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時期的東北為什麼駐有日本軍隊?

一德格天1


張作霖是北洋政府時期,奉系軍閥的首領,奉系軍閥也是北洋軍閥中,實力最為強悍的一支,張作霖本來只是個土匪,1902年被清政府收編,之後得到了徐世昌的重用,開始在奉天拉起了自己的隊伍,在得到奉天巡撫趙爾巽的支持後,張作霖取得了奉天的軍權,袁世凱死後張作霖擔任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他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張作霖開始對東三省長達十年的統治,張作霖也被稱為了“東北王”。

張作霖

在張作霖一步一步掌握了東三省的軍政大權後,開始不斷擴充軍隊,那麼在張作霖統治東三省時期,東三省有多少的軍隊呢?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大戰時,奉系軍閥大概有25萬部隊,北洋軍閥可以說是地盤意識很強的一群軍閥,他們很多人在袁世凱死後迅速崛起,其實得益於在他們身後的西方列強,張作霖也不例外,支持他的就是日本人,張作霖統治東三省期間,東北雖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這裡除了駐紮著張作霖幾十萬的奉系部隊外,其實一直都還有一支一萬多人且裝備精良的日本部隊駐紮在這裡。

張作霖雖然需要依靠日本的武力,資金的支持,但是他不是一個賣國求榮的軍閥,反而張作霖是非常有骨氣的,他拉攏日本人的同時,卻處處提防著日本人,他和日本人之間的關係用互相利用來形容更為合適,他一直極力的保護民族利益,免遭日本人侵蝕。俗話說“臥榻之側 豈容他人酣睡。”張作霖在得到奉天軍權的時候,就已經發覺日本人對中國東三省心存不軌,那麼他為何還要容許日本人在東三省駐軍呢?

日軍駐紮在東北

事實上日本在東三省駐軍,這和張作霖關係真不大,不少人以為張作霖投靠了日本人,所以才允許日本在東三省駐軍,事實上,早在清朝末年,日本人就已經在東三省駐軍了。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寇就開始覬覦中國領土,當時日本就想沿著朝鮮出兵侵佔中國東北,但是那個時候俄國老毛子也在東北,怎麼可能讓日本插足進來,所以在西方各國干預下,這時日本只能暫時撤退了。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俄國想要藉機擴大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於是就在東北不斷增兵,當時清政府根本無暇顧及東北,於是就想了一招損招,清政府以出讓東北礦產,鐵路建設的權益,把日本人給引進了中國,激化日俄矛盾,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了,俄國人打輸了,還就此撤出了東三省,熊走了,白眼狼來了。清政府如約將旅順、大連開了通商口岸,讓日本人來東北搞建設,並且還允許了日本在中國東北駐軍。所以日本的這支駐紮在中國東北的軍隊就是這麼來的。

日俄戰爭

後來滿清王朝滅亡了,北洋政府上臺,為了得到各列強國家承認北洋政府的合法地位,所以很多清朝時期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就照單全收了,張作霖雖然總看著在自己旁邊駐紮著這麼一支日本部隊,渾身不自在,但是也拿他沒法,再說了還要找日本買武器擴軍,另外這一萬多人,真要火拼起來,張作霖手下的奉系軍隊還真不怕他,所以這支日本部隊就在東北一直待到了抗戰結束後,去西伯利亞當苦力了。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張作霖表示,東北有日本駐軍這個鍋他不背,因為這是日俄戰爭造成的後果,要怪就怪清政府去。

甲午戰爭清政府失利以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其中沙俄就強行租借了旅順作為太平洋艦隊的基地,此外還迫使清政府同意沙俄東北修建中東鐵路,並獲得了鐵路沿線的警備權。

沙俄在中國東北勢力的擴張,引起了同樣對東北有野心的日本的不滿,兩國之間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在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戰爭結果是沙俄大敗,最後不得不和日本簽署了《樸次茅斯條約》。按照條約規定,沙俄將在旅順和中東鐵路的南段(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南滿鐵路)的權益全部割讓給日本。

日本得到旅順以後,在1905年5月將其命名為關東州,隨後又設立了關東總督府,成立了關東軍負責守衛工作。此外日本還成立了6個大隊獨立守備隊,負責南滿鐵路沿線的警衛工作。關東軍大約有1個師團的兵力,加上6個大隊獨立守備隊,這就是日本在東北駐軍的開始。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曆屆政府都繼承了清朝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在東北的駐軍權自然也保留了下來,這也是日本藉以擴張在東北勢力的重要工具。

張作霖在早期雖然一直和日本有勾結,而且曾經藉助了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力量,但是日本在東北駐軍這事,真不是他開的頭。


不沉的經遠


東北王張作霖可以說統治東北地區有著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在東北地界絕對是說一不二的人,但是即使以張作霖的強大,東北依舊駐紮著日軍。那麼為什麼張作霖不把他們趕走呢?

