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嬰兒更早開口說話,不要教孩子詞語,這三個方法更有效

小區鄰居家的孩子一直是姥姥帶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會說句子,只會說詞語,上學一個月後孩子就跟開了竅一樣,突然間能夠說長句子。還有一位朋友,夫妻兩人把孩子放在老家爺爺帶,爺爺耳背,等到孩子3歲來到父母身邊上學的時候才發現竟然不會說話。嚇得趕緊檢查,還好一切正常屬於語言發育遲緩,接到自己身邊爸爸自己帶,過了一年孩子的語言就跟上了。

孩子說話遲,說話晚,很多家長覺得沒有關係,孩子開口說話是遲早的事情,不用管他。但是事實正好相反。

所以說,孩子開口的早晚不是孩子來決定的,是由父母來決定的。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說:語言潛質是人類遺傳的結果,但是語言發展的原材料需要環境來提供,提供多少語言刺激形式的原材料也會在語言獲得的過程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兒童語言遲緩有哪些特徵

開口時間晚於一歲半

嬰兒開口說話的時間在1歲左右,開口早的寶寶可能10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叫爸爸媽媽,開口晚的寶寶最遲也不會超過一歲半,如果孩子在1歲半的時候仍然不開口說話,甚至連爸爸媽媽都不叫肯定是語言發育落後同齡人了。《兒童心理學》中寫道,1歲半的孩子掌握的詞彙在22個,一歲半還不開口,詞彙量已經遠遠落後。

怎樣讓嬰兒更早開口說話,不要教孩子詞語,這三個方法更有效


語言能力落後於同齡人

一歲半的寶寶已經能夠把單個詞語變成三四字的短句,這些句子具有短小、簡單的特點,而且仔細去辨別還能看出來孩子的語法是錯誤的,比如“多牛奶”“坐椅子”,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成人去理解,很多父母聽了之後就能明白。所以說2歲的時候孩子還不會說句子,或者說短語,只能用詞語,證明孩子語言發育滯後。

幼兒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開口遲,最根本的原因在家長身上,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知道,而是家長用錯了方法。

錯誤一,靜待花開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年人認為開口說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時間到了孩子自然就開口說話了,所以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是真相是孩子語言的學習不能離開人類環境,語言學習階段外界環境給予的刺激越多,對孩子的影響越大。

《兒童心理學》中寫到這樣一個案例,在法國20世紀70年代,一個叫Genie的女孩,從18個月開始被變態的父親鎖在椅子上,沒有玩具沒有聲音刺激,因為母親是瞎子,也不許和母親說話,等到13歲被發現的時候,儘管醫生們經過很多努力,經過4年的努力,她的語言只相當於5歲孩子。

所以說,如果只是等待孩子開口,而不給與環境刺激,孩子開口會更遲。

怎樣讓嬰兒更早開口說話,不要教孩子詞語,這三個方法更有效


錯誤二,對話太少

很多父母教寶寶學說話總是喜歡從單詞開始,但是心理學家發現,幼兒的單詞獲取量更多的來自於和成人的對話中,在轉瞬即逝的一剎那,孩子會記住某個單詞。尤其是父母多次重複過的單詞。

在BBC的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當媽媽和寶寶的對話增加了5%的時候,孩子所說的單詞增加了13%。

也就是說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更多的用對話的形式,而非單一的說教模式。

錯誤三,對孩子的語言回應不夠

魯道夫·謝弗說: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交往過程,任何想通過學習者單獨努力而獲得語言的嘗試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當孩子咿咿呀呀開始學著說話的時候,父母就要做好和孩子進行對話的準備,但是很多成人的做法正好相反,對於孩子的回應顯然過於敷衍。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自己玩的很好,不用插手,任由孩子自言自語,孩子沒有學到實質性的東西。或者總是逗逗孩子,偶爾和孩子說上一兩句話,這樣的回應是不夠的。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手上拿著玩具或其他東西就是最好的交流時刻,因為這個物品是一個媒介,孩子和成人溝通的媒介。

兒童心理學家對雙胞胎和獨生子進行了觀察和對比,就算是在相同的語言環境下,雙胞胎和成人的對話時間明顯減少,雙胞胎的語言發展明顯落後於獨生子,研究者認為不被注意和語言之後之間有這緊密聯繫。

怎樣讓嬰兒更早開口說話,不要教孩子詞語,這三個方法更有效


如何避免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想要避免幼兒語言發育遲緩,一定方法要用對。

首先,抓住幼兒的“單詞吸塵器”時期

孩子進入1.5-2歲之後,會迎來語言的爆發期,之前孩子每個月可能會記住8個單詞,進入語言爆發期,孩子一天能夠掌握的單詞數量突然會增加到9個,所以心理學家們稱這一階段為“單詞吸塵器”時期。

第二,營造更多的共同場景

兒童在共同場景上花費的時間越多,他們在語言上獲得的進步就越大。

研究者從幼兒1歲起對孩子和母親持續了6個月的錄像,他們發現和母親在共同場景中玩耍的時間最久的孩子被發現擁有更大的詞彙量。有研究證明2歲半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和母親與孩子在共同活動的環境下交談的數量有關。比如一起讀書、玩耍、做家務等的過程中進行的交談。

在共同的場景下,父母的語言更能留存在孩子的大腦中。因為這是認知經驗的轉化,語言描述的是孩子已經經歷過的,更容易轉化、儲存。

怎樣讓嬰兒更早開口說話,不要教孩子詞語,這三個方法更有效


第三,遊戲中注重“注意力跟隨”策略

心理學家認為,成人行為的不同特徵與兒童語言的進步有直接聯繫。

研究者發現,在母親和孩子的遊戲中,如果母親允許孩子選擇興趣的焦點,並在以後的交談中僅僅跟隨在孩子的焦點之後,孩子更能獲取名稱或者其他相關事務的語言信息。相反如果遊戲一開始,焦點就是由母親來制定的,孩子選擇進行跟隨,孩子的語言進步會明顯降低。

所以說,遊戲的過程中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焦點,當成年人的語言輸入和孩子的興趣相關時,共同的興趣,語言的意義更有利於孩子理解和記住。

也就是說,孩子學習語言的主動權應該放到幼兒手中,父母對於環境給予的刺激應該是以孩子的興趣為焦點,這樣做才能讓孩子開口得更早。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語言遲緩,不用著急5歲前是兒童語言學習的爆發期,只要用上面三個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讓孩子儘早學會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