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7000年曆史文化積澱2200年建城史

福州


福州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7000年曆史文化積澱2200年建城史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1986年,福州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給福州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蹟,薈萃了文化遺產的精華。福州名城的歷史文化特色主要秉承中國傳統城市選址的典型特徵,山水環繞、遵制守章,經過兩千多年的城市發展形成了文風昌盛和商貿興盛並重的人文特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現存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古都型名城,轄區6區6縣(含1個縣級市),中心城區有19處歷史地段:其中3處歷史文化街區,8處歷史文化風貌區,8處歷史建築群。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20處,其中國家級3處——馬尾區閩安村、永泰縣嵩口鎮、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村;省級17處——倉山區林浦村、倉山區螺洲鎮、倉山區陽岐村、閩侯縣南嶼、閩侯縣青口鎮、長樂市江田鎮三溪村、連江縣透堡鎮、連江縣筱埕鎮定海村、閩侯縣白沙鎮、永泰縣洑口鄉紫山村、永泰縣嶺路鄉長坑村、永泰縣洑口鄉山寨村、永泰縣梧桐鎮椿陽村、永泰縣赤錫鄉東坑村、長樂市潭頭鎮二劉村、福清市一都鎮東山村、福清市龍田鎮山利村。其中被譽為明清民居建築博物館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列福州“十大城市名片”之首。

一、一脈相承的千年閩都

福州自漢建閩越王國都,迄今已有2200多年,始終是福建的中心城市,並曾先後五次為國都、行都。福州從晉子城起,在近兩千年城市發展歷程中,城址穩定未變,城池擴展均由北向南,沿著一條穩定的軸線拓展,這在國內極為少見。目前在軸線上仍可清晰看到歷代護城河、在歷史城牆位置上修建的城市道路等古城演進的軌跡。

二、水墨天成的左海蓬壺

福州古城為“環山、沃野、派江、吻海”的形勝之地。古城內“三山鼎立、兩塔對峙”,有“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等小山於其中,有“二送龍水”的東西二湖和“二潮吞吐、繚繞若帶”的內河水系縈繞,被譽為“山川靈秀之都”,其格局充分體現了先人“天人合一”的山水審美意識。福州城內還分佈有溫泉,廣植榕樹,素有“溫泉城”、“榕城”之稱,也是福州獨有的“山水”城市特色的重要內容。

三、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

福州鍾靈毓秀,歷史悠久,遺蹟眾多。全市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83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746處。分三次公佈了279處歷史建築,其中217處歷史建築已升級為不可移動文物。

四、文風昌熾的海濱鄒魯

福州文化昌盛,英才輩出,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唐代福州設立“麗正書院”和廟學,五代閩王設立“招賢院”、“四門學”,廣設庠序(學校),文化水平與京都長安媲美。宋代文化更為發達,陸游、辛棄疾、朱熹等先後在福州講學或任職,其間福州府舉進士者達 2247人,淳熙年間應試舉人多達2萬人。近代更是人才輩出,是繼宋朝後又一黃金期,形成“晚清人物數侯官”的文化大都格局。

福州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7000年曆史文化積澱2200年建城史


五、領先風氣的近代重鎮

鴉片戰爭後,西方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確立了福州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福建船政是近現代中國海軍的“搖籃”,為中國海防做出關鍵貢獻,培養了大批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家、思想家、翻譯家、外交家。開埠通商外來文化的衝擊還使得福州成為得風氣之先的近代文化重鎮,湧現出林則徐、嚴復、沈葆楨、林旭、林覺民、冰心等一大批傑出代表人物,對中國現代化的文化變革,乃至社會變革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產生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獨特文化奇觀。福州近代化進程還給福州帶來風格各異、多姿多彩的近代物質遺存。

六、兼容幷蓄的多元文化

福州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等外來文化與閩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閩都文化兼容幷蓄、多元聚合的鮮明特點,以及濃郁的地方文化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其工藝特產、風味食品、民間藝術、傳統習俗都具有濃郁的鮮明個性和地方特色。福州還是較早傳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地區,多種宗教和諧共存,有的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還形成儒、釋、道合混的特殊崇拜現象。

七、百貨所集的東南港市

福州以港興商,以商旺市,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歷兩千年不衰的千年古港。長期與海外的文化交流,對福州經濟、文化、手工業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福州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州具有悠久的海外交通史,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均從福州出發。唐代,福州與廣州、揚州並列全國三大貿易港口;明代,福州確立了全省航運中心的地位;明清時期,福州是朝廷指定的對外貿易中心;鴉片戰爭後,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一度成為全國“三大茶市”和“三大木材市場”之一。

八、海外鄉人的尋根故里

福州鄉人出洋歷史悠久,歷代到海外謀生者眾多,現有旅居海外的福州籍鄉親 300多萬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所建立的“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等各種福州同鄉社團分佈在世界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州是距臺灣最近的省會城市,福州籍在臺鄉親 100多萬人,兩岸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遷居頻繁,通婚普遍,文化交流頗多,曇石山文化更是被視作閩臺文化的發源地,是閩臺文化共同的根。據統計,福州市域涉臺文物共計一百多處。故土是海外鄉人尋根和聯繫感情的重要紐帶。


福州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7000年曆史文化積澱2200年建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