歷史因素

日軍在東北地區實際上還是要追溯到清朝時期,早在甲午戰爭的時候,由於大清國戰敗,簽訂下了《馬關條約》,而在這條約中,就牽扯到了一個地方,遼東半島。但是他的野心何止於遼東半島,只是被列強給阻攔了而已。



後來,在多方要求的情況下,大清國贖回了遼東半島,但是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國家卻野心大發,那就是俄國,他們發兵佔領的東三省,簡直比當年的日本還有張狂,於是這個也就引起了日本的不滿,好嘛,勸我離開,你自己卻佔了上來。


於是日本就帶兵打了過去,也就是日俄戰爭,最後呢?日本戰勝了俄國,後來又藉著滿洲國的藉口就在這裡住了下來。

張作霖與日本

而且除此之外呢?張作霖其實也是靠著日本才能在東北這一片地方站穩腳跟。也就是說在他發家的時候曾經投靠過日本,但是他逐漸的強大起來,這才開始擺脫了日本的控制。

雖然張作霖擺脫了日本的控制,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可以與日軍抗衡,所以即使是張作霖他也是有著自知之明的,他可以與日本人犟,也可以不理他們,但是要趕走他們,還是欠了些火候。



當然,他們和日軍也有矛盾,但是還遠遠沒有到那種地步,所以還是和為貴,張作霖對於日本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是阿維啊


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早年奮鬥經歷裡,“怒懟日本駐軍”是樁出名給力的典故:1907年左右,張作霖帶兵駐紮在新民府,卻與當地的日本駐軍發生了衝突。其麾下兩名士兵被打死,事後日本人只賠了一千兩銀子了事。年輕氣盛的張作霖(是年張作霖三十出頭)哪吃得了這虧?接著派人打死三個日本兵,然後依葫蘆畫瓢送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過去,結結實實把日本人一頓打臉。

這樁當時害得張作霖被清政府調離的風波,後來也常被大書特書,但細推敲一下,卻更讓人嗟嘆:怎麼連新民府,都有日本人駐軍呢?其實,這正來自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東北一樁要命的特權:駐軍權。

一場甲午戰爭,清政府遭到慘敗,沙皇俄國卻趁火打劫,先逼著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和《旅大租地條約》,拿到了在中國東北的鐵路權和駐兵權。誰知這特權還沒焐熱,日本人又張牙舞爪殺來,一場日俄戰爭,叫沙俄簽下《朴茨茅斯條約》,把旅順大連租借權以及長春至旅順的鐵路煤礦財產權,統統“轉讓”給日本。接著又給清政府補刀,強迫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附約》,拿到了東北十六地的通商權與“行軍鐵路權”。

(甲午戰爭)

就是在這一系列特權裡,有個重要條款:日本可以在這些地方的鐵路,設置“守備兵”,每公里不超過15人。日本隨後在中國的駐軍,就來自這“法律依據”。可以說,對於當時磨刀霍霍的日本來說,這個條款,真好比在中國的土地上,生生撕開個口子。

於是,也就是日俄戰爭後,日本迅速見縫插針,各種侵略機構迅速設立。比如作為行政機構的“關東廳”,完全效仿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以及作為外交機構的“奉天總領事館”。但最為張牙舞爪的一家,是1907年日本設立的“滿鐵守備隊”,當然,它後來的名字更廣為人知:關東軍!

