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太監手裡要拿個帶毛毛的棍子?

手機用戶64603105510


我們印象較深的就是太監於大殿之上,一甩拂塵,口中高喊一聲:“宣某某上殿”,顯得很有氣勢,而且拂塵幾乎很少離手。同時,大太監使用的多是白毛的拂塵,而小太監使用的多是黑毛或棕色毛的拂塵。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太監平時根本不用這玩意,純粹是導演或編劇為了增添影視劇中人物的視角效果胡亂編排上去的。

那麼,拂塵究竟根太監有沒有一點關聯呢?

據《清會典圖·輿衛二·鹵簿二》記載:“皇帝鹵簿拂塵,朱氂為之,長二尺,結於木柄,柄長二尺一寸二分,圍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飾鏤金龍首二寸五分,銜小金環以綴拂,下飾鏤金龍尾三寸三分,末屬金環,垂朱緌。”

▲左邊安德海,右邊李蓮英,他們手上那裡有拂塵

《皇朝禮器圖式·滷薄部》記載的禮儀器具的第五件就是:拂塵。即:輦、輅、輿、車、拂塵、提爐、香盒、盥盆、唾壺、水瓶、馬杌、交椅、儀刀、櫜鞬、豹尾槍、戟、殳、蓋、撒、扇、幢、幡、旌、節、氅、麾、纛、鉞、星、瓜、仗、燈、象、靜鞭、仗馬等。

那麼,《清會典圖》又是一部什麼書呢?該書是對皇家壇廟、鑾輿、儀仗、武備、天文、器皿、輿地等的形象說明,全書共有270卷,分為禮、樂、冠服、輿衛、武備、天文、輿地七門等。

顯然,拂塵在《清會典圖》和《皇朝禮器圖式》的史料中僅作為禮儀的禮器偶爾使用,並不是日常用器(品、具)。或許,在這些禮儀當中,宮中的太監會偶爾使用一下。

同時,據有關史料顯示,拂塵最早出現於皇宮的用途,主要就是作為灑掃之用,後來才逐漸進入了儀仗的禮器行列。

▲劇照中的太監手拿拂塵

此外,對於這點,也可以從清朝的晚期大太監安德海和李蓮英的真實照片中看出來,他們隨同慈禧出行時,根本就是兩手空空,那來的什麼“拂塵”道具。

那麼,拂塵究竟有什麼用途呢?

拂塵,又名塵拂、拂子、塵尾,俗稱蠅帚,顧名思義就是撣拭塵埃和驅除蚊蠅之用。基本都在一根長柄上扎一束獸毛、麻絲、馬鬃尾等,用以清除物體上的塵埃和蚊蠅。

對此,《辭源》的解釋是:拂塵,拂子也,所以去塵及蚊蟲者。古用麈尾為之,今多用馬尾。

同時,在《宋書》、〈樂志〉載〈白紵舞歌詩〉中則有“質如輕雲色如銀。袍以光軀巾拂塵”之言。

▲左邊安德海,右邊李蓮英,他們手上有拂塵嗎

此外,根據《鏡花緣》中“忽見遠遠來了兩個道人,手執拂塵,飄然而至”的句子來看,拂塵應該流行於道教,是道士外出雲遊隨身攜帶的道具,以此來表示道門中有拂去塵緣超凡脫俗之意。

因此,也有拂塵是道派的一種有名武器的說法。如:武當太乙拂塵等。

但是,在佛教中拂塵也有掃去煩惱之意。這也說明,拂塵在佛教中也是常用之物。如:清掃佛像、木魚等上的灰埃、蛛網等。

雖然,拂塵與佛教也有關係,但拂塵並不是隨佛教傳入中國之物,而是起源於中國的秦漢時期。據史料記載,拂塵一詞最早出現於漢朝秦嘉的《與婦書》:“今奉髦牛尾拂一掖,可拂塵垢。”之後,才逐漸被道教和佛教列為法器。


祥子談歷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為何古代太監手裡要拿個帶毛毛的棍子?”

古代太監手裡要拿的那個一頭帶有毛毛的棍子叫:拂塵。

拂塵,顧名思意就是拂去塵土,撣灰用的。期初的作用就撣一撣傢俱上的灰,或是幫助皇帝、皇后撣一撣身上的灰,撣一撣周圍的蒼蠅蚊子什麼的。這比較類似於現在的保安手裡要拿個對講機一樣,保鏢耳朵上戴個耳麥似的。要比就這麼幹站著,手裡不拿個東西,是不是感覺怪怪的,而且怎麼凹造型呢?開個玩笑啦!

