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民国时代就像一个硬币,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那个时代虽然战火不息、人民流离失所;但也学术繁盛、涌现出许多国学大师,比如鲁迅、王国维、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而提起郭沫若,他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郭沫若


喜欢郭沫若的会尊称他为一声郭老,但是厌恶郭沫若的可能会嗤之以鼻的用一句话来嘲讽他——“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亦或是以“铁骨铮铮郭沫若”一说来讽刺他,认为郭沫若不过是一个阿谀奉承之徒,压根就不配称之为大师,那么郭沫若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我们今天就好好来探讨一说。

不少人听信谣言认为“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是鲁迅先生所说,总认为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评价郭沫若,但真相却是——鲁迅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鲁迅先生未说过此话


对于和郭沫若的关系,鲁迅先生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说:“例如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斗法宝”。可见鲁迅先生也很苦恼市井小报故意夸大其词来描写两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1936年10月19日,当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日本时,正在写作的郭沫若震惊的连笔都掉在地上,他沉默了许久,最后连夜写了《民族的杰作—纪念鲁迅先生》的一篇悼文,沉痛怀念鲁迅先生,并在文章中指出鲁迅的死,是“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如果两个人之间真的有如此大的矛盾,郭沫若此时又何必连夜写文悼念鲁迅先生呢?结合两边来看,可见两人严重不合的消息不过是一个谣言,他们或许有文学上的笔墨相讥,但和而不同,而非针锋相对的死敌。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郭沫若的书法


其次,看一个人如何,关键是要看他在风口浪尖上的选择的选择,从这一点来说郭沫若绝对比大部分人强太多了。

1927年4月,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最高潮的时期,时任国民党政治部中将副主任的郭沫若,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了共产党中,并且还写了一篇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批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人民,背叛革命”,此文一出,郭沫若随后被通缉。同年,郭沫若前往江西,参与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悬赏五万银元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南昌起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为了捍卫祖国,立即启程回国,并且带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一切力量宣传抗战,为了激励民心,他还创作了大量鼓舞士气民心的作品,仅 1928 年 至1932 年四年时间,郭沫若共撰写和翻译了20多本书,其中还不包括没有出版的书籍

,甚至1945年飞机在东京撒下的劝降材料也是郭沫若写的。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唯一一次轰炸日本,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郭沫若编写的《告日本士兵书》、《告日本全体劳动者书》、《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工商者书》等传单,而且因为郭沫若对于抗战事业的贡献,国民党中央亲自出面撤销了对他的通缉。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取消郭沫若通缉令的报道


在学术上,郭沫若绝对是真正的大师。他不到30岁,即与郁达夫田汉等创立“创造社”,从诗坛影响新文化运动,更集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评论家、翻译家、革命家、政治家各类桂冠于一身,而且实至名归。

很多人可能只是在教科书上读过郭沫若的诗,认为郭沫若只是一个诗人,但郭沫若在史学界的贡献更为巨大,他是甲骨文三大家之一,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被史学界称为划时代的著作,《生命的科学》被今人称为“不该遗忘的科学巨译”,《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被赞为继罗振玉、王国维之后“最伟大之巨著”。更值得一提的是,罗振玉从接触甲骨文到发表成果用了 9 年,王国维用了 6 年,而郭沫若只用了 1 年,但绝大部分人只会拿《李白和杜甫》来嘲讽他,这实在是有些浅薄。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要说郭沫若完美无缺,那也是不可能的。郭沫若最为诟病的就是文革时期写的大量奉承作品,以及在私生活上的混乱。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文,如今看来确实显得滑稽可笑,属于郭沫若的黑历史之。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郭沫若写到:“诗人说他所住的茅屋,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加盖过两层”按照郭沫若在文中的批判,杜甫的屋子有三层,属于富农,所以是值批判的对象。

但郭沫若未必有多恨杜甫,他只是怕自己被批斗,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一旦被发现不革命,有右倾,不崇拜,就不只是给批判了,而是毙命。已经上了年纪的郭沫若,不再有当初毅然投身革命的勇气,他变的圆滑,变的明哲保身,为了保全自己,他便写出了不少奉承之文,这一用力过猛,便形成了跪舔之势,但单独把郭沫若拉出来批判未免过于苛刻。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里,又有多少人能够不畏生死,坚持真理呢?如果自己做不到,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要做到,不然就过于双标了。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练习书法的郭沫若


不过在私生活方面,郭沫若确实做得不够地道,用当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赤裸裸的渣男。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是张琼华,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1912年两人奉命成婚,但婚后仅5天时间即被抛弃,可两人未离异,无子无女的张琼华一直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

第二位夫人安娜是一位日本女子,原名佐藤富子,她是郭沫若在探望自己住院朋友时认识的,两人可谓一见钟情,不过安娜的父母却始终无法接受郭沫若,因为自甲午战争之后,在当时的日本人心中,中国人是一个低等民族,配上优秀的日本人。

不过热恋中的女人总是疯狂的,为了爱情,安娜毅然辞掉医院的工作,与郭沫若同居。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佐藤富子彻底与父母断绝了关系。安娜一共替郭沫若生下四儿一女,不过后来因为抗战的原因,郭沫若无奈将妻儿留在了日本,自己孤身一人回到了中国。数年之后,当安娜来到上海寻找郭沫若后,才发现郭沫若已经有了新的妻子,安娜只能心酸的离开。


拨开迷雾,细看郭沫若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铮铮铁骨”

郭沫若和安娜及孩子


郭沫若的最后一任妻子是于立群,他是郭沫若情人立忱的胞妹,两人于1938年同居,1939年元旦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两人的婚礼,双方一共有四儿二女,在郭沫若离世一年后,于立群紧随其后自缢身亡。

此外还有几个情人,在婚姻之中,郭沫若确实有问题,他的二儿子郭博曾如此的评价自己的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总体而言,郭沫若绝对当得起民国大师之名,他绝非是一个只懂阿谀奉承的小人,更不是一个投机分子,否则他就不会在最艰难的时期加入到革命斗争之中,他在私德上虽然有些不对,但瑕不掩瑜,是一个铮铮铁骨之人。

1978 年 6 月 12 日郭沫若逝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郭沫若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称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