(日俄戰爭)

“滿鐵守備隊”的設立,就是鑽了日本特權裡“守備兵”的空子,打著守備鐵路的名義,日本從此公然在東北大地增派軍隊。1919年4月,日本正式在旅順成立關東軍司令部,擁有一個師團加六個守備隊的兵力。當時的關東軍,總數大概一萬多人,但都是日本陸軍裡的精銳。好像一把匕首,早早捅在東北大地上。

而對於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來說,關東軍的真正可怕之處,不是它的規模,而是它的滲透。正如前面所說,關東軍是鑽了“守備兵”條款的空子,所以它的佈防,也與當時日本在東北經營的“滿鐵”息息相關:由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經營的“滿鐵”,不但滲透到東北交通、港口、礦山、農林等各個產業,鐵路更是瘋狂擴張。向東拿到吉長鐵路經營權,還強行修建了吉敦鐵路和四洮鐵路。這些特權給日本賺取大量財富,更營建了強大的交通運輸網。

(旅順重炮兵隊實彈射擊)

所以,依託這樣一條鐵路線的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就可以憑著鐵路特權,肆意在東北滲透:九一八事變前,關東軍已經遍佈公主嶺、四平街、開原、鐵嶺、虎石臺、奉天、撫順、安東等近二十處要地。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發生事變,這支兇悍且蓄謀已久的軍隊,就可以憑著“第一時間第一速度”,對東北大地發起攻擊。

以這個意義說,日本對中國的覬覦,真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處心積慮。

也正是因為這種處心積慮的滲透,所以作為“東北王”的張作霖,在他發跡的幾個關鍵時期,都與日本侵略者有著莫大的聯繫。但深知日本野心的張作霖,也一直死死守住底線:《二十一條》裡關於東北的條款,他都一概不認,另外還開發了“滿鐵平行線鐵路”,並計劃在葫蘆島設立港口。所有的這些苦心,都是為了遏制日本的侵華步伐。

(中日“二十一條”交涉)

以原東北大學校長寧恩承的感慨說:“為什麼日本人要炸死老帥(張作霖)?因為老帥是愛國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張作霖在1924年設立的“東三省交通委員會”,這個東三省當時最高的交通決策機關,其實是抵制日本侵略的重要堡壘,幾乎集結了王永江、楊宇霆、姜登選等當時東北最傑出的建設人才。之後的七年裡,這個委員會的人員歷經更迭,但“抗日”的宗旨從不變,陸續開發的多條鐵路幹線,極大消解了“滿鐵”的鐵路優勢。另外楊宇霆還開發了奉天至旅大的戰備公路。這條公路的存在,可以保證一旦戰爭爆發,準備有序的東北軍,完全能和依託“滿鐵”的關東軍搶速度!

所以,看過奉系軍閥建設東北時代,這一系列的操作,也不得不感慨:雖說日本處心積慮,雖說日軍的刀把子,已經頂在了東北大地。但那一代東北的政要們,為了國家大計,為了阻遏日軍的侵略野心,也是真拼。

只不過,這所有的苦心,都抵不過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夜,那一聲“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的醜陋命令。幾代人的努力,多少熱血夢想,就這樣一夜之間葬送。為什麼“九一八事變”是國恥?看過這前因後果,恥到痛心!

參考資料:唐德剛《張學良世紀傳奇》、孟曉光《民國初年東北官民自辦鐵路及對滿鐵鐵路的抵制》 、張瑞強《九一八事變史略》


歷史風雲錄


其實,日本屯兵於中國東北,始於甲午中日戰爭。日本覬覦中國也不是什麼秘密,豐臣秀吉這邊才統一了日本,那邊便迫不及待地出兵朝鮮,想將朝鮮作為入侵明朝的跳板;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崛起 ,便又打起了中國的主意,從吞併琉球到染指朝鮮,從染指朝鮮到挑起甲午戰爭,日本所為就是為了入侵中國。

1894年,日本趁朝鮮東學黨作亂之際,獲知清朝將出兵朝鮮的消息之後,也迅速派兵趕赴朝鮮,一則爭奪朝鮮的控制權,二則趁機挑起甲午戰爭。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遭遇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一見 打不過日本,又迅速使出了慣用並且有用的“絕招”——割地,賠款!清政府和日本進行了和談,最終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拿到了清政府賠的二億兩白銀,同時, 還迫使清政府割讓了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日本拿到了遼東半島之後,哪能不駐兵?所以,從這時候開始東北便已經有日軍了。

