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读书”之《活着》

最近一直在刷《活着》,是在网上看到一篇新闻《肺炎重症患者临死前痛苦难耐,求医护人员帮自己了断》后下定决心从《活着》这本书中寻找我们为何而活。


“马上读书”之《活着》


本书为何能感人至深,从一版再版,到拍摄电影,无不好评如潮,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是近代农民的苦难集,是一部残酷的人生史和中国近代史。人最基本的愿望就是活着,活着为了什么,或许他们自己都未曾知道,是:对死亡的恐惧?对社会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却是那世道不是好世道,人民却是好人民。他们走过封建、战乱、灾荒、大跃进、文革,生离死别,每天只要睁开眼活着就是如黄牛般起早贪黑的劳作,嘴上不知说点好听的,行动上却珍惜这身边的每一个人。或许活着才有希望,先是活着,其次才可能有生活。


“马上读书”之《活着》


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和没有尽头的苦难,活着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勇气呢。在时代的洪流里,每个人都微不足道却又参与历史,每个人都不敢死去,又害怕活着。只有自己,才能让生活充满期待。

文中最后写道:哼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消失在视野中的时候。作者给人一丝安慰,活着的意志,是富贵唯一没被夺走之物。不多一字,不煽情,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厚重,包含太多身不由己、残酷与痛苦。

为什么活着,或许余华的序里已经给我们了答案:“外人看起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命运,一半在抗争,一半在妥协。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你以为是命运选择了你,但你可以选择人生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