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新中國國土防空作戰回顧之二(組織篇)

本文為大漠單騎原創首發,網站、移動APP、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如轉載請務必取得本作者同意,個人自媒體、論壇等如轉發請務必保留本作者署名,違者將追究其侵權責任,勿謂言之不預也。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人民軍隊誕生,再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整整22年的浴血撕殺。在這22年間劣勢裝備的我軍沒有空軍,是飽受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飛機的肆意轟炸掃射,敵機之下犧牲了多少優秀的子弟兵,深受其害的無辜百姓更是數不勝數。我軍將士多麼渴望擁有自己的空軍,好好收拾一下這些囂張的敵機。正是有建設人民空軍的航空夢在,共產黨人上下求索,篳路藍縷,在艱難困苦之中培養和儲備了一批寶貴的航空人才。這一極其遠見之舉,為建國之後建立強大的人民軍隊空中力量奠定堅實基礎,這批在戰爭年代歷經千辛萬苦保留下的“火種”,就成為解放軍空軍、海軍航空兵的初創骨幹和領軍者,新中國揚眉吐氣快速成為亞洲第一軍機大國。今兒,就讓我們聊聊為建設新中國空中鋼鐵防線,一路艱辛走來經歷了多少不平凡的往事。

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01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戰機“列寧”號

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上卻會掉飛機,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就是如此而來的。1930年3月16日,在紅四方面軍鄂豫皖根據地的河南省羅山縣宣化店陳家河灘上,突然降落了一架飛機,附近的赤衛隊大隊長陳國清率領隊員很快將飛機包圍,並趕緊通知當地紅軍,原來這是一架塗著青天白日機徽的國民黨空軍迷航軍機,燃油耗盡迫降於此。由於宣化店是蘇區與白區的交界,附近的反動民團武裝也聞訊趕來,與赤衛隊員發生交火,幸好30多名紅軍戰士及時趕到,一通排槍將敵民團擊退,活捉了中校飛行員龍文光,控制了這架美國沃特02UV65C“海盜”式雙翼偵察/輕型轟炸機(也譯為“柯賽式”)。

紅軍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凃在機身兩側),飛行員龍文光也被我軍感化爭取了過來,願意為紅軍駕駛首架飛機,其被任命為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航空局局長。1931年7月、9月、12月,龍文光駕駛“列寧”號數次執行偵察、撒傳單等任務(遠至漢口),並在紅軍攻打黃安縣城的戰鬥中向守城敵軍指揮部投擲了兩枚迫擊炮彈,引起敵軍極大恐慌,紅軍一鼓作氣攻下了黃安縣城。1932年6月,敵人發動對鄂豫皖蘇區的第四次圍剿,十幾架蔣軍飛機針對“列寧”號展開搜尋攻擊,龍文光駕機數次避開敵機的圍攻,並擊傷一架敵機。8月,紅四方面軍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紅軍不得已將“列寧”號分解掩埋在大別山中。1932年9月,龍文光與紅軍部隊在一次突圍作戰中被打散,他隻身前往武漢尋找妻子,被國民黨特務發現逮捕後遭殺害,當年底,中共追認龍文光為革命烈士。

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拆掉機翼、尾翼的“列寧”號飛機。該機沒有保留下來,在中國航空博物館中有“列寧”號1:1複製模型。

“列寧”號和龍文光是人民軍隊擁有和使用戰機的起點,也是我軍最早嘗試的飛機作戰行動,在我軍航空史上留下重重一筆。“列寧”號之後的1932年4月,紅一方面軍在攻打福建漳州時,又繳獲國民黨空軍一架英制阿弗羅616“摩斯(飛鳥)”式IVM雙翼教練機,紅軍命名為“馬克思”號,曾由馮達飛(後面有介紹)駕駛多次執行作戰任務,這是紅軍繳獲的第一架、擁有的第二架飛機。

02未雨綢繆,千方百計培養和積蓄軍事航空人才

空軍屬於人才密集型軍種,航空人才的培養沒有多年的工夫是難見成效的,尤其是培養合格飛行員就是用金子在堆,任何短視者都難有作為。我黨我軍領導人高屋建瓴,未雨綢繆,在建黨建軍之處就想到為我軍將來的空軍培養和積蓄人才,千方百計付諸行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建黨建軍初期,選送黨員骨幹進廣東航空學校培訓並送蘇聯學習航空技術。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孫中山在廣州創辦大元帥府軍事飛機學校,後改稱廣東航空學校。中共廣東區委選派了9名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在1924年9月進入航校第一期飛行學員班學習,到1925年7月完成初級飛行訓練。1925年8月,受我黨委派,這批學員中的6名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赴蘇聯學習軍事及飛行技術。這是我黨我軍培養的第一批飛行員,但他們大多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犧牲,如馮達飛(又名馮洵)自蘇聯學成回國後,參加了廣州起義和百色起義,先後任紅八軍代理軍長、紅軍學校四分校校長、新四軍新二支隊副司令員等職,1941年“皖南事變”中被捕遭國民黨殺害。唯有唐鐸留蘇畢業後被蘇軍留下,衛國戰爭中擔任蘇聯空軍第74航空團實習副團長,屢立戰功,1953年4月奉召回國,擔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主任,為新中國空軍培養了大批航空人才,為開國少將。