不過,沙俄看到日本割佔了遼東半島,心裡也不爽了,於是聯合德國、法國唱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的戲。日本和清朝打完甲午戰爭之後,正值疲憊之際,雖然得到了很多好處,可是還沒來得及消化, 所以不敢和俄、德、法三國鬧翻,最後只能在俄、德、法三國的干涉下,吐出了吞下去沒多久的遼東半島。當然,日本雖然不得不還遼,可又趁機敲了清朝三千萬兩白銀。

俄國則趁機以“干涉還遼”有功,向清朝索要好處——打著所謂的“互相援助”的旗號,迫使清政府向俄國軍隊開放口岸和鐵路,將遼東的鐵路築路權交給俄國,這為俄國日後滲透和侵佔東北提供了便利 。俄國雖然聯合德、法迫使日本吐出了遼東,打破了日本獨吞遼東的美夢,也加快了對遼東半島的滲透,可是日本軍隊可沒有因此退出遼東。日本也不甘心吐出遼東,所以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再一次吞下 遼東,這便有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並且日本在此役中打敗了俄國。如此一來,日本成功地取代了俄國在遼東的地位,俄國被迫將遼東半島的租借權永遠地讓給了日本。所以,日軍更不可能離開東北了。

張作霖崛起以後,東北為什麼仍然駐有日本軍隊?他為什麼不驅逐日軍?原因也很簡單,不論是執掌東四省的張作霖,還是執掌北洋政府、勢力直抵上海的張作霖,他都沒有足夠的實力驅逐日本人。清朝 被洋人欺負了這麼多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不也仍然受著洋人的氣?這個局面不可能只在一朝一夕之間便能夠改變。更何況,當時國內各系軍閥林立,一個個如狼似虎地盯著對方,盯著北京政府,可是他 們想要逐鹿中原的話,首先便得有槍,槍從哪來呢?向列強們或借或買,所以,軍閥們誰還沒有個“外援”?張作霖的“外援”實際上便是日本人,所以,即便他不想日軍出現在自己的地盤上,可是他為了 在東北站穩腳跟,只能依靠日本人的勢力。

張作霖為了能夠坐穩自己“東北王”的位置,也不得不和日本人進行選擇性的合作,因為他要是拒絕合作的話,日本肯定會扶持別的人來和他對著幹,威脅他“東北王”的地位,1928年,日本人因為張作霖不肯合作而製造了“皇姑屯事件”,所以,張作霖在不可能一 步便能夠驅逐日本人的情況下,只能緩緩圖之,一邊儘量維持現狀,一邊發展自己的實力去擺脫日本人對自己的鉗制。只可惜局勢太過複雜,變化得也太快,張作霖至死沒能統一中國,也沒能將日本人趕出中國,反倒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

在張作霖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於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佈: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此舉標誌 著北伐的結束、國民政府完成“形式統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





李子涵一


最早的南滿鐵路是俄國人修建的,當時叫“中清鐵路”,1904年日本打敗了俄國以後以長春為界,長春到旅順歸日本人經營,長春以北還歸俄羅斯經營,那個時候長春城區鐵路以北是俄羅斯的租界,鐵路以南大約一公里多的地區是日本人的租界,再往南也就是現在的上海路以南才是中國居民的居住區,最早的關東軍就是日本的護路隊。張作霖的東北軍實際是在日本人幫助下建立起來的,1928年之所以要炸死張作霖是他想擺脫日本人的控制,東北正式歸入中華民國的管理是在1929年,那個時候張學良才把國旗換成了青天白日旗,在此之前東北是相對獨立的地區,有自己的旗幟,也可說和日本的附屬國差不多,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的“易幟”,日本看要失去對東北的控制權,最後才發動9.18事變重新取得對東北的控制權。東北的抗戰時期也是比較相對獨立的,民國政府不出錢不出兵,共產黨當時的能力很有限,不管是東北義勇軍還是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都是孤軍奮戰,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東北被蘇聯和民主聯軍接管,當時東北工業發展的相當好,對國共雙方都是一塊肥肉,國民黨也派部隊前往東北,而且宋美齡親自到東北和蘇軍協商後,共產黨才被迫撤出長春、瀋陽等大城市,蘇聯紅軍也撤離了東北,國民政府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1948年11月共產黨又全部佔領了東北。


