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周朝就開始吃“魚子醬”,還是天子特供

吃在今天不會是頭等大事,因為食物太容易獲取。

物質匱乏的年代不是這麼回事。吃得到,要玩命,吃得好,是個系統性工程。

3600年前伊尹用廚藝來訓政,當了一回米其林,給商湯畫了一個基於當時世界觀的美食地圖,“猩猩之唇,獾獾之炙,洞庭之鱒,東海之鮞,陽樸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鱣鮪之醢,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商湯聽完食指大動,說大師別說了咱們開動吧,伊尹說吃啥啊沒地盤啥也吃不上,慢慢來,先取天下。從此凡有殷商六百年。

《後漢書》裡曹操也說過類似的話,吳淞江鱸魚蜀中生薑,孤好想吃,意在嘴指天下。

食慾,才是這個世界第一果敢殺伐之力。


中國在周朝就開始吃“魚子醬”,還是天子特供




到了周朝,周王室已經完全實現了當初伊尹給商湯灌輸的吃貨理想。天子八政,“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食為首,吃最重要。為了天天吃好,建了一個龐大而縝密的集採購、烹飪、物流、倉儲和行政管理為一體的後廚體系。

有多少人呢?

根據孫詒讓《周禮正義》統計,僅忙著張羅周天子飲食這一項,凡計2200人。(當然,《周禮正義》的統計可能有點問題,前五大官府可統計供職人員為57079人,加上《考工記》人數,王畿內政府機構供職人員當有6萬以上。感覺周的分封制撐不住這麼巨大的內廷財政壓力,應該還有一套財務運行的規則,不見記載。)

在周禮這份詳盡的公司章程裡,負責這個龐大後廚體系的叫太宰,因為吃太重要了,未來無盡歲月裡,太宰的權力越來越大,後來叫宰相,今天叫首相或者國務院總理。早年間去朋友的餐廳吃飯,做了一道河豚特別好吃,他把廚子請出來和大家見面,遞上名片,Title是行政主廚,當時覺得西化又有逼格,現在覺得古老而傳統,太宰。

採集食物的有三撥人,獸人、漁人,鱉人。這些中直機關公務員,浩浩蕩蕩近百人的隊伍,每天在山林海洋間穿梭遊蕩(不是開小差,碰上這些食材確實存在一定的概率),春獻鱉蜃,夏獻麋,秋獻龜魚,冬獻狼。


中國在周朝就開始吃“魚子醬”,還是天子特供

2000人就為了一家人吃什麼而終日忙碌!!



吃西餐,魚子醬是頂級食材,現在是伊朗和俄羅斯那部分裡海裡的魚子醬最好,因為其它地方沒什麼大白鱘了。3000年前那批尋找食材的中央公務員們遭遇的同等難題,是在密林中尋找螞蟻卵,因為在周天子的餐桌上,有一道重要的下飯菜:

腶脩蚳醢。(duan xiu chi hai)

翻譯過來就是,肉乾條蘸螞蟻卵醬,也可以說是周朝的“魚子醬”。

很多人覺得噁心,其實沒什麼,魚子醬、螞蟻卵,都是高蛋白食品,還有蝸牛、幼蟲,中外都吃。對昆蟲的視覺反感是文化性的,本身和營養沒啥關係。

醢是料理醬,專門做醢的人叫醢人。蚳醢是用螞蟻卵做的醢。做法不復雜,在石臼裡把主要食材搗碎,用鹽、粱曲攪拌,再加上米酒,放在瓶子裡先暴曬再陰置,醃製100天。

因為發酵技術不成熟,調味品還少的可憐,真正用來麴黴製作黃醬還要等到北魏的《齊民要術》時期。口味濃重的醢的存在,徒手撕開了上古三代料理時代黑暗的天穹,陽光灑舌頭。

現時現地,周天子的豆上,耐放,且味道無法形容的蚳醢,價值也就堪比黃金,地位跟今天的頂級松露、魚子醬一樣,一般公卿也吃不著。誰家裡要有這麼兩罐子,身份感和迪拜的土豪也差不多。漢代以後,這道蚇醢基本上就只拿來做國家最高等級的祭天儀式了。

上週在淘寶上買了一包螞蟻卵,按照古法做了一下,味道還不錯,有股特殊的香味,在體內集結不散。發酵完了不知道什麼效果,希望不要吃生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