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议朝政活埋 不交禁书就到长城上搬砖去吧!

最近,再次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很有感慨,《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与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

秦始皇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枉议朝政活埋  不交禁书就到长城上搬砖去吧!

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暴君,历代文人攻击的语气就是“焚书坑儒”。所谓“焚书”,焚的是儒家的《尚书》《诗经》,原因是“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法家思想统一六国,并把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就是要以“法制”取代“五帝三代”的“人治”!儒家从诞生之日起,就一心想“克已复礼”,就像博士齐人淳于越就始终念念不忘 “商周”时的分封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非但如此,还“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造谣生事、枉议朝政,所以才出现了“焚书”!对于不能按期不上交者,也并没有一棒打死,而是“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也就是说,不交书就去修长城去吧!也就是说,与其在这儿空谈,造谣生事,不如干点实事,去修长城搬砖去吧!这比起之后历朝历代的文字狱来不知“仁慈”多少?

枉议朝政活埋  不交禁书就到长城上搬砖去吧!

网络图片淳于越

之所以坑儒,其由头还是儒生们不知悔改,像侯生卢生之流,也许是出于皇帝对于“法家”的尊崇,对儒家轻视而心存芥蒂而“枉议朝政”,甚至对皇帝进行人身攻击,这在之后的历朝历代无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况且始皇帝还对这些人“尊赐之甚厚”,自然引起大怒,“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这些儒生们面对御史的拷问,全然不顾儒家的“礼义廉耻”,“生传相告引”,互相告发。史书上没说互相告发牵扯出的人到底有多少,但始皇帝“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也就是说,只是从众多被揭发出的人中,勾选了四百多人活埋了,杀鸡儆猴!

“焚书坑儒”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烧了所有的“书籍”,坑杀了所有的儒生!其实不然!

枉议朝政活埋  不交禁书就到长城上搬砖去吧!

那么,秦始皇帝对先贤都是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否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

可见,对于先贤古圣,始皇帝还是心存敬畏的!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首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来各国的遗老遗少不在少数,他们当然不甘心国家被灭,意图通过反反扑来恢复旧制。所以,陈胜吴广一旦点燃导火索,这些隐藏在民间伺机而动的七国旧部就纷纷响应,起兵反抗的、搞暗杀的,实在不行造造舆论,引导人民起来反抗也是可以的嘛!再说了,不把秦始皇塑造的和桀纣一般,如何能体现出反抗的正当性呢?其次,汉王朝本就是推翻秦王朝建立的,而汉王朝建立没多久,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以后的两千年间,儒术始终是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既然儒术受到了重视,儒生们能对曾经“坑儒”的“仇人”有赞美性的评价吗?就像唐人杜牧

所作的《阿房宫赋》,就极尽言辞表现秦始皇的暴虐,以致后人评价秦始皇总是会引用其语句。

枉议朝政活埋  不交禁书就到长城上搬砖去吧!

司马迁虽然作为史学家,尽可能公正地记述历史事实,但做为一个推翻前朝建立的朝代的官员,真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很难再追究。但是,即便如此,从司马迁的记载中也很难把秦始皇与暴君联系起来。

至于,统一文字、度量衡、修长城、建秦直道,这些不存争议的功绩,在此不表!

总之,由《秦始皇本纪》可看出,秦始皇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与“暴虐”几乎不沾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