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艺术家都有点“神经质”?

惊龙轩


的确,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一些经典艺术作品时,总是为那些有如鬼斧神工般的出神入化精采绝伦的呈现而不忍移目,而流连忘返,而叹为观止!但是当人们了解到艺术家特别是一些艺术大师的生平介绍后,又总是为他们异于常人的怪异性情和行为举止而困惑不解,而不可思议,而嗟叹不已!比如库尔贝、比如梵高、比如高更、比如格维德、比如莫迪里安尼、比如达利,等等。

但是仔细一想,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盖因艺术本就是高端而又孤僻的事业,盖因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和建树,就必须有一种物我全忘的精神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探索实践中,盖因一些艺术家只是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而于其它很少去做很少理会甚至连想都不会去想。以致于一些艺术家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却不一定能做好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小事;能创作出近乎完美人格的作品,却不能培养出自己成熟的性格。

后印象派大师高更本来在巴黎有一个还算比较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却只身一人长途跋涉来到南太平洋一个叫塔希提岛的原始土著居民部落区。因为高更在巴黎虽然生活安逸,但是他心灵空虚,他为找不到创作的灵感而闷闷不乐。而到塔希提岛,对他就像是找到了心灵安放的地方一样,原始的风貌土著人的质朴给高更艺术创作带来新的灵感,这里成了他艺术创作的乐园,也成就了高更艺术上的辉煌。高更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创作于塔希提岛。如《我们从哪里来?》、《两个女人》等。所以说,很多在常人看来很不好理解的事情,对一些艺术家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时候艺术需要执着,需要专情,需要痴迷。

当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遥每天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因为他每天都是通宵达旦的写作,天亮以后才去睡上几个小时。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坚持近一年吃住在陕南的一个煤矿体验生活,并多次不顾危险和矿工一起到井下实地感受。进入创作阶段以后,路遥拖着肝病的身体跑到一个偏僻县的招待所,在最里面定了一间平房,路遥在这里孤独寞寞的一待就是大半年,直到《平凡的世界》初稿完成。而路遥这样做,只是为了能够安安静静的创作。




灯影书画


广义地讲,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点儿“神经质”,只是艺术更需要艺术家神经质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

神经质不是一种病态,只是一种精神状态,只是稍显负面罢啦。

  • 神经质(英文:Neuroticism,又译为情绪不稳定性),是心理学一个基本的人格特质。

  •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家庭中,当我们经历消极事件,又无法迅速排解,焦虑,愤怒,内疚和抑郁,我们难免会较长时间处于情绪不稳定中,这就会被人认为有点神经质啦。

李可染《怀素种蕉学书图》

  • 如果神经质成了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那么他对于消极事件或许有体验上的偏好,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人“好生气”、“好激动”、“好兴奋”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应该学会理性思考,来分析问题、排解烦恼。

对艺术家来说,神经质的人格对创作或有意想不到的特殊功效

  • 我们知道,现代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生,主要受人的精神世界中感性冲动为原动力的驱使。于是优秀的画家作为一个新鲜灵感的持续输出者,就需要非常丰富的精神活动。

  • 但是人的大部分想法或创意其实很难超越公众审美,那怎么办?

梵高《自画像》

  • 只有非常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甚至是比较极端的人格特质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创作出同样具有鲜明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譬如《秋菊打官司》中的执拗的巩俐、《红高粱》中浑不吝的姜文,在生活中也都是所谓的“性情中人”。

  • 诗人纳兰性德、荷兰画家梵高、音乐家俞伯牙、书法家张旭和怀素等等,这些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其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精神世界中,或许神经质式的人格特质才是他们卓越才华的根本源泉。

伯牙摔琴
有点神经质,本不是大事,用理性、用智慧、用知识来自我调整,我们一般并不会困扰于此;但对艺术家来说,敏感地把神经质转化为艺术的冲动,或许能出异常非凡的惊世之作。