關東漢子6


張作霖統治東三省時代,東北地區之所以有日本軍隊駐紮,實際上是日俄戰爭的“遺產”,追根溯源起來,則和甲午戰爭還有點關係。

(1905年,日俄兩國進行講和談判會議的情景)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時,日本憑藉馬關條約強佔了包括旅順、大連灣地區在內的遼東大片區域。對此妒火中燒的俄羅斯乘著當時日本羽翼未豐,聯合德國、法國一起向日本提出“勸告”,迫使日本吐出了已經到嘴的遼東。之後1898年,俄羅斯軟硬兼施,逼迫清政府將旅順、大連灣租借給俄國,成為了俄國殖民地。同時將西伯利亞鐵路修進中國境內,連通至大連,即中東鐵路。據此,當時俄國軍隊可以在旅大地區駐軍,同時以保護中東鐵路未有,可以在沿線駐軍。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以俄國的戰敗結束。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條約》規定,俄國將對旅大地區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同時將中東鐵路的南滿段(長春至旅順)轉讓給日本,由此日本就具有了在旅大以及南滿鐵路沿線駐軍的特權。


海研會


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盤踞在東北三省,成為赫赫有名的"東北王"。

於是有人就會認為,是張作霖把日軍這個禍端招到東北來的,而且張作霖在統治東北三省期間,主動和被動的投靠過日本,也與日本製定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和協定。所以在大家眼裡就應了那句老話"請神容易送神難",後來張大帥看著日軍勢力越來越大,他自己又沒有辦法,最後還被日軍在皇姑屯炸死,可謂是玩火者必自焚,是因果報應。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張大帥表示,這口大黑鍋他可不背!

那麼在張作霖時期,東北駐紮著大量日軍,大帥又委屈的明確表示這跟他無關,這群日軍到底何時而來呢?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總是少不了狼子野心的國家前來窺視,沙俄和日本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日本自不必多說了,自從遣唐之後就被中華文化所折服,老想著把中國取而代之。所以從唐朝開始,他們就計劃入侵中國了,可當時的唐朝正處於強盛時期,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與唐朝在白江口爆發了戰爭無疑是十分不明智的選擇,後來他們自然是被打的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回到老家,還不忘學習唐朝文化。

明朝時期,豐臣秀吉又妄圖征服中國,結果又被生生地打回去了。

可近代以來隨著西風漸進、中國國力的衰落,日本終於逮到了機會,開始不斷向亞洲大陸進行侵略。就如其著名的《田中奏摺》所說的那樣,先佔領朝鮮,再佔領滿蒙,然後佔征服全中國,最終稱霸全世界。

而沙俄野心也是不小。

沙俄最早進入黑龍江流域是在1636年,沙俄雅庫次克統領彼得·戈洛文派文書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領132名哥薩克越過外興安嶺,侵入黑龍江流域。當地居民嚴正告知他們說:這裡"從屬於滿族王公,而滿族王公則屬於中國皇帝",這裡是中國的領土。

但侵略者無視中國人民的警告,竄入精奇里江上游的達斡爾入村莊搶掠糧食皮毛。當他們竄到黑龍江和松花江口、烏蘇里江口掠奪時,遭到當地人的狙擊,才狼狽逃回雅庫次克。

到了清朝,大家也都熟悉,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沙俄又明目張膽入侵東北,也被打了回去,才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到了晚清時期,中國國力衰弱,日本和俄國因為地緣優勢,再加上一直以來野心不滅,所以對中國的瓜分侵略相當嚴重,東北日本後來駐紮大量的日軍,就是二者相爭的結果。

1894年,嗜賭成性的日本發動了第一次賭上國運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人舉全國之力的賭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廷戰敗之後,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僅賠款就超過2億兩白銀。同時,日本還獲得了臺灣島和位於東北的遼東半島。這也是日本最早將觸角伸到了東北地區。但這又觸犯了俄國的利益,因此,俄國糾結同樣野心勃勃的德國、法國,以提供"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

中國逐漸收回了被佔領土。這遼東是回來了,可請的這些"打手"也不是白乾的主。1898年,沙俄以"贖遼有功"為由,強迫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灣,租期25年。隨後俄軍把大連和旅順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這個州便是歷史上的"關東州"。

