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要拼命?這位拼過命的CEO,每天工作6小時大獲成功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創業都是需要拼命的。

這段時間大家在熱議996,也就是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

當職場人士抨擊996,把996和ICU關聯起來,引發廣泛的共鳴時。

不少創業者這樣看待996,真羨慕996啊。

因為創業者多半711,早11點到晚11點,一週7天,或007,從早上12點到晚12點,一週工作7天。

很多人覺得只有創業初期才需要這樣拼,等企業做大了,有了可靠的下屬,就可以擺脫這樣的狀態了。

但實際情況可能遠不如想象,馬雲在引發熱議的關於996的演講中,說他自己是12x12,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

劉強東說他的工作時間是811648,週一到週六,早8點工作到晚11點,週日再工作8個小時。

這樣算下來,劉強東一週要工作98個小時。

馬雲和劉強東的工作時間已經遠超996,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更厲害。

馬斯克每週工作要120個小時,每天要工作17個小時。


創業就要拼命?這位拼過命的CEO,每天工作6小時大獲成功


這樣看來,好像創業者不管企業做到多大,都要拼命。

但盛大聯合創始人、連尚網絡創始人兼CEO陳大年不這麼認為。

陳大年通過親身經歷,發現“創業就要拼命”的邏輯是錯誤的。

陳大年是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的弟弟,盛大創業早期,他也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拼到什麼程度呢,當時他去醫院的次數越來越多,還經歷了「瀕死體驗」。

在等救護車的時候,陳大年內心已經確認,過幾分鐘可能就會死去。

後來他被救過來了,但身體垮掉了,休養到今天也無法承受正常的工作強度。

正是這樣的經歷,引發了陳大年對創業就要拼命的反思。

陳大年研究後發現,「創業要拼命才能成功」的邏輯是錯誤的。

而且

拼命不但沒有意義,反而對企業有害處,原因有三個

第一、員工被壓榨掉了學習時間,他們沒時間學習,從行業最前沿的人變成了落伍的人。

第二、員工被壓榨掉了思考時間,思考時間變短,導致失敗概率增加。

第三、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下降,比如陳大年早期經常半夜一點的時候說開會,然後所有員工都進入會議室。

但這種狀態下,如果遇到了突發事件,該怎麼辦呢?通宵不睡嗎?

這時很可能因為一兩件突發事件就能讓公司脫離正軌。


創業就要拼命?這位拼過命的CEO,每天工作6小時大獲成功


那老闆們應該怎麼做呢,陳大年認為CEO要重點解決這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裁決問題

老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每個員工正確的評價,並且給他應得的收益。

陳大年只做兩件事情,設立制度,讓每個人可以被公正地對待,以及防止對公司造成不可逆的摧毀性的傷害。

把業務的管理決策權還給員工,唯一的方法是授權,但如何避免個人能力不足出現決策失誤呢,或者出現貪汙等職業道德問題呢?

針對員工個人能力不足,陳大年借鑑了華為的做法,用集體決策代替個人決策,他在公司組建技術專家組進行集體決策。

在職業道德方面,先授權後審計,也就是先把權力交出去,你先做,做完後有審計,如果不自律,就一定會被抓。

第三是激勵問題

授權只是給員工權力,但員工是否願意做呢,這就需要「激勵」。

陳大年的經驗是「獎得出乎意料,罰得毫不手軟」。

比如2014年,公司業務發展得不錯,他就突然給每個員工發了一輛特斯拉當年終獎。

同時,也不能只當老好人,一旦出現問題,要罰得毫不手軟,這樣才能消滅辦公室政治的土壤。

做到這幾點後,老闆需要的就是等待,給員工試錯和成長的時間

陳大年公司的員工基本素質很好,但經驗往往不足,因為經驗豐富的人都去BAT了。

所以要給這些員工成長時間,讓他們去試錯,只要不對公司造成致命傷害,就算是他們做錯了也不干涉,這樣員工就會成長迅速。


創業就要拼命?這位拼過命的CEO,每天工作6小時大獲成功


現在陳大年每天工作六小時,早上十點半到公司,中午有兩小時的吃飯和健身時間,晚上六點鐘回家,週末絕對不幹活。

但因為他只關注並解決公司最重要的問題,讓員工能迅速成長,全心投入,公司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

創業需要拼命,這當然沒錯,從許多小創業者到馬雲,劉強東和馬斯克都是這樣做的。

許多人把創業就要拼命當成一個創業真理,但很少有人思考和探究真理的反面是什麼?

真理的反面並不一定總是謬誤,有可能是另一個真理

每位創業者都身處在一個越發錯綜複雜的系統中,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們要做的是不盲從,有獨立思考能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