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多空陷入相互糾結和觀望的格局,風險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

週一兩市全線低開,開盤之後指數一度衝高,但是隨後震盪回落;午後,兩市再度震盪走弱,創指深成指跌逾4%。截至收盤,滬指跌3.11%報2660點,深成指跌4.52%報9691點,創業板指跌4.6%報1827點。滬股通淨流出62億元,深股通淨流出17億元。

今天行業板塊全線收綠,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股大幅回調,兆易創新、太極實業等近40只個股跌停;對此狼帥陳浩盤中直言:要注意比如兆易創新,調整的都是獲利散戶的拋壓。關鍵是哪一天誰帶個頭,把它的曲線給拉平了,拋壓也就停下來了…除此之外,還有A股和外盤的關係、反彈的可能及空間還有三大板塊的重點!因此財咖特別精選狼帥今日做客央視直播內容,希望幫助大家明目醒神!

陳浩:多空陷入相互糾結和觀望的格局,風險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

陳浩

今天整個市場多頭部分觀望氛圍還是比較濃的,尤其是各大機構;忽然大家感覺到有點看不清楚,所以手有點軟,但是整個市場今天情緒其實是異常的穩定,這也是很奇妙:指數跌的點位不淺,但是市場並沒有什麼恐慌性的拋壓,我估計無論機構和散戶現在都是處於平盤或者淺套狀態,大家也逃不動了,多空就是陷入一個相互糾結和觀望的格局,但是整體趨勢尤其是創業板的趨勢並沒有顯著的轉好。

外盤影響 VS A股獨立

我也注意到還有個情況,從創業板角度來說,目前的狀況在這個位置上,主力的淨買入對於去年的年底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上證50主力卻是淨賣出的,這可能也跟北上資金的出逃有一定的關係,所以不管這個底的尖尖在哪,大致可以預期機構隨後的攻擊方向應該還是以5G為首的新基建或者大科技。現在大家只是等一個在技術上讓自己放心的時間,這樣就會產生機構較大規模的補倉,我估計這個時間不會太遠,只不過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外盤的影響暫時完全消失不太可能,因為美國那邊我們也都看到新聞,根據我們這邊的實踐,知道它現在還差一兩步,但是歐洲很快會穩定下來,到一定時候我們的正確做法他們都會接受。所以按照這種科學規律,兩個月到四個月歐洲的預期會在不久後建立,他們也在比對數據,所以我倒是覺得,你看現在韓國已經很好了。現在覺得全球股市的止跌次序,應該是亞洲先行,應該中國在這方面有可能還是率先走出來的。

所以提前幾個月獨立於華爾街,這個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再加上其實從最高點一直量到現在,你也不覺得這是個多大程度的跌幅,比巴菲特先生承擔那30%的藍籌股的損失其實要好的不知道多少。所以我覺得咱們A股會慢慢的進入一個叫做短線的慢牛狀態,然後大家看看再說,這周或者下週我還是比較樂觀的。

藍籌股 VS 反彈機會

同時大家老說價值投資,但是技術因素也不能不考慮,因為上證50為代表的價值股實際上是硬扛了一輪熊市,也就是說它需要一個補跌的過程,這樣大家再往上走也就都踏實了。

因為中小創那一邊實際上是之前跌的非常慘的,它現在只是一個修復過程,所以這兩個的相位現在不統一,所以我倒覺得現在風險最大的是藍籌股,是價值投資這一塊;風險最小的就是前期跌幅最高的大科技中的龍頭股。因為漲得太兇然後快速的回撤幅度非常大,但是我的後市反而更看好這一塊,就是誰跌的猛誰最後的希望更大一點。