關東州的"關",指得是"山海關"。所以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的意思。

後來俄國的野心是越發的膨脹了,庚子年間,趁八國聯軍侵華之際,沙俄出動十七萬大軍佔據了整個東北地區,清王朝打不過俄國,與其談判又未果。

於是,在權衡利弊之後,清王朝使出了一招引虎搏狼之計,請求日本政府幫助,許給日本東北鐵路的修築權以及各項權益,想要引得日本人和沙俄大拼一場。

而且俄國這一做法本就引起了日本的極大不滿。1904年,在英國的支持下,日本發動了對沙俄的進攻,持續一年之久、參戰人數超過百萬的日俄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的過程就不說了,從性質上講,這是一場帝國主義踐踏中國領土主權的不正義戰爭。所以無論他們哪方獲勝,最後受傷的還是我們。最終日本以陣亡八萬餘人的代價在海陸兩個戰場都擊敗了俄羅斯,迫使俄羅斯於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簽訂和約。

日俄《朴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卓越利益",並且不得阻礙或干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措置。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俄國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

此外,條約還規定將庫頁島南部和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

清政府在日俄戰爭中保持"中立",戰後,日本與清政府簽訂了《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及其附約。

在此條約中,日本取得了在東北的駐軍權,並租借大連和旅順。此後日本人大批移民旅順和大連,他們將這個地方稱作"關東州",並設置關東都督府作為管理機構,關東都督府下設民政部和陸軍部。併成立了滿鐵守備隊,後來滿鐵守備隊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設在旅順口,這便是關東軍的最初由來。

所謂的滿鐵,也就是全稱為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的公司,負責經營由長春到旅順之間的東清鐵路及其所有的支線。這個滿鐵,也因此成為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地區最有力的爪牙。

而根據中日條約的追加條款,日本有在南滿鐵路沿線駐軍的權利,具體的細則是:每公里可以駐紮15名士兵。因此在第二年,日本成立守備隊,守備隊名義上是負責守備滿鐵及其附屬地,實際上成為了日本保持其殖民擴張及特權的武裝力量。剛成立的日本南滿鐵路守備隊,編成6個大隊約4000人,同時,東北地區還有的一個日本常駐師團。

這兩支部隊後來被命名為關東軍。

也就是說,最早日本在中國東北三省駐紮軍隊時,東三省尚屬清朝的統治之下,東北王張作霖只是東北無數地方保安隊伍中的一員。

當所謂的關東軍成立之時,張作霖也剛剛投靠官府成為巡防營管帶。因此,無論是日本在中國駐軍還是日本關東軍兵力特權不斷擴大,剛開始時都與張作霖沒有什麼關係。

而大帥在戰爭期間左右逢源,成功的抱上了日本這條大腿。他利用日本人的勢力擠掉了馮德麟,一個人獨霸奉天全省。隨著其一步步增強自己在東北的勢力,1918年,張作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東北三省的統治者。

日寇在東北的實力和勢力也因此進一步膨脹,野心也逐步增強,而這又與將東三省視為個人地盤的張作霖,產生了巨大的衝突。這才導致其被日軍設計炸死。

可是說到底,胳膊還是擰不過大腿,張大帥成為東北王時,日本人已經控制了關東州、南滿鐵路沿線十幾年之久。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人才是東三省隱形的"東北王"。


歷來現實


早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就已經把觸手伸到了中國東北地區。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俄國以保護僑民為藉口侵佔我東北。

1904年的2月10日,日本正式對俄國宣戰,這場戰爭完全是日本和俄國雙方為了爭奪遠東地區的殖民霸權進行了一次帝國主義的非正義戰爭。這場戰爭大部分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而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卻發表中立聲明,對日本和俄國的侵略行為袖手旁觀。

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告終,並逐漸擴大改組駐東北的軍隊,並且在1919年4月份時,將東北駐軍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

再來看張作霖的發跡史。

張作霖早年學過木匠,當過貨郎,賣過包子,做過獸醫,加入過土匪,還在清朝的軍隊中當過小兵。相當坎坷。

1900年,沙俄出兵佔領東北,負責保東北一方平安的大清王朝盛京將軍跑了,東北地區混亂不堪。張作霖這時候拉起一夥人組織起“保險隊”,保一方平安。得到他所負責的“保險區”裡百姓的稱讚,聲名鵲起。

後來張作霖繼續進行團練,不久接受清政府招撫,還一度升任管帶。

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鼠首兩端先為俄軍效力,後來看俄軍勢力弱,拍屁股走人,投奔日軍麾下效力。

