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避免的上海“洋女婿”新聞

3月14日,一位回到上海的英國人,在回到彭浦的社區後,丈母孃和他剛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2個月大的孩子,但遭到男子拒絕。家屬溝通無效後,居委會負責人協調由其妻子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房子留給該外籍男子單獨居住,進行居家隔離。事件以當事各方皆大歡喜而告終。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某媒體認為這是疫情期間居委會工作人員服務到位(都讓國外反滬人員動容了),於是作為正能量宣傳了出來,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本可避免的上海“洋女婿”新聞

因為這個新聞事件中當事人國籍、行為、結果和最後的宣傳口徑,“超國民待遇”一詞呼之欲出,引發大量熱議。當然,在批評聲中也有從當時隔離規定和基層工作角度去表示理解當事人的心存善意。

無論如何,在國內戰疫已經取得重大成果、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可以用爆棚來形容的時刻竟然出現此類新聞,無論當事人是多麼有理有據有節,都是不合適的。


本可避免的上海“洋女婿”新聞


成語“瓜田李下”出自古樂府《君子行》:意思大致為經過瓜田的時候,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的時候,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而某媒體發佈的這則消息,就很不瓜田李下了。這則新聞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可以自己瞭解,本文不再贅述。重點想和大家探討的是事件過程本身有三個階段是完全可以避免輿論發酵的,下面將逐條分析以供參考。

第一,在家人溝通分歧階段,因為家中只有一套房子,作為一個寶寶剛剛兩個月的父親,為了家人的健康應該主動去配合集中隔離,早日和家人團聚。而因為當事人的疑似巨嬰行為,沒有達成一致。

第二,在居委會介入階段,在此情境下是否能夠按照對同胞的規定標準一視同仁地進行處理(比如強制隔離),而不是出主意讓同胞一家至少三口人去親戚家,騰出房子給英國女婿居住。當然,基層工作有時需要變通,出了這個主意,當事雙方欣然接受,也不失為一種溝通的藝術。至於當事家庭的情感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我們外人能夠置喙的。總之,問題當場解決了就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媒體採訪階段。事情至此,只是居委會日常調解的一個插曲,媒體瞭解這件事情始末就應該意識到在當前形勢下不適合作為稿件發佈的,但事實卻是把事情放在公眾的視線之下,還為此事做了正能量的背書,就真的不是妙招了(如果目標中有吸引流量的意圖,那麼就要恭喜一下了)。


本可避免的上海“洋女婿”新聞


用以致用終極標靶

上圖是用以致用的終極標靶,用以致用脫胎於學以致用,是目標與結果的高度一致,達不到預期目標的行為,就不要去做,只做能夠高效達成目標的關鍵動作。新聞中各方的處理問題的初衷和結果大家可以自行對號入座一下。

這裡想說的是,事件中的外國人當時動容並可以表示滿意甚至感謝,但事件的結果一定會強化他自身的優越感,以後的在國內類似事情得不到滿足時,會產生更大的負面的情緒,如果轉化為過激行為,結果必然害了他(以為是好用的目標造成了有害的結果)。

最後,這類新聞冷處理也好,做出回應解釋也好,還是希望儘量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不然幾天前我嘲笑外國總統那句發言可能真就笑不出來了。


本可避免的上海“洋女婿”新聞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