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奈为何被称为“印象派的导师”?他有哪些经典的作品流传于世?

夕阳下的晚枫


马奈生前从未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也从未与印象派画家们合办过任何活动,但许多人却将其视为印象派大师,甚至不少印象派画家也视马奈为自己的“导师”。

马奈的家族原属社会上层,他本人也更像是个放浪不羁的公子哥。马奈家人原本是想让其学习法律,并子承父业,做一名巴黎的法官。然而,马奈本人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学习绘画。

↑《草地上的午餐》

在马奈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同样坚持自我,并时常寻求突破。随着马奈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特别是随着《草地上的午餐》问世,一时间使得巴黎贵族对马奈横加指责。因为这幅采用写实风格的作品中,竟然有一位裸女和两位绅士在草地上功用午餐,身后还有一位在沐浴的女子。

这样的画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也容易令观众面红耳赤。正因如此,当这幅画问世后,马奈曾一度饱受批判,甚至招来了一片谩骂。然而,马奈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又创作了《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

马奈的《奥林匹亚》可谓“惊世骇俗”:他将斜倚的白人贵妇与手捧鲜花的黑人侍女置于同一画面中,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了直击心灵的视觉冲击。而与此同时,画中的女性也成为现实中的民妇,不再进行艺术化的修饰,更具生活气息。

↑《埃米尔·左拉像》

《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在引发强烈争议的同时,也给不少青年画家带来了创作灵感,不少人开始模仿和沿着马奈的绘画风格进行创作。也正因如此,马奈被称为“印象派的导师”。

↑《吹笛的少年》

不过,特别有趣的一点是,马奈在世时,从未承认自己是印象派大师,而且也并未参加过任何印象派的画展。而更为有趣的是,马奈越是有意与印象派保持驱离,印象派画家们越是“迫切”地奉马奈为“印象派的导师”。

↑《女酒保》

除了《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马奈的经典油画还有很多,而且风格多样,除文中所举《埃米尔·左拉像》、《吹笛的少年》和《女酒保》外,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花园里的莫奈全家》。

↑《花园里的莫奈全家》

这幅画其实反映出马奈具有极高的情商。他虽然拒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但却能与印象派画家莫奈等人保持友好的距离。马奈以莫奈一家为模特,进行绘画创作,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或许,高情商正是马奈在饱受诟病的同时,依旧能获得不少青年画家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马奈(1832-1883)


碣石樵子


在几千年的绘画艺术史上,古代西方世界注定就是诞生艺术大师的摇篮,每个画派都有极具天赋的艺术大师,都留下了旷世杰作,供后人欣赏和研习。

那么马奈为何被称为“印象派的导师”呢?他有哪些作品流传于世?

马奈(1832—1883)19世纪法国“印象派主义”画家,其实马奈最早接触的是古典主义风格的艺术,日复一日,马奈觉得每次走进画室就像走进坟墓一样,很没生趣,于是马奈大胆的打破传统绘画追求的空间感而趋向平面装饰化,采用鲜明强烈的色彩概括物象形体。

马奈创新的绘画风格是受西班牙画风的影响,这也证明了马奈“敢为人先”的艺术见解,马奈认为“简化在艺术上是必要的,同时也是一种精练。”

最重要的是马奈新创的画风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大师莫奈、塞尚、梵高,自然马奈就成了“印象派的导师”。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可谓是派象派的旷世杰作,在当时引起了罕见的轰动,作家左拉曾说“马奈先生将在卢浮宫中获得与库尔贝先生同样显著的地位。”

还有《吹短笛的男孩》,左拉也给予很高评价“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


名师巨典


Edouard Manet(愛德華.馬奈,1832.01.23-1883.04.30)。他是法國偉大的油畫家,一生都希望進入主流視覺藝術領域-學院畫派,且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學院派認可。他躊躇滿志地帶著他的作品《喝苦艾酒的人》參加學院派沙龍委員會的評選。《喝苦艾酒的人》是怎樣一幅作品?它描繪了生活在底層的巴黎人: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窮困潦倒的飲酒人,一個城市化進程中的犧牲品。馬奈畫了這個酒鬼的全身,這一尺寸一般是為那些受人尊敬的人物而畫作的尺寸。馬奈還特意把這位流浪漢打扮得很得體,戴著一頂黑色高禮帽,披著披風,頗有諷刺意味。這位「喝苦艾酒的人」坐在一堵矮牆上,右邊放著一杯滿滿的苦艾酒。他醉意朦朧的目光,經過受眾的左肩,不近不遠地朝前盯看,腳下倒了的那個空酒瓶表現了他已喝高了。這是幅陰暗壓抑的畫面。

而學院派強調的是:精細調和而成的柔和色彩,經典的典故,精巧的線條,人類形態的理想化以及雄心勃勃的主題。而馬奈的《喝苦艾酒的人》學院派不喜歡,且不屑地拒絕了這幅作品。後來也始終沒能滿足學院派要求的任何一條。

言歸正傳。馬奈是否是「印象派畫家的導師」?在討論歐洲現代繪畫藝術的時候,用耗費太多精力去定義「風格」、「流派」、「運動」呀,小民以為是無義的。而且,歐洲真正的繪畫藝術史學者,通常也避免去解釋這些假定的繪畫專業的術語。因為,繪畫藝術從有時,就是一種傳承意義的創作過程。如果硬要去區分,只能是認識到其中局限並試圖巧妙地逾越藩籬,但整體論述時代風格時,基本上仍延續早已過時、特定歷史時期的陳詞濫調。比如,馬奈的《奧林匹亞》明顯是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的山寨版。學院派對裸體女人的繪畫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我們耍明確的是:裸體是要分赤祼與裸體的。裸體人物是不穿衣,重要的是畫面呈現不懂何為羞恥-即聖潔。

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就是,畫面的裸體是呈現於伊甸園中亞當與夏娃,他們不是性欲的對象;赤裸是意味著,故意脫衣解褲。而馬奈的《奧林匹亞》絕對是「赤裸裸」。畫中人物是巴黎當時一個高級娼妓,她躺在奢華的床上。僕人,從眾多慕名而來的消費者中的一位接過鮮花。畫中的主角竟然駭人真實的直視受眾。仿佛是在問:「你想要怎樣玩?」這幅作品不旦赫壞了學院派的「紳士」們,同時赫倒了當時的巴黎油畫愛好者們。但得到了馬奈好友詩人波德萊爾的讚譽。他評價說,馬奈為繪畫藝術打開了「現代性」之門,「代表著現代」而產生的一種愉悅,代表著一種「特殊的現代品德」,「一種為了現代的真實而存在的決定性風格」。

從以上表述,可以說,馬奈是「印象派的導師」,因為印象派強調繪畫時的光。馬奈最早提出了「在任何一幅畫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光」。這就是印象派畫家力圖在他們的畫作中予以展現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