬥爭——阿衡事件

藤原良房

仁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還未舉行即位儀式的宇多天皇移御東宮。 十一月十七日,宇多天皇於大極殿即位。在這一天,舉行了除目儀式,參議從四位上橘廣相被升為正四位下,而這位橘廣相,就是下文提到的阿衡事件的重要參與者之一。(《日本紀略》:“八月二十七日,戊辰,皇太子移御東宮,陣列之儀,一同行幸,但無警蹕……十一月十七日,丙戌,即位”)

仁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位不久的宇多天皇便任命藤原基經為關白,這是關白首次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第一位人臣攝政為藤原良房,第一位關白便是藤原基經了。在包括《日本紀略》在內的四種史料中均記載了此日任命藤原基經為關白,其中《政事要略》記錄了當時詔書的原文,名為《賜攝政太政大臣關白萬機詔》:“詔,朕以涼德,奉茲乾符,臨鳳扆而如履薄冰,撫龍軒而若涉淵水,自非太政大臣之保護扶持,何得恢寶命於黃圖,正旋機於紫極哉,嗚呼三代攝政一心輸忠,先帝聖明,仰其攝録,朕以衝眇重以孤煢,其萬機鉅細,百官惣己,皆關白於太政大臣,然後奏下,一如舊事,主者施行。仁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但是,《皇代歷》與《一代要記》卻記為仁和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下發的詔書,《愚管抄》則是記為十九日。那麼,究竟孰是孰非呢?看《太政大臣辭攝政第一表》便可知曉。其中有如此的記錄:“臣基經言,伏奉去月二十一日詔書,萬機鉅細,關白於臣者……仁和三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由此可知,十九日或二十九日下發詔書的說法為誤記。這當然不是藤原基經真心要推讓關白一職,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但是在橘廣相所作的下一份詔書中卻出了大問題。

日本天皇外戚藤原氏與橘氏的鬥爭——阿衡事件

藤原基經

在仁和三年閏十一月二十六日藤原基經上表辭攝政後,宇多天皇令橘廣相再次起草詔書任命藤原基經為關白。閏十一月二十七日,朝廷下發了名為《答太政大臣辭關白敕》的詔書,其中有這樣的內容:“敕,太政大臣藤原卿……宜以阿衡之任,為卿之任,先帝右執卿手,左撫朕頭,託以父子之親,結以魚水之契,宛如在耳,豈而忘乎?援筆哽咽,言不多及。”其中並沒有和前文一樣使用“關白”一詞,而是出現了“宜以阿衡之任,為卿之任”這句話,其中的“阿衡”二字,便是阿衡事件的開端。

“阿衡”一詞源自於中國,原來是指商代名臣伊尹,橘廣相借“阿衡”一詞,可能是想展示一下自己對於中國文化的瞭解,但藤原基經卻對於“阿衡”一職的職掌產生了質疑。

仁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原月雄和善淵愛成對阿衡一職進行了考證。但在《北山抄》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右少弁藤原佐世告訴藤原基經,阿衡一職“無典職,不可關白官中庶務”藤原基經聽聞後十分憤慨,停止了政務處理,導致萬機壅滯。宇多天皇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右國家之事,一日萬機,而自去年八月迄於今日,未奏太政官所申之政云云。”

日本天皇外戚藤原氏與橘氏的鬥爭——阿衡事件

橘廣相

六月一日,左大臣召文章博士橘廣相及右少弁藤原佐世,助教中原月雄對論,並召博士們研究阿衡一職究竟有無職掌。博士們得出的結論是“阿衡殷三公官名,準周代不典職”“阿衡者,三公官名,無所職當”。在商議阿衡一職是否右職掌時,政務依然壅滯,“萬機之事無鉅細皆壅滯,諸國諸司愁恨萬端。”從中可以看出,藤原基經的罷工,對於朝政是有多麼巨大的影響。

但是為什麼藤原佐世敢於向藤原基經說出會引起極大紛爭的話呢?

橘廣相在宇多天皇即位之前,曾經將女兒橘義子嫁入宇多天皇宮中,並生下三名皇子齊中親王,齊世親王與齊邦親王,這讓藤原基經視橘廣相為絆腳石也是不難想象的。所以,阿衡事件,極有可能是藤原基經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其目的便是為了除掉作為宇多天皇外戚的橘廣相。

《公卿補任》中有“六月二日重賜關白詔,依阿衡事也”的記載。在六月五日,參議左大弁橘廣相上書辯解,認為阿衡雖是三公稱號,但只是在周代沒有職掌,後代三公的職掌是無所不統的。

日本天皇外戚藤原氏與橘氏的鬥爭——阿衡事件

宇多天皇

因為公卿們的意見不統一,仁和四年六月一日,宇多天皇派遣左大臣源融去勸說藤原基經,希望藤原基經按仁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的無阿衡字樣的詔書行事。在宇多天皇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使左大臣就太政大臣之第曰。如前詔心且行萬事也。”但是,左大臣源融的勸說並沒有起到作用,仁和四年六月二日早朝,源融稱藤原基經表示未確定阿衡職掌之前,拒絕行政。宇多天皇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錄:“二日。早朝左大臣還奏曰。昨暮仰彼太政大臣。奉詔已畢後。語奏此事。未定阿衡之趣者不能行政”無奈之下,六月二日(一說七日),宇多天皇重新下發了一份詔書,其中有“然而朕之本意,萬政關白,欲賴其輔導。前詔下而奉旨作敕答之人廣相,引阿衡,已乖朕本意。”的文句。強調了是橘廣相背離了宇多天皇本意。

九月十日,在宇多天皇的日記中,宇多天皇感嘆道“朕之博士是鴻儒也。當以太政大臣令攝政之詔書。令此人作之。其詔文華雖遺麗。而徒有阿衡之句。是則群邪所託意。於是公卿以下枉稱有罪之人。”

十月十五日,橘廣相被定罪。根據《政事要略》所載《勘申左大弁正四位下橘朝臣廣相犯罪事》中“而奉旨作敕答之人廣相引阿衡,彼已乖敕本意,宜勘申其罪者。”“仍從遠流請減一等,徒三年。身帶正四位下以正四位下一階當徒二年,餘一年,合贖銅二十斤。”

經過這一番事件過後,人人皆知藤原家威勢之盛,在事件後不久,藤原基經之女藤原溫子也進入了宇多天皇的後宮,可惜的是,藤原溫子並沒有生下男子。藤原基經成功地排擠了橘廣相,並將其定罪,也鞏固了關白的政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