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你是美食家嗎?

吃貨中的大咖


美食家不是職業,沒有考核制度,因此很難界定,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須有對後世影響的菜因一個人而得名或流傳的一定可以稱得上是美食家了,比如:蘇東坡,一塊“東坡肉”足以說明問題;或者有食單傳世者,如:元代大畫家倪瓚,著有《畫林堂飲食制度》,或者清代的袁枚,他的《隨園食單》對後世影響大;或是宋代詩人陸游,身後留下了百篇與飲食相關的詩作。

近代的如知堂老人,梁實秋,唐魯孫等都有與美食相關的著述。

當代的美食家,汪曾祺、蔡瀾、沈宏非,陳曉卿、潮汕美食家張新民、順德美食家廖錫祥等,都影響力不凡。

美食家有兩種,一是自己創制菜品,如蘇東坡;大多數是與文獻相關,袁枚、李漁屬此類。

美食家必須對吃充滿熱情,既願意去尋食,也願意自己琢磨,還願意寫一些美食感受,或是研究食典文獻。

我仍在研究美食的路上,四處尋味,隨時記述美食與感受,研究古代食單,自己不但操持一日三餐,還自己創制菜品。如圖:白汁魚片、煨鱸魚、妙味雞、花椒雞,還有很多日常中琢磨的菜,都受家人和朋友們喜歡。

有時還為一個地方創一道菜,比如“許村花椒雞”,把這一道菜的由來貼此供大家一觀:

    許村的花椒樹隨處可見,村子裡,山坡上,田野間……

    山西人廚房的佐料中花椒極為重要,花椒粒,花椒麵,花椒水,用處不同。

    花椒原產於中國,于山陵地帶生長,許村的花椒歷史久遠,伴隨了許村人世代繁衍。在許村的花椒樹旁走過時總有烹椒的衝動。

    許村,在十年的藝術節推動下已經成為了山西太行山一帶的文化藝術村,吸引遊人而至,遊太行山石,觀賞許村國際藝術公社,品嚐鄉間美食。山西的原生態飲食自古多以麵食為主,果蔬為輔,肉類為點綴的飲食結構。而今,許村要面對外來的遊客,用飯食招待賓朋時難免略有囧況,因為與城市中以肉食為主的人們的飲食習慣是有差異的。如何應對這種變化是許村做民俗接待的村民應該考慮的。

    2019年第五屆許村國際藝術節開幕當日,我打算為許村獻一道菜------許村花椒雞。                    

   許村的山地雞,鮮野山椒,都是極好的食材,城裡難覓!花椒量要大,味才能足。花椒是主語。

    柴火生起,鐵鍋架上,起油煸花椒,待香味溢出時將斬件醃製的雞塊與椒同炒,加水,久火慢燉間椒味入雞肉中與蛋白質相合,香氣滿院。赴宴的客人一進院門皆嘖嘖道:真香。

    待肉熟湯濃時,盛雞入盆。鍋中放底油,小火煸香另外的花椒,將其覆於雞上,即成。

    土雞生長期長,肉質偏硬,須長時間煨燉,約一個半小時餘。食有嚼勁,椒香味深邃。

    席上有來自順德的朋友,品嚐後都稱讚花椒雞之妙。順德人味覺鑑賞力極高,能得順德的朋友肯定,此菜成矣!

    燉雞之椒與油椒之香與雞相合產不同的椒香味,一內一外作用於雞,先有椒香入口,再品是混合了花椒的肉香,而後綿長味久的麻香。

    許村花椒雞,食之令人回味。

                 ------之豐 2019.7.31

                                      於 許村

注:欲知烹雞之法請詢老街的高彥蘋與彥兵農家樂,我在這兩家都授過花椒雞的做法。

但對於花椒雞是否能成為許村人或是農家樂餐桌上的菜我並不樂觀,我是山西人,瞭解其飲食生態,飲食不過充飢而已,惰於烹調,乏於品味。若依舊如此,這麼好的食材便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