闻道深般若


评价艺术家的外表形象和性格脾气,应客观现实地评价,艺术家有点神经质只是相对于有些艺术家而言,这也是艺术专业习惯所养成的职业病,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



一、有些艺术家有点神经质,是艺术专业的职业病。艺术是独特而复杂的创作活动,是一般人难以承受不住职业。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中,要在安静的工作环境中,独自一人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有时在艺术创作中,难免出现情绪上有点神经质的行为,让有些人们认为是神经质。



二、有些艺术家不但有点神经质,而且还有孤僻古怪,这都是职业养成了的习惯。他们在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上与众不同,让人们觉得他们不愿意迎合大众,有点神经质。也不知道有点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它方面是否是也有点神经质。



三、艺术是难度很大的创造劳动,耗费艺术创作者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是人们难以体验出的脑力劳动。艺术家也是人,也有思想情感,既有创作时的神经质,又有生活中的幸福快乐。对于人们来说要体谅艺术家,要尊重和敬畏艺术家。


黄智637


那是看电影看多了的缘故。

自己不是艺术家,但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的艺术家也不算少,真没有艺术家都有点‘神经质’的感觉,尤其书画圈接触的更多些,看到可以称为艺术家的那些名家教授,多是温文尔雅,和蔼谦恭,有的气宇轩昂,有的还真是朴实无华。

而且越大牌的艺术家,反而是离神经质越远,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对心灵的启涤,尤其中国书画,最高的追求是大道至简,天人合一。

如果对艺术家更多有“神经质”感觉,可能是以下这样的原因吧。

一特例给人更深的印象

在艺术领域的确是有一些很著名的艺术家,有一些神经质或者说神经病的,比如著名的油画家梵高,中国画的巨匠八大山人,其实仔细想想,这些相对于庞大的整体的艺术家人群,如果按比例来说,几乎可以忽略,只是他们可能太有名,也可能是人们习惯的思维,对于一些特殊的印象更深,生活中接触的艺术家并又不多,就把个例夸大成普遍。

二受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

影视文学作品,从创作上就需要强烈的形象张力,才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影响,所以从找素材开始,就会更加注意有故事,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人,这样的人物才能使得作品更深刻,更吸引人,才加上艺术的夸张和二度创作,那就给加深了艺术家都神经质的强烈印象。

三执念让艺术家的确与众不同

艺术家也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艺术需要独特自由,所以艺术家也多喜欢标新立异,也多喜欢追求个性,一般在人群中也很容易分辨。艺术家也因对艺术的执念,会更敏感更固执,《霸王别姬》中也说‘不疯魔不成活’,其实这种执念不是艺术家才独有,很多科学家也因为对科学的执念疯疯癫癫的,当然这一点自己也是从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得的。

还有一些艺术家特殊性的故意‘神经质’,可能是为了表达愤世嫉俗,特立独行,可能为了体验真实,太过入戏,也有一些是因为性格孤僻或是走火入魔。当然还有一些纯粹为了吸引关注,增加曝光,那就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因为他们虽然是真的神经质,但却不是真的艺术家。


红梅工笔佛画


其实不仅仅只有艺术家给人这种神经质的感觉,任何从事有点创造性的工作的人也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啦,社会上不是也经常流传某某科学家那些疯疯癫癫的事情吗。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的人或者是为了凭空创造一个事物,或者是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造和突破都是有风险的,也需要灵感和心智的支撑,而我们人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会焦虑也是很正常的不是,由于焦虑而显得情绪不稳定,有点神经质也是很自然的不是?


转角风情


说艺术家都有点神经质,一点不过因为艺术家和我们普通人从其本质上来说并不一样,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如痴如狂,是很多我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也不能用平常的语言思维去理解和形容他们,这就是艺术的精华所在。


深山老人看社会百态


因为艺术家某方面感触是细微的,精妙的,所以他在某方面比较敏感;在其他方面可能表现得与常人不同,感觉好像是神经质。但这也不算是神经质,只是他们平常接触,思考按自己的角度去想,与大众化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