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感受生命意志

《活著》以回憶的形式記錄福貴的一生,整個背景跨越了國共對抗、新中國成立、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等中國重要歷史時刻,但文章中並沒有濃墨重彩時代中那些偉大或高光的東西,而是僅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敘述其生平遭遇:悲與喜,愛與恨,真和假,以及貧窮和苦難之下堅守的微弱生命。正如作者所說,活著不是吶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的幸福、苦難和平庸,就是為了活著本身。

很難去感同身受那個時代的苦難,80年代末出生的我沒有經歷社會的動盪和苦難,而我所感知的這個時代的現實或真實,也超過了活著的範疇,就像冗餘在我身上的贅肉或腦海中的信息,更多的是過剩而非匱乏。但兩個時空下可以融通的共性是什麼?是每個人都會從個人經歷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用自己的體驗、理解和想象去勾勒自己的人生。因此怎麼能說福貴的一生窄若手掌?那些蜂擁而來的真實,那種纏繞內心的焦慮,以及稍縱即逝的幸福感等,我們即使在當下時代都能深刻體會。

從地主到農民,然後接二連三失去所有的親人,最後悲慘到跟一頭老牛相伴晚年,這似乎是生命最卑微的樣子,用苟活二字也不為過,但僅存的生命意志卻又那麼厚重和堅定,如大地般沉穩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