最初,這拂塵主要是打掃灰塵用的,後來,這拂塵逐漸就發展成為一種禮器,也就成了身份的象徵。因此,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在皇帝身邊的太監,手裡面一般都會拿著一個拂塵。那麼,這太監手裡拿個拂塵有什麼作用呢?為什麼要拿呢?

拂塵起源於古印度的佛教,因為不能殺生,所以用拂塵來拂除蚊蟲,將其驅趕開來。而在我國古代,拂塵作為一種撣拭塵埃與驅趕蚊蠅的器具使用,後來,逐漸成為封建時其皇室鹵簿儀仗之一,按等級不同各有相應的定製。又因為拂塵還是佛教的法器,所以,還有做接風洗塵、慰勞遠方來人之作用,寓意掃去煩惱、祛除惡障的意思。

太監手持拂塵跟在皇帝身後,當皇帝象徵某個地方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就用拂塵打掃一下,清理上面的灰塵。特別是到了夏天,會有很多蚊蟲圍繞在皇帝身邊,總不能用拍子拍在皇帝身上吧!所以可以用來驅趕蚊蟲。沒事的時候將拂塵搭在胳膊上,顯得高大上,又有派頭,絕對是身份的象徵啊!

另外,拂塵本是無根之意,與太監的身份也十分貼合。太監手持拂塵,也是在時刻提醒自己,牢記本分,注意自己的身份,好好伺候皇帝就好。但是後來讓他們發揚光大,成了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法器了。


大史官


古代的太監手裡經常都會拿一個帶毛的棍子,就是傳說中的拂塵。也許有人看著拂塵這個東西似乎很高雅,會疑惑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處呢?事實上,拂塵這個東西剛開始是用來驅除蚊蟲叮咬的。

拂塵這個東西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在印度天氣比較溼熱,當時的人們就發明了這種東西來,去除蚊蟲的叮咬。印度又是佛教的發源地,當時有很多印度的高僧長期打坐,遇到蚊蟲叮咬的時候,不可能經常起身去驅趕蚊蟲,就用拂塵這個東西隨手取出,效果很不錯。

後來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而拂塵作為很多僧侶常用的法器,也跟隨一起傳到了中國,中國的很多和尚平時在做法事的時候,也會帶著這個東西,久而久之,拂塵就成了佛教的一個專用的法器。到了兩晉南北朝的時候,佛教在中國盛行,當時的皇帝甚至都對佛教文化非常崇敬,因此拂塵這種東西最後也傳到皇宮大類中。

當然皇宮中跟隨皇帝的太監,有事沒事也會拿著這個拂塵,雖然也有的時候也用這個浮塵驅趕叮咬皇帝的蚊蟲,但是大部分時間是無所事事,純粹作為一個裝飾的物品,看起來顯得非常的高雅。當然皇宮大內的拂塵都是比較精緻的物品所制,和那些苦修的和尚的拂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首先這個不叫做帶毛毛的棍子,而是拂塵,而且一般不稱太監,稱為宦官。下面來說說這個拂塵的作用。

拂塵的使用

拂塵本來是拂去塵埃的意思,然後引申為了拂除塵埃的器具。宦官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拂塵,關於宦官使用拂塵,《宋史·儀衛志》中有“宮中導從執紅絲拂二人”的記載。然後有些朝代,拂塵成了鹵簿中用到的禮器之一,《大明會典》鹵簿中有“拂子四把”的記載。《大清會典》以及《皇朝禮器圖式》的鹵簿之中更是有皇帝大駕鹵簿拂塵的詳細描繪,根據描述,清朝的鹵簿拂塵於乾隆十三年定製,其形制為:“朱氂為之,長二尺,結於木柄,柄長二尺一寸,圍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飾鏤金龍首二寸五分,銜小金環以綴拂,下飾鏤金龍三寸三分,末屬金環,垂朱緌”,鹵簿拂塵的使用並不是時時刻刻,一般就是大朝會的時候使用,還有就是“立夏始陳之,處暑後不用”。