第二階段是抗日戰爭時期,選送我軍幹部進入新疆迪化(即烏魯木齊)航空隊學習。1937年,在蘇聯的推動和協調下,我黨與新疆督辦盛世才建立統一戰線,經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陳雲運作,我軍從西路軍餘部、延安抗大、紅軍各部隊中挑選44名紅軍幹部,於1938年3月進入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航空學校(簡稱新疆迪化航空隊),分別學習飛行和機械專業。1942年盛世才投蔣反共,9月將我軍即將學成的航空隊學員全部扣押,經黨中央多方營救,這批航空學員31人歷經磨難於1946年7月返回延安。1947年3月,新疆迪化航空隊學員大部進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成為教學骨幹,建國前後這批學員又成為組建人民空軍的骨幹,17人先後走上軍級以上領導崗位,8人授銜空軍少將,如人民空軍第一個航空兵師——空四師師長方子翼,後擔任空二軍軍長、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

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東北老航校創建中,解放軍從東北各地搜尋廢棄的日式飛機及零件用於教學。

第三階段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創辦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簡稱東北老航校),其被譽為新中國空軍的“搖籃”。1946年3月1日,東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航校的教保人員主要由投降的日本關東軍第2航空軍團第4練成大隊200多人以及我軍新疆迪化航空隊學員組成,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劉亞樓曾兼任航校校長。三年多時間,東北老航校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共培訓出飛行員126名,機務、領航、場站等專業人員434人,從該校走出一大批精英人物,如王海、張積慧、劉玉堤、李漢、林虎、韓明陽、王天保、高月明等等,他們構成新中國空軍的脊樑。

03我軍第一支航空作戰中隊在北平南苑機場建立

1949年1月底北平市和平解放,3月2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遷入北平,當天國民黨空軍3架P-51型戰鬥機空襲北平南苑機場,5月24日又有敵6架B-24型轟炸機轟炸北平,北平人民和黨中央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6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指示軍委航空局,立即組建一支防空作戰分隊,保衛北平的天空。經過緊張的籌備,1949年8月15日,解放軍第一支飛行中隊在北平南苑機場正式成立,標誌著人民軍隊從此有了自己的航空作戰分隊。這支中隊被稱為“南苑飛行隊”或“北平飛行隊”,最初只有10架戰機,其中美製P-51戰鬥機6架,英制蚊式戰鬥轟炸機2架,美製PT-19A教練機2架。之後,從東北又陸續調集而來19架飛機,共組成2個戰鬥機分隊、1個轟炸機分隊、1個運輸機分隊。

“南苑飛行隊”的飛機全部來自繳獲或起義,其中我軍第一架P-51戰鬥機是由原國民黨空軍上尉楊培光於1948年9月23日駕機起義而來,後楊培光連人帶機加入“南苑飛行隊”,併成為第2戰鬥機分隊長。而國民黨空軍駕機起義的第一人則是機長劉善本,1946年6月26日他率機組成員駕駛B-24重型轟炸機飛抵延安,這也是我軍擁有的第一架B-24轟炸機;之後在劉善本的影響下,國民黨空軍有100餘人棄暗投明,駕駛42架飛機起義,成為人民空軍的重要力量。劉善本先後擔任東北老航校副校長、空四旅副旅長、空十師師長、空軍學院副教育長,少將軍銜。

“南苑飛行隊”除了承擔北平地區防空任務外,還執行了一項劃時代的光榮任務——參加10月1日開國大典空中閱兵式。經緊張刻苦的訓練,“南苑飛行隊”的17架飛機組成空中梯隊出色完成受閱任務,向世人首次展示人民軍隊的空中力量。為隨時反擊國民黨空軍可能的空襲破壞,參加空中閱兵的9架P-51戰鬥機是帶實彈飛行(這是違反國際慣例的),並連續兩次飛行通過天安門廣場,使外界誤以為我軍有26架飛機受閱。當時在天安門觀禮現場的外國記者都極為吃驚,第二天的外國報紙紛紛報道:“中共一夜之間有了自己的空軍”。

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首次空中閱兵梯隊自上而下:9架P-51、2架蚊式、3架C-46、1架L-5聯絡機、2架PT-19教練機。

1949年11月11日,解放軍空軍成立,劉亞樓任司令員,肖華任政委,人民空軍正式走上歷史大舞臺。隨著空軍各航校和航空部隊的組建,完成歷史使命的“南苑飛行隊”在1950年11月24日撤銷,飛機和人員充實到各航校和航空部隊。

