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風雲3(轉)

【假的醫學數據,造就了假的醫學指南】

2014年初,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為“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s broken”,其中一句話很值得回味——EBM is a loaded gun at clinicians’ heads: “You better do as the evidence says”(循證醫學恰似一把荷彈的槍頂在醫生頭上:你最好按照證據所示的去做)。

這句話不無道理,這就是現狀。

制定疾病診療指南的主要依據是RCT。客觀公正的證據有助於造就一部正確的指南,而錯誤的數據也可能導致錯誤的推薦建議,進而對臨床實踐產生錯誤的指導作用。

2003年,Lancet雜誌發表了當時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COOPERATE試驗結果,一時間引起眾多關注。該研究顯示,非糖尿病性慢性腎病患者聯合應用ACEI與ARB可以顯著降低腎臟終點事件發生率。基於此研究結論,隨後更新的多部指南均推薦聯合應用這兩類RAS抑制劑以發揮更為充分的腎臟保護作用。

然而,由於涉嫌學術不端,2009年Lancet雜誌宣佈撤稿,隨後相關指南又紛紛修改推薦建議。

好尷尬的雜誌,好尷尬的指南,好尷尬的醫生,好無辜的病人!

無獨有偶,類似的尷尬再一次發生。

2016年大名鼎鼎的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著名的EXCEL研究結果。該研究顯示,低危左主幹病變患者應用PCI治療的療效不劣於CABG。這一重要試驗結果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撬動了指南的修改。然而不久前,BBC等媒體報道該研究涉嫌隱瞞對PCI不利的數據。此消息公佈後,歐洲心胸外科學會(EACTS)立即發表聲明,撤銷該學會指南中關於左主幹血運重建治療策略的推薦建議,因為EXCEL研究結論是其重要支撐。

再一次的尷尬……。

實際上,令人尷尬的或許不只是這些。因為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已經發表、然後又被發現破綻的這些研究,還有多少存在問題但未被發現的呢?更有多少因為研究結果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或利益而遲遲未發表的呢?肯定有,只是多少而已。

​指南被我們視為聖典,而遊戲規則又註定指南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當然,這些缺陷不應成為我們不遵循指南的理由,畢竟誠實的學者還是佔絕大多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