何謂鹵簿

然後再說說什麼叫做鹵簿,漢應劭《漢官儀》下:“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即帝王出行或者舉行重大活動時候隨行的儀仗隊。古代帝王舉行重大活動或者出行,身邊的儀仗隊有著一套的儀禮禮器配備。這套配備隨著制度的發展,並不是隨意配置,而是依照典制,像是《大明會典》曰:“凡正旦、冬至、聖節、會同錦衣衛,陳鹵簿大駕於殿之東西,須要各依次序,勿得錯亂,有失朝儀”。鹵簿配備的東西很多,像是幡、儀刀、扇、旗、車駕等。唐朝之後,四品以上的皆給鹵簿,只是配備的東西不同而已。




所以古代有些朝代的宦官為何要拿著個拂塵,因為是這古代宮廷典制禮儀的要求,但也不是每個宦官都拿這個,而是規定的人才可以拿而已。


淡看天上月


我們在看宮廷劇的時候會發現,太監的手裡總會拿著一個帶毛毛的棍子,其實這個東西有一個專門的名字:拂塵。

但在同時我們也發現,這拂塵在他們手裡好像只是一件裝飾品,因為沒有見他們用過,只是見他們拿著不離手,這真的讓我們非常納悶!

那麼古代的太監為什麼要總拿著拂塵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拂塵歷史

可能會有很多小夥伴覺得拂塵是我國特有的一個產物,其實不然,拂塵乃是在東漢的時候由印度佛教傳到中國的。

我們都知道,佛教的教義是不允許殺生的,甚至有些僧人連喝口水都要念經進行超度、懺悔。

在炎熱的夏季這些僧人也難逃蚊蟲的苦害,在不殺生的情況下該怎麼驅趕這些蚊蟲呢?

於是拂塵應運而生,這是當時的高僧研製出來的,是將棉麻絲綁到一根棍上,既可以有效驅趕蚊蟲又不殺生,可謂是兩全其美。

傳至中國,雙重改進

東漢時期,拂塵隨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後也成為了很多僧人隨身攜帶的一個必備物品。

後來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木柄部位較之以前更加的美觀;捆綁的地方套上一個籠花,使其看起來更為的精緻;毛毛的地方以前用的棉麻絲,現在改成了動物毛,讓拂塵看起來仙氣飄渺。

而且用途上也更為廣泛,除了驅趕蚊蟲之外,還可以清掃桌面、打掃佛像。

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拂塵不僅僅在寺廟中使用,外界一些人也開始使用,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還成為了身份的象徵。

傳至太監手中

在寺廟中的僧人就是用拂塵來清洗、打掃佛像以侍奉神仙,而古代的皇帝作為真命天子,其地位自然就和神仙一樣高。

所以太監也就用拂塵來為皇帝清掃、打掃一切以侍奉皇上。

後來,拂塵在皇宮中也變成了一種身份的標誌,太監的級別越高所使用的拂塵無論是質量還是造型也都越精緻。

從此,一個普普通通的拂塵也變得擁有了階級之感。


樾檬侃歷史


影視劇中常見太監手中拿著一把帶毛毛的棍子,這東西叫佛塵。

佛塵的主要功能就是拂拭灰塵,轟趕蚊蟲,類似於雞毛撣子。

佛塵現在基本啥沒幹成了影視劇中太監的標準性道具了,基本上太監人手一把,但是有趣的是,好像身份越高的太監越要拿佛塵,小太監反而一般不會拿。

歷史上真正的太監會拿佛塵嗎?會的!比如《紅樓夢》中描寫元妃省親的時候,說前面開路的“值事太監捧著香珠、繡帕、漱盂、拂塵等類,一隊隊過完。”

但是,我們看清代的太監照片,沒有一個太監拿著拂塵的。

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實際情況是,有權勢的太監是不拿拂塵的。

前面說個,拂塵是清潔工具,一般是下層做雜役的太監才會用到。在儀仗隊列中拿拂塵也是很低等的,還要排在拿漱盂的後面,所以一般的太監不會有事沒事抱著一把拂塵的。

那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中都要讓太監拿拂塵呢?這很可能來源於戲曲舞臺。傳統戲曲中,為了便於區分人物形象,一般會讓扮演太監的拿一般拂塵,以象徵其宮廷雜役的形象。而早期的古裝影視劇常常會借鑑戲曲人物形象,所以就把拂塵象徵太監這一標誌物給繼承了下來。


留史君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帶毛毛的棍棍?好吧,請允許俺先樂一會。說真的剛一開始瞅著這題目,俺先是一懵,跟著就是一愣,扣著腦門想了半天,才琢磨出這帶毛毛的棍子是什麼東西來!

