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年再談創業的3大陷阱:拼命、擴張與資本


陳大年再談創業的3大陷阱:拼命、擴張與資本

作者|李根

來源|新浪科技(ID: techsina)


一種新的企業管理思想正在崛起。網易創始人丁磊近期自述文章中稱,求快是創業者的思維誤區。獵豹創始人傅盛則在最新分享中表示: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陳大年認為這是新思潮的開始,他表示一個“集體倒戈慢模式”的時代即將到來,認為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後,對“求快”思維的總結和反思。


只有快才能成功嗎?唯有拼命幹活才能創業取勝?盛大之後再度創業的陳大年,在WiFi萬能鑰匙上嘗試了一把,3年後,他覺得是時候用實踐成果喊住執迷的中國創業者:我們如此拼命創業,是個錯誤。


1.公司不能太拼命

我們這些人讀書的時候,受到的教育裡講的都是勤勞致富,是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來學習。然後到互聯網的時候,就說互聯網是一個光速發展的產業,日新月異,人的生活節奏都變快了。


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所有人都在拼命地跑,這其實是一個挺殘酷的行業,一開始成立公司就很辛苦,但是這是一個時代的特徵,過去的時候拼命一定程度是合理的,因為這行業很新,什麼東西都是新的,所以要趕快跑,只有這樣才能贏。


但今天這個時代,互聯網已經逐漸進步,並且相對成熟。用一個說法就是“都是套路”,當互聯網各種模式慢慢成熟的時候 ,我覺得我們其實應該開始拋棄這種靠拼命取得勝利的方式。


我自己在2006年到2008年之間身體變很差,原因就是以前很拼命,導致身體情況變得糟糕。那時候我就開始反思,發現過去有很多的看法,當它過了六年八年你再去看的時候,意義並沒有我們當初想象的那麼大。


比如,你總覺得這個時間點如果不抓住,就完了,這個市場就不屬於我了。如果不是過去我們抓緊時機拼命工作,那麼就沒有今天的成果。所以我們一直在很高強度的工作,從老闆到員工,都拼命地工作,來尋求自己的優勢。


但若干年之後,當你再回頭去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已知的一線二線互聯網公司,他們的成功都只是幾個很重要的點,那幾個點就能決定他們的成功,而其他很多做的事情,最終對這個公司的價值,只不過是多賺了幾塊錢。當然有的人會說,多賺幾塊錢也很重要,但是你回過頭來看,對一個有長遠發展訴求的公司來說,多賺幾塊錢並不是它的核心需求。


有的時候你今天多賺了幾塊錢,可錢總是要花掉的,也許明天花掉就沒了。但是你這個點如果踩對了,就可以成為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回頭去看一下騰訊、阿里,你會發現他們雖然是幾千億的公司,但是過去十幾二十年,騰訊和阿里很多工作也只是錦上添花,也許只要踩對幾步,或者抓住幾個個點就可以做成這樣子。


所以這時候我就會想,我們有必要像過去一樣,靠大量的堆積去完成一次創業嗎?我們有沒有可能是通過一些好的手段和策略,讓公司在一個比較慢的工作節奏下面依然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


如果這樣子思考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字——節奏,即你要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

2.我每天只工作六個小時

前段時間我的股東也跟我說,最悠閒的就是你,每天就工作六個小時,其他的時候都不工作,人家那誰誰誰每天只睡五到六個小時。

我說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嗎?你更應該為自己的投資感到放心,因為這個公司沒有明星企業家,我即使出去休半年假,這個公司也會正常運行,因為我在和不在,這個公司都不會出問題,這就是我一直在努力的一個方向,我堅定的希望我的新的公司,是我不在的時候,依然能保持發展,所以為此我做了很多年工作。


我跟內部也在講,我成立這個公司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有天我要從這個公司完全退出的準備。所以我今天對你們每個人的訓練,就是希望我退出這個公司的時候,這個公司依然發展得很好。


這些年其實正在越來越多的展現出這樣的狀態。以前的時候,一年裡面大部分的決策是我做的,現在大部分決策是EMT(企業管理委員會)做的,我不做。我只做極小的一部分決策,其中包括優化企業決策模式,決定要不要進行融資,這種事情是我做的,其他大部分都不是我做的。


反過來,你想一個只能睡五小時的人,如果這個公司出點問題,這個公司會不會摧枯拉朽的倒了?所有的弦都繃緊了,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都已經繃到那個狀態了,讓一根稻草壓垮,你說冤不冤?


