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上网课,背后打游戏,花掉了5000元!

近日,市民张女士给栏目记者打来电话,称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儿。她正准备用微信上的零钱消费时,却发现微信上的零钱不翼而飞,而接下来的发现更是让她心都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女士说,微信上几百块的零钱没有了,其余5000多的消费都是直接从她绑定的银行卡支出的。她翻看了明细,都是在3月5、6、7、8号和13号消费的,而明细都是指向一款游戏点券购买。张女士仔细回忆,原来是疫情期间,儿子需要上网课,张女士就将自己的手机拿给儿子上课,结果儿子趁张女士不注意,拿手机打“吃鸡”游戏,购买装备,玩得不亦乐乎。

“熊孩子”上网课,背后打游戏,花掉了5000元!

怀着不甘心的张女士又去银行打了这张银行卡的流水,这一下更是铁板钉钉了。

张女士说,他们平时不打网络游戏,更不在网上消费这些虚拟物品,更不知道孩子这次怎么就用自己的手机挥霍了这么多钱出去。

市民 张女士:上网课有时我们在忙店里面,他自己在这上,也没注意到,也没管他,我们有时忙自己的,他看到我们来的时候他又在听课,就这种,小娃娃休息十分钟的时候他自己要刷一会游戏,我们不会打游戏,没想到这个游戏会用钱,因为以前和平精英我听他们说是不会花钱购买什么的,就不知道现在他怎么就在微信上支付了。

“熊孩子”上网课,背后打游戏,花掉了5000元!

在采访中,张女士也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看管有所疏忽,当时又急又气,吼也吼了,打也打了,但是孩子太小,还不知道错在哪,更让她觉得这比消费有点“冤枉”。

市民 张女士:他自己也不知道买了什么,他就是点进去了好看而已,像这种未成年人他只知道这个颜色亮不亮,他自己也不知道要不要钱啊,会不会刷妈妈的卡啊,他又不懂这些。

据了解,10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相关的行为应当由法定的监护人认可后才发生法律效力,为此,张女士也在积极和游戏客服人员联系维权,说明情况,希望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熊孩子”上网课,背后打游戏,花掉了5000元!

市民 张女士:这是电脑的,不是人工,人工的电话是很难打通,我从上午一直打打打到中午了,终于打通了一个,他怎么说的,她也就是说让我等,查看处理情况需要,看嘛,我就填了一个这个,一直就没处理,他说等到3月19日8点50,看到时候没不能处理,不能处理我还会一直打电话。

和张女士有相同遭遇的还有邻居沈女士,他家也有个“熊孩子”,让她损失了一笔600多元,幸好及时发现了。如今,沈女士也在向游戏平台反馈,但是收效甚微。

在现场,记者也拨打了腾讯人工客服的电话,但是一直未接通。

为了让更多人的人引以为戒,张女士发了一个抖音小视频传到网上,想不到收到很多回复,原来受害者还不少。

“熊孩子”上网课,背后打游戏,花掉了5000元!

市民 张女士:我发出去之后有很多家长都评论了,他们家里的娃娃刷了3万的,几千的,几百的,很多都在抖音下评论了的,所以我觉得也该提醒下家长,也提醒下腾讯公司,不应该把这个放在上面,这样真的害了好多娃娃,也害了好多家长。

如今,不少家庭的孩子花数千元买游戏币,更有甚者花数万元打赏主播,让家长背负沉重负担。遇到这种事情除了积极维权外,更主要的是各位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管教和约束,避免一些孩子因为好奇,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大笔的经济损失。

源自:仪陇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