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記錄一個個死去的故事

“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起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著——記錄一個個死去的故事

2018年世界讀書日易烊千璽推薦《活著》

讀《活著》說起來是源自於2018年4月23日時世界讀書日,易烊千璽在微博發起話題#十八歲時讀的書#,推薦的恰是餘華老師的這本書。而2020年疫情當下,正好拿起重讀。

當然,這本書常年在各大社交平臺、各大榜單必讀清單裡都有,也有耳聞這是餘法老師的代表作之一,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作品不長,三百來頁不到的小說,第一次讀完,通篇是在出遠門遊玩的高速副駕駛上一口氣讀完,期間幾度被情節感染到,一種悲痛自心底起卻無法言說的感覺。大概就是我用了幾個小時,看完了一個時代的大起大落,一個人的人生命運,有些承受不來。



書名叫《活著》,但記錄的卻是一個個死去的故事。

徐福貴這一生太苦了。

從自落地起就衣來張口飯來伸手住在大豪宅裡,到輸掉家產落魄地住在茅草屋裡為新地主打工;他從地主家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戶。

自此,徐福貴的一生被命運安排,命運為他的道路灑滿了鹽。從至親的父母妻子兒女到女婿外孫,從出生入死有著糾葛的戰友到佔有了自己財產關係微妙的龍二,都死了;最後只剩下富貴和一頭老牛,兩個垂暮的生命還在人生這條路上蹣跚前進,剩下兩個“老不死”還活著。



徐福貴並不是什麼好人,或者說並不是什麼值得愛戴的人。

他當少爺時拿傭人當坐騎玩、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在妻子懷孕時嫖娼、挑釁岳父、打罵妻子,這其中任何一項放出來都該被批判三天三夜。

可偏偏,他這樣的一個“人渣”,在他身邊的至親卻都是善良惹人愛的——賢惠堅強的妻子家珍,聰慧美麗的女兒鳳霞,純真善良的兒子有慶,以及後來的樸實能幹的女婿二喜,活潑機靈的外孫苦根。

命運對他的懲罰是,要將他的摯愛至親全都毀滅在他眼前。並且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而非一次性地報復。



有幾次我會忍不住想,為什麼不是福貴自己去死呢?他最該死啊。

但就這樣的一個不完美的福貴,他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後,總是悲愴又平靜地接受,然後繼續活著。

他唯一的一次情緒爆發點,只是在有慶死於醫生抽血的那次,要跟縣長拼命,最終發現縣長是昔日抓壯丁時互相鼓勵活著後來走散的“戰友”春生,便又偃旗息鼓。最終,連家珍的恨也終結於春生想自殺,甚至鼓勵這個間接害死兒子的“仇人”要活著。這樣拼命活著的一個人,你又對他心生不忍和同情,替他感到悲哀蒼涼。

命運給他灑了鹽,他也想用生活的溫情融化;所以他努力改邪歸正。但生活的溫情終究被生死撕扯粉碎。在女兒鳳霞難產死去之後,他似乎看透了結局,但硬抗也要活著。他很純粹,就是為活著本身而活。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誠如餘法老師在前言裡說的,這篇《活著》寫的是“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對於苦難而言,福貴真的是夠能忍耐承受;對於世界的態度而言,他不是像大英雄那樣,要豪氣地改寫命運結局,他只是很平靜很從容地接受這一切,然後活著。

餘華老師在前言裡還說到作家的使命是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起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所以我讀書的時候認為“福貴該死”的想法是與之有違的,我沒有對他的善與惡一視同仁,但還好我能意識到。福貴命途多舛,但他始終以最大的善意對待自己,對待即將到來的人生。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也是我從中所理解的,任何一個生命,與苦難和解、與自己和解的方式,活著。



最後,在作者灰色的筆調和灰色的情節之下,也深深感受到經歷一系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的那個大時代的灰暗。這個時代從年份上彷彿離我們很近,但從環境差異上又彷彿離我們很遠。

我很慶幸我們活在一個至少生活水平有質的飛躍的時代,大部分普通人從物質上已經比福貴幸福太多;而還有很多社會底層的人,生活再艱澀,但他們依然也在認真活著。就算是“苟延殘喘”的方式,就算是姿勢不夠漂亮好看,但也依然是活著。眾生皆苦,願大家與苦難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