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宋詞的概念早在唐朝時已經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經過五代到兩宋,詞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宋詞以描寫豔情為主。 張炎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於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詞源》卷下)就是對這方面特徵的一個總結。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豔思戀情的專門文體,“ 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豔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 離愁別緒、 風花雪月、 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豔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被後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豔科”範圍。即使是“豔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豔”的情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於被孔子屏棄的淫靡的“ 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層的意蘊供回味。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所以,宋詞人們一面沉湎於聲色的快樂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飾,自我辯解,“自掃其跡”。後人“ 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後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這種矛盾普遍存在於歌詞的創作之中。如能將豔情的表述含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託喻之想。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鍊,使其具有 典麗 高雅之風貌,豈不是 兩全其美?基於這樣的立場,“去俗復雅”作為宋詞創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從不自覺到自覺,從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創作流派,從創作的實踐到出現較完整。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宋詞蘇軾應該可以說是文人抒情詞傳統的最終奠定者,而一些人認為,這也正是歷史發展的下坡路的開始,宋詞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 陳師道用“ 以詩為詞”評價蘇詞,道中蘇詞革新的本質。從整體上觀照,詞的“雅化”進程,某種意義上也是詞逐漸向詩靠攏的一個過程,努力跨越“言志”與“言情”界限的過程,所以,陸輔之才說:“雅正為尚,仍詩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詞。”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蘇軾以前,這個過程是漸進的,至蘇軾卻是一種突飛猛進的演變。首先,蘇軾詞擴大了詞境。蘇軾之性情、襟懷、學問悉見之於詩,也同樣融之於詞。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他外出打獵,便豪情滿懷地說:“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他望月思念胞弟 蘇轍,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他登臨古蹟,便慨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五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劉熙載《藝概》卷四概括說:“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其次,蘇軾詞提高了詞品。蘇軾的“以詩入詞”,把詞家的“言情”與詩人的“言志”很好結合起來,文章道德與兒女私情並見乎詞,在詞中樹堂堂之陣,立正正之旗。即使寫閨情,品格也特高。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賀新郎》中那位“待 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的美人,可與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調比高。 胡寅《酒邊詞序》因此盛稱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豪氣超乎塵埃之外。”詞至東坡,其體始尊。

傳承的魅力——宋詞的歷史進程

再次,蘇軾改造了詞風。出現在蘇軾詞中的往往是清奇闊大的景色,詞人的曠達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傳統區分宋詞風格,有“婉約”、“豪放”之說,蘇軾便是“豪放”詞風的開創者。凡此種種“詩化”革新,都迅速地改變著詞的內質, 況周頤因此肯定說:“熙豐間,詞學稱極盛,蘇長公提倡風雅,為一代山斗。”(《 蕙風詞話》卷二) 劉熙載轉換一個角度評價說:“太白《 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 東坡始能復古。”(《 藝概》卷四)東坡的復古,正是詞向詩的靠攏,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詩的高遠古雅復歸。至此,詞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質性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