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80後的年輕人餘山,從廣東回到了江西的小山村。

鄰居們都說他傻,大城市機會多得是,小村子一輩子都出不了頭。父母也想不通,這小小的餘家村,放眼望去,除了地裡長的燈芯草,哪還有值錢的東西?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沒想到,餘山還真打算做燈芯草生意。他和周邊幾個村裡,上千個農村留守婦女一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幾年中,餘山的事業蒸蒸日上,那些留守婦女,一年收入可以達到三四萬。

但餘山最自豪的是,他通過努力,終於可以讓母親歇一歇,不再需要沒日沒夜抽草賺錢了。

母親抽草養活了三個孩子

餘山出生在江西省撫州市榮山鎮的一個小村子,這裡四面環山,多數村民都姓餘。村口小石橋邊,長了一棵大樟樹,數百年來,默默守護著這個小小的窮苦山村。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種植燈芯草,家家戶戶都以此為生。

餘山的外公外婆靠著種草、抽草、賣草,將他的母親拉扯大,母親又用這門傳承下來的手藝,將餘山和他的兩個姐姐撫養成人。在榮山鎮,燈芯草是每戶人家的安身立命之本。

早年,當地一些蠟燭商人,會挑著擔子,挨個村子收購燈芯草,用來加工成蠟燭芯,在餘山記憶中,總會想到母親獨自坐在門口,一根一根地將燈芯草的外殼抽去,日復一日不停歇。

那時候家裡很窮,供養三姐弟讀書,並不容易,一到開學,錢就用光了,一個月難得吃上一次肉。

家裡的收入,靠種水稻,能換點錢,其餘的收入,大都要靠燈芯草。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餘山懂事早,小學三年級就幫著父母下地幹農活,比同齡人早了好幾年,學會了種草和割草。“燈芯草收割最累,凌晨3點就要起來割,趕著白天的太陽曬,等把草殼抽掉之後,趕在晚上12點左右,到街上去賣。”

母親有時候為了哄他一塊兒抽草,就答應他,抽了草換了錢,就給他買吃的,就幫他把錢存起來,開學時當報名費,餘山就會很樂意去做。

手工抽草並不容易,餘山總是把燈芯草弄斷,母親會很心疼,燈芯草斷了,價錢就會打對摺。

母親的手掌和父親的腳

燈芯草的功用不少,除了製作蠟燭芯,供佛和唸經時也時常被用到。早年,農村有人過世,還有將燈芯草放入棺木的習俗,如今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枕芯和編織物的填充物。燈芯草還是一味中藥,泡水、煲湯,清火靜心。

餘山的父母分工合作,男主外,女主內。母親負責在家抽草,父親則擔著去掉殼的草芯,去隔壁的贛州,甚至廣東、福建沿街叫賣。

在餘家村,每一個婦女,都是會抽草的,不會抽草的女人,會被嫌棄,是抬不起頭的。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抽草是個技術活,需要用到一個自制的簡易工具,兩根小竹條中間夾一根一頭磨得很峰利的鐵條。熟練的婦女,右手捏著工具,左手將燈芯草的一頭塞到刀口上,輕輕一捏,一抽,雪白的草芯便被完整得抽離出來,整個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再看抽出的草芯,白、幹、長、粗,整整齊齊。

若是從沒抽過的新手,要麼抽不出來,要麼就會割傷手指。即便如餘山母親那樣的老手,如果攤開手掌,也能看到拇指和食指尖上厚厚的老繭,以及佈滿掌心,長年累月被草殼割傷的一道道傷痕。

燈芯草每年11-12月份下種,次年的7-8月份收割。當地人會將一年的收成曬乾,存放起來,閒時拿出來抽,收一季可以抽一年。

當草芯存夠了50斤,父親就會挑起來,從江西贛州開始零賣,一直賣到福建、廣東、江蘇。一去就是半個月,賣得慢的話,一個月才能回來。“我們本地人管這個叫‘出門’,特別苦。”

