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爲何被稱爲「印象派的導師」?他有哪些經典的作品流傳於世?

夕陽下的晚楓


馬奈生前從未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畫家,也從未與印象派畫家們合辦過任何活動,但許多人卻將其視為印象派大師,甚至不少印象派畫家也視馬奈為自己的“導師”。

馬奈的家族原屬社會上層,他本人也更像是個放浪不羈的公子哥。馬奈家人原本是想讓其學習法律,並子承父業,做一名巴黎的法官。然而,馬奈本人卻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學習繪畫。

↑《草地上的午餐》

在馬奈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同樣堅持自我,並時常尋求突破。隨著馬奈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個性也越來越鮮明。特別是隨著《草地上的午餐》問世,一時間使得巴黎貴族對馬奈橫加指責。因為這幅採用寫實風格的作品中,竟然有一位裸女和兩位紳士在草地上功用午餐,身後還有一位在沐浴的女子。

這樣的畫風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且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也容易令觀眾面紅耳赤。正因如此,當這幅畫問世後,馬奈曾一度飽受批判,甚至招來了一片謾罵。然而,馬奈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又創作了《奧林匹亞》。

↑《奧林匹亞》

馬奈的《奧林匹亞》可謂“驚世駭俗”:他將斜倚的白人貴婦與手捧鮮花的黑人侍女置於同一畫面中,強烈的明暗對比營造出了直擊心靈的視覺衝擊。而與此同時,畫中的女性也成為現實中的民婦,不再進行藝術化的修飾,更具生活氣息。

↑《埃米爾·左拉像》

《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在引發強烈爭議的同時,也給不少青年畫家帶來了創作靈感,不少人開始模仿和沿著馬奈的繪畫風格進行創作。也正因如此,馬奈被稱為“印象派的導師”。

↑《吹笛的少年》

不過,特別有趣的一點是,馬奈在世時,從未承認自己是印象派大師,而且也並未參加過任何印象派的畫展。而更為有趣的是,馬奈越是有意與印象派保持驅離,印象派畫家們越是“迫切”地奉馬奈為“印象派的導師”。

↑《女酒保》

除了《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馬奈的經典油畫還有很多,而且風格多樣,除文中所舉《埃米爾·左拉像》、《吹笛的少年》和《女酒保》外,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花園裡的莫奈全家》。

↑《花園裡的莫奈全家》

這幅畫其實反映出馬奈具有極高的情商。他雖然拒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畫家,但卻能與印象派畫家莫奈等人保持友好的距離。馬奈以莫奈一家為模特,進行繪畫創作,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或許,高情商正是馬奈在飽受詬病的同時,依舊能獲得不少青年畫家追捧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馬奈(1832-1883)


碣石樵子


在幾千年的繪畫藝術史上,古代西方世界註定就是誕生藝術大師的搖籃,每個畫派都有極具天賦的藝術大師,都留下了曠世傑作,供後人欣賞和研習。

那麼馬奈為何被稱為“印象派的導師”呢?他有哪些作品流傳於世?

馬奈(1832—1883)19世紀法國“印象派主義”畫家,其實馬奈最早接觸的是古典主義風格的藝術,日復一日,馬奈覺得每次走進畫室就像走進墳墓一樣,很沒生趣,於是馬奈大膽的打破傳統繪畫追求的空間感而趨向平面裝飾化,採用鮮明強烈的色彩概括物象形體。

馬奈創新的繪畫風格是受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這也證明了馬奈“敢為人先”的藝術見解,馬奈認為“簡化在藝術上是必要的,同時也是一種精練。”

最重要的是馬奈新創的畫風深深的影響了後來的藝術大師莫奈、塞尚、梵高,自然馬奈就成了“印象派的導師”。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可謂是派象派的曠世傑作,在當時引起了罕見的轟動,作家左拉曾說“馬奈先生將在盧浮宮中獲得與庫爾貝先生同樣顯著的地位。”

還有《吹短笛的男孩》,左拉也給予很高評價“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簡單的手段獲得比這更強烈的效果的了。”


名師巨典


Edouard Manet(愛德華.馬奈,1832.01.23-1883.04.30)。他是法國偉大的油畫家,一生都希望進入主流視覺藝術領域-學院畫派,且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學院派認可。他躊躇滿志地帶著他的作品《喝苦艾酒的人》參加學院派沙龍委員會的評選。《喝苦艾酒的人》是怎樣一幅作品?它描繪了生活在底層的巴黎人: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窮困潦倒的飲酒人,一個城市化進程中的犧牲品。馬奈畫了這個酒鬼的全身,這一尺寸一般是為那些受人尊敬的人物而畫作的尺寸。馬奈還特意把這位流浪漢打扮得很得體,戴著一頂黑色高禮帽,披著披風,頗有諷刺意味。這位「喝苦艾酒的人」坐在一堵矮牆上,右邊放著一杯滿滿的苦艾酒。他醉意朦朧的目光,經過受眾的左肩,不近不遠地朝前盯看,腳下倒了的那個空酒瓶表現了他已喝高了。這是幅陰暗壓抑的畫面。

而學院派強調的是:精細調和而成的柔和色彩,經典的典故,精巧的線條,人類形態的理想化以及雄心勃勃的主題。而馬奈的《喝苦艾酒的人》學院派不喜歡,且不屑地拒絕了這幅作品。後來也始終沒能滿足學院派要求的任何一條。

言歸正傳。馬奈是否是「印象派畫家的導師」?在討論歐洲現代繪畫藝術的時候,用耗費太多精力去定義「風格」、「流派」、「運動」呀,小民以為是無義的。而且,歐洲真正的繪畫藝術史學者,通常也避免去解釋這些假定的繪畫專業的術語。因為,繪畫藝術從有時,就是一種傳承意義的創作過程。如果硬要去區分,只能是認識到其中侷限並試圖巧妙地逾越藩籬,但整體論述時代風格時,基本上仍延續早已過時、特定歷史時期的陳詞濫調。比如,馬奈的《奧林匹亞》明顯是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的山寨版。學院派對裸體女人的繪畫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我們耍明確的是:裸體是要分赤祼與裸體的。裸體人物是不穿衣,重要的是畫面呈現不懂何為羞恥-即聖潔。

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就是,畫面的裸體是呈現於伊甸園中亞當與夏娃,他們不是性慾的對象;赤裸是意味著,故意脫衣解褲。而馬奈的《奧林匹亞》絕對是「赤裸裸」。畫中人物是巴黎當時一個高級娼妓,她躺在奢華的床上。僕人,從眾多慕名而來的消費者中的一位接過鮮花。畫中的主角竟然駭人真實的直視受眾。彷彿是在問:「你想要怎樣玩?」這幅作品不旦赫壞了學院派的「紳士」們,同時赫倒了當時的巴黎油畫愛好者們。但得到了馬奈好友詩人波德萊爾的讚譽。他評價說,馬奈為繪畫藝術打開了「現代性」之門,「代表著現代」而產生的一種愉悅,代表著一種「特殊的現代品德」,「一種為了現代的真實而存在的決定性風格」。

從以上表述,可以說,馬奈是「印象派的導師」,因為印象派強調繪畫時的光。馬奈最早提出了「在任何一幅畫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光」。這就是印象派畫家力圖在他們的畫作中予以展現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