04空軍第一支航空兵作戰部隊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成立

1950年6月19日,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作戰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長聶鳳智兼任旅長(其8月1日任新成立的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當時該旅對外代號“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平洋部隊”。空軍的第一支作戰部隊之所以不稱第一而稱第四,這是劉亞樓仿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建紅四軍時的做法,劉亞樓正是出自紅四軍,其用意是繼承紅軍光榮傳統,發揚井岡山精神,努力把人民空軍建設好。1950年8月8日,空四旅移駐上海,因為此時蘇軍第106混成航空兵師正在上海協助防空作戰,任務已近尾聲,中蘇領導人已商定,蘇軍第106航空兵師的所有飛機等裝備有償轉讓給中國,由我空四旅接手並承擔上海地區的防空任務,移交裝備前蘇軍負責對解放軍官兵進行專業技術培訓。1950年10月17日,完成任務的蘇軍第106航空兵師將全部裝備正式移交給解放軍,從10月19日零時起,空四旅正式接管上海地區的防空任務。

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空軍第四混成旅下轄:第10殲擊機團,裝備米格15殲擊機38架、雅克-17殲擊機4架(蘇聯早期噴氣式殲擊機)、烏拉-9殲擊教練機3架;第11殲擊機團,裝備拉-11殲擊機39架、烏拉-9殲擊教練機4架;第12轟炸機團,裝備圖-2(早期稱“杜-2”)轟炸機39架;第13強擊機團(早期稱“衝擊機”),裝備伊爾-10強擊機25架、烏伊爾-10強擊教練機3架。初創時的空四旅飛機非常雜,機械保障極為困難,此時空四旅全部換裝蘇制戰機,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噴氣式米格-15殲擊機,成為解放軍空軍最早裝備米格-15殲擊機的部隊。

1950年11月2日,從上海移駐東北遼陽的空軍第四混成旅改稱空軍第四師,師長方子翼;11月25日,空四師接收蘇聯空軍駐遼陽第28航空兵師移交米格-15殲擊機60架,空四師成為新中國空軍第一個殲擊機航空兵師,轄第10、第12殲擊機團。這期間,空四旅及空四師為空軍的大發展輸出大量骨幹人才,又先後組建起空二師、空五師、空八師、空十師等。空四師也是我軍最早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航空兵師,1950年12月進駐丹東浪頭機場。1951年1月29日,空四師第10團第28大隊大隊長李漢,首創人民空軍戰機擊落敵機的先河,打下的還是美軍“老油條”駕駛的F-84噴氣式戰鬥機。

05新中國迅速成為亞洲第一軍機大國

從1950年下半年開始,新中國人民空軍高速發展,新的航空兵旅、師、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建立,這既是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也是一個大國國土防空安全的需要。到1954年1月,空軍共組建起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華北、西北6個軍區空軍司令部,4個航空軍(從空二軍到空五軍),28個航空兵師(從空二師到空二十九師),1個獨立重型轟炸機團(圖-4轟炸機),2個獨立偵察機團,7所航空學校等等。這支新生的人民空軍,在大部分飛行員平均只有十幾個飛行小時的情況下,義無反顧投入抗美援朝戰爭,與世界最強大的美國空軍拼得電閃雷鳴火光四射,這不僅產生包括空中戰鬥英雄在內的眾多有實戰經驗的飛行員、指揮員,而且形成敢打敢拼的勇猛戰鬥作風,為之後打贏國土防空作戰樹立了標杆趟開了路子。

從忍受22年轟炸掃射到敢打能拼的空軍強國,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首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軍與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

1950年秋,解放軍海軍組建成立第一、第二航空學校,分別培養飛行員和地勤人員;1952年6月27日,海軍航空兵第一師在上海成立,將軍飛行員曾克林兼任師長(全軍唯一陸海空“三棲”將軍);1952年9月6日,海軍航空部成立(1955年10月改稱航空兵部),首任司令員頓星雲。海軍先後共組建了9個航空兵師(從海航一師到海航九師),從此,海軍航空兵就成為保衛祖國藍色國土的重要空中力量,在海空作戰中屢建奇功。

從1949年到1955年,新中國從蘇聯訂購各型軍用飛機達5882架,包括當時先進的米格-17殲擊機(我國也開始仿製生產米格-17即殲-5型殲擊機)、伊爾-28轟炸機等。這一時期蘇制飛機與美製飛機互有長短差距不大,同為世界頂級戰機。所以,我軍空中力量快速擴張不僅有源源不斷的物質保障,而且我軍裝備的戰機整體水平在當時世界上也是處於前列的。

新中國成立不過短短六年時間,我們已經當之無愧成為亞洲第一軍機大國,而且在世界各國空軍範圍也擁有了坐五望三的實力,中國大陸的萬里長空任由敵機肆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種天翻地覆地變化,世所罕見。可以說,沒有建國前多年的臥薪嚐膽積蓄力量,也就沒有建國後的一朝爆發。正是有了前期大量的鋪墊,新生的解放軍空軍、海軍航空兵才能夠將國民黨空軍打得滿地找牙,屢屢將入侵的美國軍機也斬於馬下,這君子報仇22年不晚倒是其次,人民軍隊守護祖國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永遠的堅守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