有時候我覺得很有意思,很多投資人就認為一個沒日沒夜拼命的公司,代表著未來充滿了希望。但事實上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反的,這麼一個弦繃得很緊的公司,其實是很容易斷的,他突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而那些很輕鬆的公司,反過來,安安全全地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要投長期的公司,不能投短期的公司,因為短期的公司綜合來看,它其實虧損的可能性會更大。


我們從現在互聯網的20年的時間看,所有能夠在行業裡風光六年到十年的公司,如果原來投資人投下去都堅持不退,收益都是極好的。反而是那些腦子一熱就投了的公司都死了,因為他弦繃得太緊了,他們努力的把未來五年的力量在短時間內集中透支,展現在你面前說我有這麼強壯,天魔解體大法,然後你就認為,他未來五年都能這麼強壯,但其實他早就把自己未來五年消耗完了。


3.一米寬,一千米深

到現在為止,WiFi萬能鑰匙做的最對的一點就是絕不貪心,只做好自己“連接成功”這一點,其他什麼都不做,人家說你有現在的用戶量去做遊戲吧,而做遊戲你又有經驗,但我回答說這個領域我不做的。


比如我要做了遊戲,我一部分人就要分出去了,我們這個團隊體量就變小了,我們在核心的優勢上面,能夠投入的力量就全部變小了。

你說我可以另外招,但問題是我們的高層管理人員全部要過去,他們的資源精力也是有限的,然後我們的業務本身還得分出力量來幫遊戲做支持性的開發等等,這些事情都會耗掉你很多的精力,這些東西一旦耗掉你的精力的話,你這裡的核心成長就會放緩,就會讓用戶不滿意。


所以不管過去,還是接下去幾年,我都不會去做其他領域。我相信我們的主營業務還有很深的潛力可以挖掘。


我之前看過一條新聞,“個推”拿了那麼一大筆投資,你想想看,一個公司只做推送消息那麼小的事情,就能把公司做這麼大。

我見過太多人,一上來設計了個很宏大的商業計劃,四處出擊,最後死掉了。而個推沒啥野心反而做大了。個推估值多少?我忘了新聞裡面提到的具體數值,反正有是幾十億的估值了。


同樣,今天已經很少有軟件,能在獨立用戶數上超過萬能鑰匙,就是因為我們在一個點上打井。這個力量很厲害,一直在某個點上擊打。有個很有趣的恐怖片,講一個人得罪了一個死神,然後死神拿了個勺子,24小時敲他腦袋,不管他怎麼躲,那死神都會跟在身邊,默默的不厭其煩的用勺子敲他腦袋,最後他崩潰了。


就是這種感覺,一直做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不斷的堅持,最後就做出來了。


4.“容易獲得流量的紅利”結束了

這次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提流量紅利結束的事情,其實這個說法如果我們回頭去看一看的話,流量紅利結束這個提法三年前就開始提了,但是三年當中,其實照樣誕生了這麼大的用戶量,微信也生生地從4億衝到了8億。


我們從數據角度來分析一下,現在上網用戶並沒有覆蓋中國每一個人。我們就算按照單一設備算一個用戶,不考慮有些人拿兩臺手機的情況,目前數量也就6億多7億,中國14億的人口,明明還有7、8億的人沒動起來。


電話用戶比互聯網用戶要高很多,這些人其實都應該成為互聯網用戶,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的看法,只能說“容易獲得流量的紅利”結束了,後面的流量紅利需要花點心思。


比如我們現在就是一個依然在享受大量的流量紅利的公司,因為我們業務的結果實現了很多現在沒有上網的人在上網,導致了很多上網時間短的人變成上網時間長的人。所以他們這些用戶起來了之後,這就是給我的紅利。


那為什麼號稱沒有流量紅利了呢?明明萬能鑰匙每天還有上百萬的新增用戶。因為很多產品到達不了那個人群,所以這也是有些第三方的數據跟蹤平臺跟蹤不到我們完整數據的原因。


我的大部分新用戶都是用口碑相傳來的,許多原來沒準備上網的人,被我激勵上網了,所以這個就是屬於我們的流量紅利時代,這一點我們還是自豪的,就是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當中,我們不但找到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流量紅利,而我們的流量紅利最後會反哺,成為整個行業的流量紅利。


5.文化才是核心競爭力

最近看到很多反思,有的說自己融資能力太差,資金才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有些人說資金不是,科技才是核心競爭力,但是我覺得,其實文化才是核心競爭力,公司的管理機制才是核心競爭力。


騰訊他有錢吧?有用戶量吧?它有技術吧?但是坦率的說,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文化,沒有一個很好的內部競爭的機制,沒有給大家提供一個公平開放的試錯的體系的話,微信就不會出現在它裡面,如果微信沒有誕生在騰訊體內,騰訊也會迅速倒下。


微信誕生在騰訊內部,事實上是一個偶然的必然,就是它的內部的管理機制,促使他們內部比任何公司更早的孵化出下一代正確的產品。所以制度和文化才是企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大部分互聯網公司與騰訊最大的差距。


但文化和管理機制這東西很慢,你要耐得住寂寞,一點點來,畢竟不可能一出來就成了,你要讓很多人一下子改變他的一些觀感,一些看法是需要時間的。比如上海的人才環境,因為上海互聯網這些年比較沉默,所以很多科技人才都不願意在上海工作,那我每一年都努力的一點點去改變大家的看法。但我也沒預期過今天做了明天就見成效,下定決心,踏踏實實做他個五年十年,就能改變技術人員的看法,讓他們來上海工作。馬雲當時把所有的技術人員往杭州引的時候也花了很長時候。所以這種文化和機制,其實是很需要耐心的事情,都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陳大年再談創業的3大陷阱:拼命、擴張與資本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