慚愧啊!不過題主說的還是挺形象的,這東西確實是一根棍子上邊捆了一小撮毛毛。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部分小夥伴,還懵圈呢:“說了半天,到底是啥玩意?後槽牙都要掉了!”

這東西不是別的,是拂塵。正宗咱大華夏出產的特有物品。

話說這拂塵在大傢伙的印象當中,這應該是道家的東西。瞅著電視劇裡邊,那些個道法高深的老道,一頭銀白色的長髮,再配上一把亮白色的大鬍子,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這懷裡必定抱著一把拂塵,沒事還得晃兩下。

其實大傢伙的印象是不對的,這拂塵最早是民間的一個物件,他不是道家的專有東西。

秦漢時期拂塵就已經有了,只不過在後來的應用中,得到了推廣,道家將他納入了法器的行列,那麼後來走入咱大華夏的佛家入鄉隨俗嗎?也將這拂塵納入了法器的行列。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發問了:“那麼這拂塵為嘛又被太監使用了呢?”

太監使用拂塵,他是按照最初秦漢時期的功用來使用的,不是小夥伴們認為的為了裝飾一下,給自己的主子添加那麼一點不同的裝飾,不是的。

那麼這拂塵最初的設計是用來幹嘛的?

說出來您都不信,最開始的時候,這拂塵他是用來驅趕蒼蠅,蚊子的或者用他代替抹布之類的,在坐下之前,用這拂塵打掃一下要坐這地,免的把衣褲弄髒了回去洗。

所以他兼有驅趕蚊蠅,掃把和抹布的作用。

畢竟古代那會,山好,水好,空氣好,主要原因是那會原始森林他也多,花花草草的過濾一下,那啥氧氣因子的含量槓槓的。

但結果是,花花草草不僅提高了氧氣的含量,他還外帶一個負面效果,蒼蠅咱就不說了,蚊子賊多。

如果您坐一涼亭裡邊,喝喝茶,弄盤殘棋和老友逗樂,你還得防著蚊子這幫傢伙往你肉皮上叮,煩不勝煩,所以咱古人就發明了這東西。

時不時的晃悠一下手裡的拂塵,這蚊子就沒法下口了。

估計說道這裡,有小夥伴不相信:“拉倒吧!你是體驗過,還是咋得?就這東西能擋住蚊子的進攻?”

您還別說,俺還真體驗過,當然用的不是拂塵,但這原理應該是一樣的。

想當年,俺還是出生社會的小年輕,仗著自己身強力壯,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兼職做下夜的老大爺,所以晚上咱就得在單位了睡覺。

但好巧不巧,這單位的門口,種了一排的大樹,有俺大腰子那麼粗,而且不遠的馬路對面,有老大一片湖水,其實說是湖水,也是一人造的坑,灌了一點天然水,沒有活水來源的死水坑而已。

大傢伙也知道,這種環境是最容易產生蚊子的。

而俺這地生的蚊子,有大拇指頭那麼大,叮你一口,不起個大拇指頭那麼大一包,他都對不起你。

頭一晚上,俺就哭了,那是夏天啊,您要是把身子用被子包起來,熱不死你,但不包,它咬不死你,二選一都是非常扯的選擇題。

哎呦!睡不著不說,撕心裂肺的癢啊!那耳邊嗡嗡的轟炸機的聲音壓根就沒有停過。

熬了三天,俺終於嗆不住了,賣了一個小個的電風扇,把那電風扇打開之後,對著俺自己個吹,然後把身子包起來。

神了,大半夜俺把被子踢開了,這蚊子都沒落下來啃一口,俺是安安穩穩的睡到了大天亮。

就這電風扇和俺熬了一個大夏天,但這東西有個毛病,第二天,總得跑會肚子才成,但比睡不著,還被蚊子咬,這都是小事。

所以這蚊子他在叮咬你的時候,你時不時的揮動一下那拂塵十有八九他不會咬你。

畢竟蚊子他也膽小,怕你一不小心把人家給拍扁了,得不償失不是。

好了,不小心插了這麼一個小故事,有助於大傢伙理解。

那麼這拂塵最開始也就是士大夫階層使用,平民老百姓用的比較少,或者基本上就不用。

這東西既然能在士大夫階層流行起來,也算是時尚所在,後來被道士接過來使用。

總結一下

那麼為什麼道士會接過來呢?難道就是因為流行?時尚?