1907年,清政府新政繼續推行,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來到東三省擔任總督,張作霖接受徐世昌管轄。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全國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張作霖受到清政府的命令到奉天鎮壓革命黨人,有功,被升為“關外練兵大臣”。

1915年,袁世凱準備稱帝,極力拉攏張作霖。袁世凱稱帝后把張作霖封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

袁世凱下臺之後,張作霖又被繼任的大總統黎元洪任命為奉天督軍兼任省長一職。不久和張作霖共事的馮德麟因為參與張勳復辟被剝奪軍權,張作霖獲得了奉天省全部的軍政大權。

1918年張作霖在秦皇島強行奪取了直係軍閥從日本購買的武器擴充自己的實力。而且還率兵入關支持皖系對全國進行武力統一。因此唄,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直到這時張作霖才算是利用這日本人的勢力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張作霖是利用日本人的勢力上臺。


一盤拉條子


日本在中國東北駐軍的歷史要從1895年的甲午戰爭開始說起。當時的張作霖還不是東北王,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1895年,日軍在陸戰中擊敗清軍,在事實上佔領了遼東半島。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企圖割走遼東半島,但是這一舉動遭到德國、沙俄等國的干涉。最後清政府在《馬關條約》賠款的基礎上又多支付了三千萬兩白銀,才算從日本手裡又贖回了遼東半島。

1898年,沙俄以“贖遼有功”為由,強迫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灣,租期25年。隨後俄軍把大連和旅順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這個州便是歷史上的“關東州”。

關東州的“關”,指得是“山海關”。所以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的意思。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關東州這個名字是俄國人命名的(俄語為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跟日本的關東平原、關東地區沒有任何關係。此關東非彼關東,名字一樣只是巧合罷了。

1900年庚子國難,八國聯軍組團侵華,沙俄除了派遣18000人參加八國聯軍外,又獨自出動了13萬大軍入侵東北。

在經過了四個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戰後,清軍駐守在東北的九萬官兵被全殲,東北三省全境在事實上被沙俄侵佔。《辛丑條約》簽訂後,沙俄忽悠七國聯軍從中國撤軍,而被它獨自侵佔東三省,它卻一直不撤軍。

從1900年至1905年,俄軍在東三省非法駐軍了五年之久。

這裡說一下張作霖。他在沙俄侵佔東三省的這一時期,趁亂髮了家。

由於當時俄軍吹枯拉朽的團滅清軍,盛京將軍望風而逃。官軍跑了,地方大亂。很多財主害怕被洗劫,就邀請像張作霖這樣的綠林好漢出來維持治安。張作霖也不含糊,他在奉天趙家廟組織了一支隊伍,嚴明軍紀,保境安民,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讚譽。他由此聲名鵲起,這為後來他稱霸東北積攢了基業的第一桶金。


沙俄在東北賴著不走,讓英國很不滿意。因為英國一直視中國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沙俄一口氣吞了東三省,它很嫉妒。為此,英國通過外交斡旋讓沙俄撤軍。但是沙俄拒不理會,於是英國決心拉攏一個馬前卒對沙俄開戰。而這個馬前卒就是日本。

為什麼是日本呢?因為沙俄在中國東北駐紮重兵,威脅到了日本在朝鮮的利益。起先日本還主動向沙俄示好,希望通過放棄它在東北的利益,換取沙俄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權。然而沙俄看不起日本,堅持要把朝鮮半島變成中立區,並且俄軍還進駐朝鮮,故意威懾日本。這一下觸動了日本利益,使得日本下決心掏老本對沙俄開戰。

1902年,英國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明確支持日本打沙俄。

簽約後,英國放出狠話,聲稱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戰,如果誰敢幫沙俄,就是與英國為敵!遠在美洲大陸的美國立即響應英國,給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現金支援。

歐洲大陸的國家由於都惹不起英國,便都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沙俄,只有德國和法國私底下幫忙,但最終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比較搞笑的是,英俄後來和解,德俄反而還翻臉了。一戰期間掐的那叫一個狠吶。



1904年,日本完成戰備工作,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三十萬,攻打沙俄駐紮在東北的駐軍。日俄戰爭由此爆發。

這場戰爭的過程就不說了,從性質上講,這是一場帝國主義踐踏中國領土主權的不正義戰爭。

1905年7月,持續1年零5個月的日俄戰爭最後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戰後,沙俄根據《朴資茅斯條約》,將自己在旅順、大連灣及附近領土領水租借權,無條件的轉讓給日本。

