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國家經濟全靠內需,幾乎不出口,能保持穩定麼?

下個假期去哪玩


首先你需要明白,穩定和發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穩定可以指多方面,既可以指經濟穩定,也可以指社會穩定,經濟穩定,就是經濟能夠平穩的發展,不會因為出口減少而GDP增速下降嚴重。而社會穩定就是國內不出現動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國家全靠內需,完全不出口也同樣可以維持穩定。

現在全球經濟聯繫已經非常緊密,整個地球就相當於一個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而且世界分工很明顯,任何一個國家基本上都不可能完全脫離世界而存在。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假如一個國家完全中斷跟外部的聯繫,經濟的發展完全內需,沒有任何出口,這麼做能否維持國內的穩定呢?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一個國家沒有任何出口,完全依靠國內的的需求仍然可以維持國家的穩定,這一點可以從古代看出來。比如在古代的時候,很多國家之間基本上都很少往來,大多數國家僅僅依靠國內居民的需求,同樣可以維持穩定。

即便是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仍然有一些國家跟國際脫軌。比如朝鮮就是其中的一個,雖然朝鮮也有一些出口產品,但主要出口到中國等一些國家,跟世界很多國家其實都是沒有往來,比如2018年朝鮮的出口總額只有28.4億美元,而2018年朝鮮的GDP是307億美元,不論是出口還是GDP都比較小,但這並不妨礙朝鮮的穩定,即便朝鮮經濟很差勁,但是連美國也不敢惹朝鮮。

由此可見,經濟的發展以及外貿出口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穩定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一個國家的穩定不一定完全依賴於出口和經濟支撐,國家的穩定靠的是多個方面,比如政治、軍事、制度、文化等等。

其次,如果不出口那社會發展肯定會放緩,這樣人民生活水平就會受到影響。

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浪潮不斷向前推進,現在世界的分工越來越明細,聰明的國家都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來發展其中某一些領域,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生產,通過參與全球分工,可以大大的提高一個國家的生產效率,同時可以藉助全球的資源來發展國內的經濟,所以目前出口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必不可少的經濟發展動力。

而且很多發達國家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發達的出口業務之上,比如日本,美國,德國,荷蘭這些國家的出口業務是比較發達的。也正因為立足於全球市場,所以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出色,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非常高。

所以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肯定離不開出口,如果一個國家的發展完全依靠內需,一點都不出口,那就是閉關鎖國。閉關鎖國的結果不僅僅是GDP的減少,經濟發展的緩慢,更關鍵的是這個國家會跟世界的信息以及技術產生隔閡,最終導致國力跟其他國家差距越來越遠。

比如,同樣是朝鮮半島的兩個國家,60年代的時候,朝鮮跟韓國的起點其實差不多。但是因為朝鮮被美國封鎖,朝鮮的對外開放水平比較低,出口額比較少。相反,韓國的出口就非常發達,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就開啟了外向型經濟的道路,通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目前韓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主要的出口國之一,2018年韓國出口總額達到6055億美元,這一出口規模相當於朝鮮的213倍。

也正因為韓國一直堅持以出口為導向,所以過去幾十年韓國的經濟發展是非常迅猛的,而伴隨韓國經濟一起發展的是韓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韓國已經是世界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31000美元,而朝鮮的發展水平卻比較低。

同樣處於朝鮮半島,一個靠發達的出口業務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高,社會也比較穩定,而另一個因為相對比較封閉,所以導致國內的經濟比較落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直比較低。

由此可見發展出口業務不僅僅是為了經濟的發展,更關鍵的是通過出口可以增加一個國家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的穩定。

最後,內需和出口都是刺激經濟發展的兩個動力,在全球化的今天缺一不可。

穩定和出口是相輔相成的,穩定是出口的重要前提,只有一個國家持續保持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才能夠創造出安全的生產環境,這樣企業才能安心去搞生產,如果一個國家不穩定,整天動亂,那大家的生產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到時出口就無從談起。

反過來,一個國家通過出口產品可以創造更多的外匯,這些外匯又可以換來國內發展所需要的技術、設備、生產要素,生活用品等各種東西,通過進口這些先進的東西,又可以促進國內的發展,國內的發展可以讓大家的收入增加,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這樣又可以進一步鞏固社會的穩定。

所以出口和穩定是相輔相成的,在全球化越來越深入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放棄全球的市場,而是想方設法去佔領更多的國際市場,這樣才能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壯大。


貸款教授


國家經濟全靠內需是不行的,製造的東西多了,內需飽和了,內需消化不了了怎麼辦?只靠內需發展不起來的!


我是老火321


評論員門寧:

先給出答案,如果真像你說的,一個國家有所有資源,工業體系完整,那麼完全靠內需也是可以實現經濟平穩運轉的。做一個最簡單的類比,如果你把地球看作一個超級大國家,我們地球人並沒有跟火星或其他星球做生意,經濟一樣可以保持運轉。

不過實際情況是各個國家密切的貿易往來,幾乎沒有資源自給自足,完全在國內生產、銷售、消費的國家。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並不是簡單的互通有無,而是為了通過分工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實現最優的均衡。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把全世界的國家簡化成兩個,分別為甲和乙,把商品也簡化成兩種,分別為A和B。假設甲國生產1件A商品需要用2個人,生產一件B商品需要用5個人;假設乙國生產1件A商品需要5個人,生產一件B商品需要10個人,很明顯乙國的生產效率比甲國差,因此很多人會猜測甲國並不會從乙國進口商品。

甲國有一個聰明的商人,他發現在甲國一件B商品可以換2.5件A商品,在乙國一件B商品只能換2件A商品,那麼他把2件甲國生產的A商品運到乙過賣,可以買回1件B商品,回過後可以換到2.5件A商品,等於賺了0.5件A商品,顯然貿易對甲國是有好處的。同理,如果乙國商人將B商品出口到甲國,進口A商品,也是有利可圖的。

最後雙方發現,雖然他們兩國都能夠生產全部商品,雖然甲國生產A和B的成本都比乙國低,但由甲國生產A商品,乙國生產B商品,對於兩國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不與外國通商,顯然不是什麼好主意。


首席投資官


計劃時代的中國,國家發展很快呀,從一窮二白到工業農業科技國防發展,國內循環很好,自給自足人心齊,社會主義大家庭,治安穩定環境美,人民都有幸福感!


百覽天下


要看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自然資源,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工業基礎,內生動力,市場潛力,人口基數,產業結構,供需結構,就業率,及國民收入,民生保障等因素。投資,出口,內需,是拉動國家經濟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三人行必有我師


當然可以保持穩定,毛澤東時代,我國就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型的經濟。


用戶3621355913676


中國作為大國,幾千年來主要靠內需發展起來的,這就是自給自足模式。但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與其它經濟體不合作,老死不相往來,那是自毀前程,自掘墳墓。


哈哈95128931


你說的就是閉關鎖國,當年大清就是這樣乾的,結果如何?


沉醉的文人


越是想獨裁就千方百計的閉關鎖國!比如滿清王朝!害怕的是經濟的流通帶來的思想的交流!


古風小橋流水人家


如果一個國家能夠保持經濟內需平衡,一定是一個政治穩定,人民幸福,社會和詣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