也就是說最終藍籌股或者上證50仍然要承擔整個市場的穩定的重心的作用,估值甚至某些股票它具備的叫做無天花板的絕對價值。上證50的下跌的原因,北向資金不是主要原因,還是心理和技術層面;影響股價的不光是價值,還有一個就是大家對價值的某種認同度和共識,這個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不認為上證50會跌多少,但是它只要把姿勢擺出來了,現在你可以理解為2015年之後,終於輪到藍籌股也得把那熊市的戲演完,然後整個市場才能進入牛市。這個誰也少不了這麼一倒,它就是處在這麼一個狀態;如果他們調整完了,整個市場走過了這樣一波調整之後,接下來孕育著反彈的一個機會了。

而且反彈的次序,大家可能寄希望於比如說大金融去拉昇去護盤,我覺得現在大家不要想這個事情,更多的情況還是說跟每隻個股有直接的關係。比如說大科技的調整,比如兆易創新,它的調整已經相當的深了,但是你注意到調整都是獲利散戶的拋壓。關鍵是哪一天誰帶個頭,把它的曲線給拉平了,拋壓也就停下來了,一隻一隻的停下來。但是什麼時候停下來?我們現在都不知道,一隻一隻的停下來,等停下來得多了大家的膽子就大了。目前的狀況是機構手裡的資金是不缺的,我們基金銷售機構給他賣了好多資金,其實它們還是減了些倉的,就是誰也不敢動的太早,怕在這個時候出錯誤,所以又是觀望,錢在手裡觀望著這個市場,是當前市場的狀態。

大金融 VS 大消費

其次,我真的不覺得芯片就到此為止了,只是說它在糾正前期的過度上漲。實際上像這樣一波主題會有2~3波的主升浪,第一主升浪和第二主升浪之間得把所有的獲利盤吐光,然後才能重新再來。我是相信至少有一次機會,芯片5G可以再創新高;但是還有沒有再有一次機會我不敢保證,原因是假如芯片股再創新高了,可能下一輪就應該是價值股的天下了。因為相比之下價值股又落後了,它是互相追著走的。

大盤如果想企穩,甚至出現反彈的話,需要權重股的搭臺,但是這不會有太多的新故事,其實還是大消費加金融。金融主要是保險,銀行股相對分化的比較嚴重一點,你得找就是屬於安全邊際更高的,其實你看市淨率就可以。券商股這一次將來不是重點,我說私人觀點,首先在於是券商這個行業正在出現產業形態的新的變化,它的經紀業務要讓渡於隨後發展起來的中間業務,誰好誰壞,現在廣大投資者還看不懂,只有券商自己知道,還不能形成很社會的公眾知識。但是保險公司賺錢那簡直大家都是清楚的,所以是需要更重視一下保險情況的。

大消費這件事情大家不要太多的慣性思維了,尤其是有時候一個變化發生了之後,再恢復原先的盛況可能就比較難了,比如說我們再把整個的消費結構引領到原先的結構,我認為有些難度;而且這個酒到底值多少錢,這裡面還有一定的投機因素,因為我們既炒酒的股票也炒酒本身,這個東西是有盡頭的,所以酒是要警惕的。那麼績優消費類的股票會影響半年左右,因為這個半年很多也在發生很多的變化。

所以我覺得大消費跟大金融之間,你更多的重視一下大金融,我覺得還是可取的。對於大消費你要認真判斷,這個公司在隨後5年是不是依然堅不可摧?它的估值是處於這個行業集中度永遠持續和百分之二三十的淨資產收益率一百年不變的基礎上,顯然我們都知道這個假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5年內它會不會變?會不會慫?會不會走軟?一旦發生這種拐點,那麼它的估值的後退是非常迅猛的。

最後簡單說下新零售,它可以加點分,但是不是極端的看好。比如現在的生鮮企業很可惜,它們都是上市公司,比如京東主打的那些東西,是進入不了A股的市場。零售的商業形態,由於淘寶之後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他們現在搞的新零售創意並不多,目前的主打還是網購,我覺得這是主要的部分。現在的新零售跟原先的老零售也進行了高度的技術融合,最後還是迴歸原先的那些頭部壟斷的零售企業,我應該是給它們加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