於是,沙俄強迫清政府租借的關東州,就變成了日本人的關東州租借地。日本人獲得了在關東州的駐軍權和治理權,並且還獲得了南滿鐵路的經營所有權。當時的關東州和南滿鐵路沿線,實際上就是日本在中國的殖民地。

在當時,不管是清政府還是後來的張作霖政府,都無權進入關東州和南滿鐵路沿線。如果不經同意擅自進入,就形同於對日本開戰。


日本接收關東州後,沒有改名字,而是繼續沿用了關東州這個名稱。據說不少日本人當時想改一個威風的日本名字,但是伊藤博文認為不應該刺激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隱藏日本對侵吞整個滿洲地區的野心,便沒有改名字。只是把被沙俄改為達爾尼的大連又重新改回為大連。

需要重點說一下的是,在日俄戰爭前後的這段時間,張作霖利用東北大亂的局面,成功的從一名綠林土匪改頭換面的變成了清政府的巡防營長官,並且還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

1901年,張作霖被土匪金壽山偷襲,兵敗之下的張作霖逃往八角臺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

1902年,張作霖接受詔安,被任命為奉天馬隊管帶(相當於營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在戰爭期間左右逢源。他先是為俄軍效力,後來看到俄軍不行了,就改投日軍,為日軍效力。

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為日軍效力的經歷,張作霖後來才會得到日本的支持。



日俄大戰之後,日本開始經營關東州和南滿鐵路。

從日俄戰爭至俄國十月革命期間,日本為鞏固其在中國東北南滿地區的殖民統治,在遼陽成立了關東都督府,派出陸軍大將大島義昌率領一個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大隊的兵力進駐關東州,這支部隊就是後來關東軍的前身(當時還不叫關東軍)。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的東北政局變得不穩定起來,日本為了更好的管理關東州和南滿鐵路,就將原隸屬於關東都督府的陸軍部獨立,直接歸日本軍部直轄。於是歷史上的關東軍便由此成立。

當時的張作霖剛剛擠垮了馮德麟,一個人獨霸奉天全省。他對盤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關東軍是既不服,也害怕。

不服的原因,是關東軍壟斷了東北的所有重要資源,比如鐵礦、煤礦,只要是值錢的玩意都是日本人的。還比如鐵路資源。當時張作霖要想用鐵路運兵,他還得經過日本同意才行。若是關東軍不肯借給他用,他也只能私下裡罵罵娘。

害怕的原因也跟鐵道網有關係。當時東北的鐵路幹線被日本和蘇聯控制,奉軍的兵力調動被日本人掐的死死的。張作霖想要打關東軍,他連門都摸不到。而關東軍想要打張作霖,只要沿著南滿鐵路就可以從大連一路暢通無阻的打到瀋陽城下。

臥榻之側竟然有野獸虎視眈眈,換作你是張作霖,你能不又氣又怕?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張作霖後來會特別重用不太懂打仗,但頗有實幹精神的楊宇霆的原因。


楊宇霆留學過日本,懂什麼叫近代化。在他的輔佐下,張作霖對東三省和整個奉系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比如建立東北海軍,使奉軍自成體系,增強了張作霖部隊的實力,降低了奉軍對關東軍的依賴。

比如繞開了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單獨修築了奉軍自己的戰備公路,使奉軍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挾制。假如一旦跟日軍鬧掰,奉軍可以利用公路與日軍周旋。不再像以前那麼受人制約。

比如創建了奉天(瀋陽)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使奉軍的後勤不再受制於日本關東軍。(奉軍也是當時少有的能在武器方面做到自給自足的軍閥)

公正客觀的說,楊宇霆的改革幫助張作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對關東軍的依賴。

但是,這畢竟還是杯水車薪吶,奉軍在整體上還是受制於日本,張作霖依然還要看日本人的臉色行事。


總的來說,日本人在東北駐軍時,張作霖還是個綠林草莽。不是張作霖賣國,要放日本人進入東北。而是早在清末,日本人就已經進入了東北。當張作霖成為東北王時,日本人已經控制了關東州、南滿鐵路沿線十幾年之久。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人才是東三省的“主”,他們是看著張作霖這個“客”,從一個綠林草莽一步步得成長為東北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