那倒不是,最為主要的是,道家建立的廟宇這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山腰或者山頭上。

這些地方最為突出的地方,就是蚊蟲比較多,所以這佛塵就被道家拿過來使用了。

而且他們在整理書冊的時候,還能用這佛塵清掃灰塵,這就成了道家的必備之物,這也是為嘛道家的人出去遊歷的時候,總是喜歡拿一柄拂塵出去。

這樣慢慢的就變成了道家的法器,而且還具備了武器的功用,拂塵屬於奇門兵器的軟兵器。

過去都有一種說法:手拿拂塵就不是凡人。

咱這裡在插一段小知識。

道家收徒是相當嚴格的,新收的這徒弟,你必須得幹滿三年雜活,這期間師傅就會傳授你一些基本的典籍功夫之類的。三年期一到,師傅就會給你最後一項考驗,讓你出去雲遊歷練。

在雲遊歷練的過程中,有那心志不堅的就會一去不回頭了,但云遊歷練是道家的一個根本,必須得去。

所以師傅就給你三件東西,一個是腰帶,意思是把你那小心思收一收,別一天想別的。

另一個就是這拂塵了,這就是藉著拂塵有著清掃的意思,一旦和俗世有了瓜葛,記得清掃一下,清掃這瓜葛。

第三就寶劍,一個是防身,另一個就是斬斷世俗的瓜葛。

那麼拂塵因為具有清掃的功用,所以佛家也引入了這拂塵,在佛家裡邊這拂塵還有一個功用,當時佛家幾個派別的人相互爭論一個問題,如果一方將手裡的拂塵放下,這就代表甘拜下風。

那麼到了宋元明清的時候,這拂塵又被宮裡邊的太監使用,他基本上恢復了他最初的功用,但這拂塵使用的頻率可不高。

最為常見的是,在戲曲舞臺上,演太監的人物會經常拿著。

那麼到了現在,咱瞅電視劇的時候,他就把這形象給引了進來,給大傢伙的印象是,太監似乎經常使用這拂塵,其實不是那麼回事,使用的機會少。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那個帶毛毛的棍子其實叫拂塵,在亞洲各地乃至中東使用都挺廣泛的,吐槽機也沒法考據那玩意最早出自哪裡。反正在咱們這邊可以追溯到漢朝,算是一種很原始的工具。

拂塵的實用性

這玩意的名字聽起來像是除灰塵的,但實際上清潔效果並不好,不信你可以找一柄拂塵去試試,太長的毛尾受力不均,只能把灰塵抽得滿天飛。你要是真想除塵得找另一樣傳統工具加刑具——雞毛撣子。


其實拂塵真正功能是驅趕蚊蟲,古代衛生條件差,蒼蠅蚊子多,你去別人家做客免不了受到襲擊。要是像吐槽機一樣上抓下撓肯定極不雅觀,在強調禮儀和逼格的古代,這麼做會被人噴死。

但你也很難不理會那些蚊蟲,人要是刺撓起來簡直要命的!這時候拂塵就可以發揮作用了,和人聊天時隨手甩兩下顯得非常之飄逸,一定也不失禮。有蚊蟲近身可以驅趕,沒有蚊蟲可以抽自己幾下解癢。

拂塵的象徵性

因為拂塵的名稱和功能,它很容易引申成宗教的“神聖”與“淨化”意義,佛道兩家都不約而同拿來當做法器使用。象徵著“清淨無為”或者“六根清淨”之類的寓意,或者拿來勉勵自己。

全真道士姬志真專門在他的《南山集》中單獨寫詩說拂塵,“不萌枝上剩龜毛,在手蛟虻見影逃。堅起示人成按款,坐看平地起風濤”。吐槽機個人很喜歡這首詩,裡面處處透著自在逍遙的感覺。

在佛教中拂塵也是挺重要的法器,還是身份的象徵,《十禪支錄》中考據禪冊十門,第十門正好就是秉拂,而且在禪宗裡大抵只有首座、藏主、書記僧等少數人有秉拂的資格。在密教裡拂塵也是掃去煩惱、斷除障難的法器。

太監為啥拿拂塵

吐槽機覺得太監拿拂塵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試想這世間還有比他們更六根清淨的人嗎?他們都已經沒根了好吧?而且作為重度殘障人士,他們嚮往帶毛毛的根子有錯嗎?肉的都沒了,還不許人家拿個木頭的嗎?

