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感受生命意志

《活着》以回忆的形式记录福贵的一生,整个背景跨越了国共对抗、新中国成立、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中国重要历史时刻,但文章中并没有浓墨重彩时代中那些伟大或高光的东西,而是仅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叙述其生平遭遇:悲与喜,爱与恨,真和假,以及贫穷和苦难之下坚守的微弱生命。正如作者所说,活着不是呐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苦难和平庸,就是为了活着本身。

很难去感同身受那个时代的苦难,80年代末出生的我没有经历社会的动荡和苦难,而我所感知的这个时代的现实或真实,也超过了活着的范畴,就像冗余在我身上的赘肉或脑海中的信息,更多的是过剩而非匮乏。但两个时空下可以融通的共性是什么?是每个人都会从个人经历中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想象去勾勒自己的人生。因此怎么能说福贵的一生窄若手掌?那些蜂拥而来的真实,那种缠绕内心的焦虑,以及稍纵即逝的幸福感等,我们即使在当下时代都能深刻体会。

从地主到农民,然后接二连三失去所有的亲人,最后悲惨到跟一头老牛相伴晚年,这似乎是生命最卑微的样子,用苟活二字也不为过,但仅存的生命意志却又那么厚重和坚定,如大地般沉稳广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