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周朝就开始吃“鱼子酱”,还是天子特供

吃在今天不会是头等大事,因为食物太容易获取。

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是这么回事。吃得到,要玩命,吃得好,是个系统性工程。

3600年前伊尹用厨艺来训政,当了一回米其林,给商汤画了一个基于当时世界观的美食地图,“猩猩之唇,獾獾之炙,洞庭之鳟,东海之鲕,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商汤听完食指大动,说大师别说了咱们开动吧,伊尹说吃啥啊没地盘啥也吃不上,慢慢来,先取天下。从此凡有殷商六百年。

《后汉书》里曹操也说过类似的话,吴淞江鲈鱼蜀中生姜,孤好想吃,意在嘴指天下。

食欲,才是这个世界第一果敢杀伐之力。


中国在周朝就开始吃“鱼子酱”,还是天子特供




到了周朝,周王室已经完全实现了当初伊尹给商汤灌输的吃货理想。天子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食为首,吃最重要。为了天天吃好,建了一个庞大而缜密的集采购、烹饪、物流、仓储和行政管理为一体的后厨体系。

有多少人呢?

根据孙诒让《周礼正义》统计,仅忙着张罗周天子饮食这一项,凡计2200人。(当然,《周礼正义》的统计可能有点问题,前五大官府可统计供职人员为57079人,加上《考工记》人数,王畿内政府机构供职人员当有6万以上。感觉周的分封制撑不住这么巨大的内廷财政压力,应该还有一套财务运行的规则,不见记载。)

在周礼这份详尽的公司章程里,负责这个庞大后厨体系的叫太宰,因为吃太重要了,未来无尽岁月里,太宰的权力越来越大,后来叫宰相,今天叫首相或者国务院总理。早年间去朋友的餐厅吃饭,做了一道河豚特别好吃,他把厨子请出来和大家见面,递上名片,Title是行政主厨,当时觉得西化又有逼格,现在觉得古老而传统,太宰。

采集食物的有三拨人,兽人、渔人,鳖人。这些中直机关公务员,浩浩荡荡近百人的队伍,每天在山林海洋间穿梭游荡(不是开小差,碰上这些食材确实存在一定的概率),春献鳖蜃,夏献麋,秋献龟鱼,冬献狼。


中国在周朝就开始吃“鱼子酱”,还是天子特供

2000人就为了一家人吃什么而终日忙碌!!



吃西餐,鱼子酱是顶级食材,现在是伊朗和俄罗斯那部分里海里的鱼子酱最好,因为其它地方没什么大白鲟了。3000年前那批寻找食材的中央公务员们遭遇的同等难题,是在密林中寻找蚂蚁卵,因为在周天子的餐桌上,有一道重要的下饭菜:

腶脩蚳醢。(duan xiu chi hai)

翻译过来就是,肉干条蘸蚂蚁卵酱,也可以说是周朝的“鱼子酱”。

很多人觉得恶心,其实没什么,鱼子酱、蚂蚁卵,都是高蛋白食品,还有蜗牛、幼虫,中外都吃。对昆虫的视觉反感是文化性的,本身和营养没啥关系。

醢是料理酱,专门做醢的人叫醢人。蚳醢是用蚂蚁卵做的醢。做法不复杂,在石臼里把主要食材捣碎,用盐、粱曲搅拌,再加上米酒,放在瓶子里先暴晒再阴置,腌制100天。

因为发酵技术不成熟,调味品还少的可怜,真正用来曲霉制作黄酱还要等到北魏的《齐民要术》时期。口味浓重的醢的存在,徒手撕开了上古三代料理时代黑暗的天穹,阳光洒舌头。

现时现地,周天子的豆上,耐放,且味道无法形容的蚳醢,价值也就堪比黄金,地位跟今天的顶级松露、鱼子酱一样,一般公卿也吃不着。谁家里要有这么两罐子,身份感和迪拜的土豪也差不多。汉代以后,这道蚇醢基本上就只拿来做国家最高等级的祭天仪式了。

上周在淘宝上买了一包蚂蚁卵,按照古法做了一下,味道还不错,有股特殊的香味,在体内集结不散。发酵完了不知道什么效果,希望不要吃生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