好吧,上述內容請選擇性觀看,引發任何歧義吐槽機概不負責。其實拂塵不僅在宗教裡意義非凡,在凡俗中也是身份的象徵,兩晉時期文人清談時經常拿著拂塵裝逼,時間長了就讓人感覺只有高門中人才使喚這玩意兒。

後來逐漸成了皇家的儀仗禮器,起碼在宋朝開始就有兩個拿紅拂的人引導鑾駕,太監這種常在宮裡廝混的人肯定需要常備的。一方面是禮儀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拂塵確有實用性,作為宮裡的服務員,他們得經常給主人驅趕蚊蟲,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歷史吐槽機


古代太監手裡的那個帶毛毛的棍子叫拂塵,又稱拂子、麈尾。功用是將獸毛、麻等紮成一束,添加到一根長柄上,用來打掃灰塵之用。這個東西本來是倒角的聖物,就人們所熟知的道教那些神仙,隨手所帶的也有這種拂塵。拂塵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意見東西,可以說間接地代表了中華的文化。出了道教的一些高人拿著這些拂塵,那些太監也會拿著這些拂塵,而他們那這些拂塵之用當然不是為了相信這些東西的文化底蘊,而是為了打掃皇帝后妃所到之處的灰塵。

太監是來服侍後宮之用的,為了杜絕他們對後宮妃子的非分之想,故而將他們去勢。他們幾乎是貼身跟在皇帝后妃的左右,貼身服侍他們。而這些皇帝后妃索道之處當然會有一些灰塵之類的雜物,這時太監手中的這柄拂塵就起作用了,他們可以利用拂塵打掃灰塵。

久而久之,這些拂塵就有了另外一個作用——一種象徵。太監用拂塵,拂塵也成為了太監的象徵(當然仙風道骨的道士除外),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太監職位雖低,但是靠近權力的中心,這樣一來,低職位的太監也顯得不低了,別看在紫禁城中,太監是最低的存在,但是到了地方上,那些地方官巴結還來不及。就拿清朝末年的大太監李蓮英來說,他雖然受到慈禧太后的寵信,慈禧也上次給了她許多東西,但是相比於地方官員非他的賄賂,簡直是九牛一毛而已。李蓮英最後將慈禧所贈之物傳佈歸還給隆裕太后,出宮之後照樣逍遙快活,完全不缺錢。李蓮英出宮之後,連同拂塵也一起交了上去,從某種程度上講,拂塵也代表了太監的權力。


心說歷史


這個題目讓我想起相聲《當行論》裡的外行典當,給銅撥起個名字叫銅草帽。

那個帶毛毛的棍子叫拂塵,不只是太監,道士、和尚都有拂塵。


拂塵有什麼用呢?望文生義,拂塵的作用首先是打掃塵土,其次就是驅趕蚊蠅,後來則發展成為了一種禮器,特殊情況下也是一種兵器。

拂塵的起源不可考,大概在及早之前就有了,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中為了方便發明的。拂塵一般是在木質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鹿尾)或絲狀麻布,兵器拂塵則是鐵質。

就拿太監的拂塵來說,皇帝出遊出巡的時候,走累了要休息一下,這時候,太監就會用拂塵拍打打打灰塵請萬歲坐下,有個蚊蟲蒼蠅的,也可以驅趕。

因為拂塵有祛除塵土的功能,因此,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

在皇宮內,拂塵逐漸成為皇室鹵簿(大型紀念活動)儀仗物品,並且有了等級。

《清會典圖·輿衛二·鹵簿二》:“皇帝鹵簿拂塵,朱氂為之,長二尺,結於木柄,柄長二尺一寸二分,圍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飾鏤金龍首二寸五分,銜小金環以綴拂,下飾鏤金龍尾三寸三分,末屬金環,垂朱緌。”

佛教和道教當中,拂塵又成為了祛除塵世煩惱的象徵,成為了宗教法器。和尚道士經常雲遊四方,為了自身安全,有些人會使用特製拂塵作為防身兵器,這在小說之中經常看到。

宗教裡的拂塵既然是法器,那就不是隨便用隨便使的,像佛教裡面,對於拂塵的授予使用,是有嚴格規定的。

佛教裡面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時,持拂塵為大眾說法,此稱“秉拂”。又執行秉拂之職務的前堂首座等五頭首,稱秉拂五頭首;秉拂塵之侍者,稱秉拂侍者。其他人是不能使用拂塵說法的。


道教裡面,拂塵也是身份的一種象徵。一般有得道者,由師傅授予拂塵,代表了身份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