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醫院于濤:感染戰線上的“不老男神”

今年,是于濤教授離開管理崗後的第一個春節。

威海市立医院于涛:感染战线上的“不老男神”

本來他還打算,自己不再擔任科室主任,肩上的擔子輕了,可以好好跟女兒一起過一個團圓節。誰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父女二人只能隔空遙望。

1月22日,威海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門診空前繁忙起來。作為感染性疾病科的資深專家,于濤教授自動放棄休假,衝在了阻擊疫情的最前線。

三十餘年的從醫經歷,使于濤擁有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豐富臨床經驗,每天,于濤都要指導年輕醫生們工作:要詳細的詢問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還要不停的在患者言辭中甄別出真偽……因為他知道,只有通過細緻再細緻的工作,才能夠不放過每一個疑似的患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才能夠更好的避免疫情的傳播。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本來這就是個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頻發的季節,而且發熱作為內科最複雜的病症,其診斷和鑑別非常困難,再加上疫情期間公眾的恐慌,工作做起來比平時難上加難。更重要的是對患者的判斷:哪些需要留下來治療,哪些需要轉到定點醫院去,哪些可以走,每一個患者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不能出錯。

威海市立医院于涛:感染战线上的“不老男神”

疫情防控期間,除打破歷史記錄的發熱患者外,感染性疾病科還收治過腦出血、心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心梗、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各式各樣的危重症患者,工作量可想而知。

一次,一名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非常危重,但因為排除不了新冠肺炎就無法轉到隔離區外的ICU進行救治。整整一天時間裡,于濤教授都親自守在患者床邊,不斷調整治療方案,以確保病人生命安全。

待到晚上7點左右,患者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排除新冠肺炎後,第一時間就需要將患者向ICU轉診。為了避免轉運途中出現意外,于濤教授親自和年輕醫師一起去進行轉運......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于濤半夜被叫起來處理突發情況更是成了“家常便飯”。身邊的醫護人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紛紛忍不住勸他,“主任,您快歇歇吧,這樣熬不住的,別把自己熬倒了。”

可他總是搖搖頭,“不行啊,還有這麼多的事情等著我呢,我們得對每一個患者負責!”

人物名片

于濤,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主任醫師、教授,威海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知名專家。山東省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委員、威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華東地區危重病急救醫學專業協作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重症醫師分會常委、山東省醫師協會神經重症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重症監護質量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威海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先後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北京阜外心血病醫院介入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ICU進修學習,擅長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症感染和急危重症病人的監護、診斷和治療。主編專著1部,副主編2部,參編2部,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科研項目9項,其中作為第一主研人的科研項目分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通訊員 周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