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朝杨继盛《就义诗》)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明朝多谏臣

杨继盛其人

明朝直隶容城人杨继盛,七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又再娶,继母对他很不好,还让小小年纪的杨继盛帮家里放牛,可杨继盛天性好学,他一边放牛一边到私塾旁听。

杨继盛执意向学,还向家人表达了想读书的想法,他父亲拗不过,就让他一边读书一边继续为家里放牛。杨继盛虽然贫苦,但是勤奋好学,终于学有所成,他在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官场。

《明史》:(杨继盛)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历。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初入仕途

不畏强权、直言进谏

杨继盛初入官场,被授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任兵部员外郎。当时,北方的蒙古俺答汗屡屡进犯边境,甚至越过长城兵临北京城下。当时负责率部迎战俺答汗的大将军仇鸾,投靠严嵩,他畏敌如虎,所以提出要和俺答汗在边境开互市马市的建议,好与俺答汗洽谈媾和。

杨继盛听说之后,当即上疏《请罢马市疏》给嘉靖皇帝,力陈开放马市的“十不可”和“五谬”,同时斥责仇鸾贪生怕死畏敌如虎。并指出,仇鸾提出和俺答汗互市,其实就是丧权辱国。

《明史》:继盛以为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嘉靖皇帝看了之后,颇受感触,于是拿出来和一众辅臣讨论,杨继盛的这一建议当即遭到仇鸾的打击报复,仇鸾立刻向嘉靖皇帝进谗言还说服皇帝将杨继盛贬官。

当时的情况之下,嘉靖皇帝担心和俺答汗的战争胜负难以估量,也还没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边患。于是嘉靖皇帝听信仇鸾的谗言,将杨继盛下狱,后又贬到西北的狄道县担任典史小官。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十不可”和“五谬”

重新启用,冒死进谏

杨继盛在狄道任职期间,勤勉治理,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在地方做出了一番功绩,深受当地边民百姓的爱戴,还尊称为“杨父”。

不久,果如杨继盛所料,俺答汗在马市之后,仍然屡次犯边,力主开启马市的仇鸾,被吓得暴病而亡。嘉靖皇帝气得下令将仇鸾戮尸处罚,连死了也不放过。

仇鸾倒台之后,当时的北方边患根本还没有解决,马市也无法阻止俺答汗的继续南下,嘉靖皇帝这才想起了具有先见之明的杨继盛。而此时,因为争宠而和仇鸾翻脸的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

于是,杨继盛先是升任知县,又擢升为南京兵部主事,三天之后,又再擢升为兵部员外郎,不久又被调往北京并擢升为兵部武选司郎中。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杨继盛的升迁速度令人咂舌。

其实,这只不过是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手笔,一来严嵩揣摩出了嘉靖皇帝的心思,二来严嵩也为了能拉拢杨继盛这样的名士到他的“严党”当中。

兜兜转转,杨继盛好不容易才回到北京,如果他“识时务”的投靠严嵩,他的官运前途自然是无可限量。可是,杨继盛嫉恶如仇、秉性刚烈,他不仅痛恨仇鸾、更厌恶严嵩,尽管严嵩一再用高官厚禄来招揽杨继盛,但是杨继盛仍然认定严嵩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即便严嵩当时权势熏天,杨继盛还是决意要死谏皇帝弹劾严嵩。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嘉靖皇帝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正月十八日,写好奏疏《请诛贼臣疏》的杨继盛,斋戒三天并焚香祭天,然后就将奏疏上呈。当杨继盛的奏疏送到嘉靖皇帝手上之前,严嵩就已经先看过一遍了。

严嵩老奸巨猾,他第一时间就发现杨继盛在奏疏中的内容里已经犯了大忌,奏疏里虽然列举了严嵩的十大罪状,但是却触及了皇权的禁忌,即便给嘉靖皇帝看过,倒霉的也只是杨继盛而已。于是严嵩不慌不忙,原原本本地将《请诛贼臣疏》送到了嘉靖皇帝御前。

果不其然,嘉靖皇帝才不管什么“严贼十大罪状”,他盯着的是“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二王,或询诸阁臣”,以及“陛下之臣工,皆贼嵩之心膂”。

这里的二王,是指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他们分别是嘉靖皇帝的第三子和第四子。对于“乾纲独断”的嘉靖皇帝来说,

杨继盛的这一封奏疏,一是犯了藩王不得干政的大忌,二是犯了皇权的“乾纲独断”忌讳。

严嵩有罪,为何要问二王?皇帝的大臣,怎么会是严嵩亲信党羽?说来说去,意思是皇帝被旁人左右,大臣有罪,还得去找二王问询?这简直就是对皇帝的藐视。

嘉靖皇帝当即下令,逮捕杨继盛。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严嵩剧照

被拘三年,铮铮铁骨

杨继盛被下狱之后,严嵩一再向嘉靖皇帝进谗言,嘉靖皇帝非常愤怒,诘问杨继盛为什么要牵涉裕、景二王进来。杨继盛告诉嘉靖皇帝,普天之下,也就只有裕、景二王不怕严嵩。结果,杨继盛被嘉靖皇帝下令杖一百,同时命令刑部对其定罪。

当时刑部侍郎王学益是严嵩党徒,按照严嵩的指示,刑部对杨继盛给出的罪名是:诈传亲王令旨,按律要判杨继盛绞刑,可时任刑部郎中的史朝宾却坚决不认可严嵩的判法,严嵩于是直接将史朝宾贬官,逼迫刑部按照“诈传亲王令旨”判杨继盛绞刑。

刑部的结果到了嘉靖皇帝御前,嘉靖皇帝仍然心存犹豫,毕竟杨继盛是谏臣,真要杀了,影响不好。可是,严嵩又怎么会放过杨继盛?杨继盛这一关就关了三年,期间被严刑拷打,受尽折磨。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杨继盛的名字,被严嵩故意塞入到了一批处决名单当中,趁着嘉靖皇帝没留意,直接审批通过,严嵩得以奉旨处决杨继盛。

杨继盛死时,年仅四十岁。

铮铮铁骨,血性谏臣:大明真君子杨继盛,真正的硬汉级铮臣

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

冤屈平反,永为流传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被削职抄家,儿子严世藩被判斩首。当年的裕王朱载垕,在嘉靖皇帝死后继承大统,改元隆庆。

裕王即位之后,大力表彰以杨继盛为首的直言谏臣,不仅为杨继盛平反冤屈,还追赠杨继盛为太常少卿,上谥号忠愍。不久,又为杨继盛在故乡保定府建立旌忠祠给予传颂和表彰。

结语:

杨继盛的遭遇,无疑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他铁骨铮铮不畏强权,一心为国直言进谏,不愧是大明朝的第一硬汉级铮臣,是真正的大明真君子。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