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驕陽漸近暑徘徊,

一夜生陰夏九來。

知了不知耕種苦,

坐閒枝上唱開懷。

夏至,是我國出現最早的節氣之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公曆6月22日前後視太陽運行到黃經90度,黃道最北點稱夏至。

至,極也。夏至。夏至之為極,即白晝最長,太陽去極最近,晷影最短。

為什麼夏至白天特長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故夏至,又稱為“日長至”。

從此過後,萬物繁茂生長,需雨水滋潤。故,夏至的午後,或傍晚,常會有一陣雷雨,驟來疾去。

夏至是一年中最熱的嗎

“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夏至是代表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還在繼續蓄積,並不是最熱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一般夏至之後再過二十天左右,入伏以後,才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三伏灸發揮效果的時候了。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夏至三候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宵漏自此長”,微陰生九原”。夏至時,陽氣到達極致,陽氣的極致下陰氣開始產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是屬陽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二候蟬始鳴,蟬鳴裡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夏季過半時,最適宜採集它地下的塊莖。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夏至祭祖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夏至養生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夏至養生要順著自然規律,一方面要保護陽氣,不要太多損耗;一方面要滋陰調息,養護心臟。《周易》理論認為: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因此,夏至後重在養心。

白天為動、為陽、為消耗;晚上為靜、為陰、屬修養。夏至是陰陽轉換的節點,易耗傷元氣,所以千萬不要熬夜。

不僅如此,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洩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

夏至的來臨,意味著一年即將過半。小據希望大家付出半年有所回報,希望大家都有所改變但仍保持初心,更希望大家能開心度過這個夏季~

夏至已至,從此日起,夜漸綿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