也許是長期在外行走,餘山的父親腿腳一直不太好。有一年的農忙,父親在水稻田裡拔不出腳,疼得咬緊牙關,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頃刻冒了出來,餘山全都看在眼裡。他的兩個姐姐已經外出打工,父母希望他能夠安心在家讀書,但他說:“我也想為這個家做點什麼。”

父母老了

18歲那年,餘山去了珠海,後來又輾轉深圳,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父輩們挑著燈芯草“出門”的傳統,落到他這一輩,變成了去沿海的代工廠做農民工,唯一不變的是想家。

他曾聽父親說過,一個人在外,想得最多的,就是快一些將燈芯草賣光,早點回家。

到了廣東,餘山特別想家,每天下了班,就給家裡打電話,“想聽爸媽的聲音”,只要有長假,他就會跑回家去。遇到農忙,餘山會提前請好假,回去幫忙。五年後的一天,他無意間從母親的口中得知,父親已經好長時間不再出門了,他才突然明白,“父母已經老了。”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母親過了一輩子的窮苦日子,把我們姐弟撫養長大了,現在他們老了,身邊卻沒有人陪伴,我覺得,那樣是不孝的。”

餘山回到了小山村。鄰居們都納悶,年輕人都一個個往外跑,去沿海的大城市,即便是在外打工,怎麼也比在家強。這個小村子,除了老弱婦孺,就只剩下燈芯草,餘山怕是一輩子都出不了頭了。

沒想到,餘山還真的打起了燈芯草的主意,他還專門開了一個淘寶店,幫助了上千個農村婦女。

榮山鎮以燈芯草為生,不說挨個村子都在種燈芯草,就是專門從事轉手買賣的,鎮上就有上百人,那裡甚至還有專門的燈芯草早市。每逢陰曆單號的日子,早上6點,早市就會開門, 從底下村莊趕來的農民們,將一捆一捆的燈芯草拿出來賣。早市時間一般持續3小時,到9點左右,差不多就結束了,“都賣完了。”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收購燈芯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重量稱著收,一種是按吊收。

按重收的,一般都是些亂草,質量相對不好的,長得短的草,或是在抽殼過程中抽斷的,價格也比按吊收的低不少。

按吊收,則是當地流傳了上百年的傳統交易方式,十分考驗交易雙方的經驗。因為每戶人家扎的一把草,大小都各有不同,四把草算一吊,買家得自己去判斷這一吊的價值,看外觀,用手去衡量大小,掂量分量,然後報價,雙方達成一致,才能成交。“經驗老到的採購商,給出的價格也差不多,而那些沒有經驗的新手,成本就高多了。”

更多的時候,餘山會去村裡上門收草。他一般也不會跟人還價,由他們說,“他們抽了多少草,也大概知道,都是有經驗的,有的人家,暫時生活困難,我也會先把草錢放在他們那裡,當預訂一樣。”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時間久了,幾個村裡的婦女都說,餘家這個兒子,不太像是做生意的。

但餘山知道他們的辛苦,這是他們的立命之本。“村裡的一些人家,生活條件不好,男的出去外面打工,婦女留在家裡,主要就是靠抽草養活,在家帶小孩。”

“這個挺適合家庭婦女、老人,在家沒事可以抽,比在外打工強,小孩不上學時,也會幫著抽,厲害的婦女,一天能抽10斤多,最多的一天能賺120元左右,老人家抽草也可以給自己一個保障,有錢花。”

在淘寶上開店也有四五年了,餘山收購燈芯草的村民,快有上千家了。有的婦女,一年能有三四萬左右的收入。去年,有大藥廠想跟餘山訂貨,一次性要幾噸,餘山婉拒了,“量太大,供不起。”

江西80後農民工回農村,帶1000留守婦女賣燈芯草,人均賺4萬一年

他說,農村婦女們就是想留在家裡還能有個工作,他的母親已經不需要再為生計去抽草,“但她喜歡跟朋友們圍在一起,一邊抽草,一邊聊天,聊賣草的價格,聊鎮上發生的事,聊每家的生活鎖事,挺熱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