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凡尔赛条约》是二战的导火索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四面出击,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吞并奥地利,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灭亡波兰,击败世界第五工业强国法国,将英国势力逐出欧洲大陆,继而闪击苏联,攻占苏联西欧的主要工业区,基本征服整个欧洲,不可一世。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由先于美国向对方宣战。最终在世界主要强国的联合打击下第三帝国灰飞烟灭,德国法西斯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后世好事者对于德国在二战的精彩表现,大书特书,竭力吹捧,一时间关于德国的神话倍出,更有德粉吹嘘说德国在二战是单挑全世界的存在。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只能算是二流强国,综合国力较之第一纵队的英美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英美苏三国任何一国都可以单独战败德国,跟别提三国联合了。德国在二战初期之所以所向披靡,其实并不是因为它自身足够强大,而是有更多的客观因素成全所致。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二战前的德国实力非常有限


一、 英法两国长期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主要目的是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虽然《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国防军事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但是出于防范苏联的需要,对德国的制裁日益趋向于软弱,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两国损失同样惨重,民众和高层都不想再打仗,在经济危机的作用下,德国逐渐法西斯化,英法也是自顾不暇。对德国的越界行为逐渐听之任之,不敢轻易言战。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德国才一步步的摆脱《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开始发展军备,扩充军队规模,转移国内矛盾,摆脱经济危机。德国的一系列越轨行为虽然引起英法的警觉,可是两国并没有采取行动加以限制,实际上是对德国的一种纵容。基于英法懦弱的反应,希特勒人肥胆壮,进一步挑战英法的底线。1936年3月德军开进被协约国军队占领的莱茵河非军事基地,1938年希特勒宣布奥地利并入德国,英法两国反应依旧消极。为了满足希特勒的胃口,英法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取两国的安全与和平,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 同时苏联对英法所作所为彻底失望,为了自身的安全形势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由此获得一个安稳的后方,在灭亡波兰后有恃无恐的进攻英法。

英法长期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一方面刺激了德国的战争野心,另一方面麻痹了自己,对即将爆发的战争认识不足。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德国在欧洲大陆上战胜英法得益于英法的绥靖政策


二、面对德国蓄谋已久的战争,英法准备不足,苏联则自毁长城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为了制裁德国构建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条约》中的某些内容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强加给德国的负担和耻辱,自从《凡尔赛条约》签订伊始,德国民众心底就埋下了仇恨,这种仇恨被野心家希特勒激发并利用。自从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朝野就向战争一步步迈进,他们忍辱负重,大力发展军备,为即将到来的复仇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政,甚至直接参与战争,就属于德国为挑起二战所做的试验。而英法自从一战结束后就犯了“战争恐惧症”,朝野上下极力避免战争,大力推行“绥靖政策”,妄图通过自己的退让,甚至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满足希特勒的野心,为自己求得和平。对即将发生的战争没有预见性,更不会为战争做相关的准备工作。直到德国闪击波兰,战争正式爆发,仍采取“静坐战”,坐视波兰灭亡而无所事事,实质上是“绥靖政策”的延续。英法联军躲在马奇诺防线后天真的以为德国在灭亡波兰后会矛头东向,去攻打苏联。即便德国将矛头指向自己,他们坚信,守住马奇诺防线就能坚守住和平。在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借道比利时向法国腹地挺近后,英法的如意算盘彻底失算。随后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和法国的投降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英国人终于意识到了战争已无法避免,他们赶走了张伯伦,推选了铁腕政治家丘吉尔掌舵英国,并开始整军备战,抵抗法西斯的入侵。此后德军再难在英国身上讨到便宜,不列颠空战以德国的彻底失败告终。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不列颠空战以德国的惨败而告终


苏德战争前,苏联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大清洗运动,百分之八十的军官被判处死刑和流放,就连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他的“大纵深理论”堪称“闪电战”的鼻祖。大清洗运动基本瘫痪了苏联的军队指挥系统,红军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在随后的苏芬战争中一败涂地,让人大跌眼镜。这也就是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一溃千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马奇诺防线后的“静坐战是“绥靖政策”的延续,法国首先尝得恶果


三、德国的偷袭和不宣而战是取得辉煌战果的法宝

德国在二战流行闪电战,闪电战的核心就是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破坏对手的指挥系统,让对方在做出有效的防御之前打垮敌人。闪电战的这一特点就注定要通过卑劣的偷袭而非正常的宣战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如果德国对波兰正常宣战,波兰的抵抗肯定更为持久,德军的损失会更大,就不会有历史上那么辉煌的战果。这个结果同样适用于苏联,如果德国不采取突袭行动,两国正常开战,苏联绝对不会在开战伊始就损失三百多万主力老兵,约占当时苏军总数的百分之六十,约占整个战争中苏军损失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若非德军突袭,苏联在随即的战争中就不会将新征召且未加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而这些新兵极大充实了德国的战果,所以战争初期和中期德国的交换比打得非常好看,但随着苏军经历各次大战的锤炼,红军的指挥官和士兵的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从1944年开始两军的交换比就不是那么悬殊了,德军的损失慢慢地开始大于苏军。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第二次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苏军以八万人的损失,历时五天收复了德军耗时二百五十多天才占领的塞瓦斯托波尔,歼灭德军十四万人。

以大纵深理论指导的红军,对德军展开了十次斯大林突击,依靠灵活转用机动兵力,在苏德战线的十个方向先后实施的一系列不间断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十次突击给予德军歼灭性的打击,解放了几乎全部沦陷国土,把战场推到了国境之外,苏德战线由4450公里缩短到2250公里;德军共损失16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6700 辆、火炮和迫击炮2.8 万门、飞机1.2 万架。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苏联的十次斯大林突击无论是战役的组织密度还有战争结果相比较1941年的闪电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苏军是败而不溃,德军却彻底丧失翻盘的机会,一直被动挨打直至灭亡。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十次斯大林突击给予德国毁灭性的打击


四、德国发动二战依靠的是大半个欧洲的战略资源,而非孤军奋战

德国在二战的表现被吹嘘成单挑世界几大强国,而真相是德国伙同一帮仆从国小弟跟美英苏三大强国互殴。战争爆发初期,德国已经占领并消化世界第六工业强国捷克斯诺伐克,吞并了奥地利;不列颠空战时德国依然占领世界第五工业强国——法国;巴巴罗萨实施后,德国基本征服除了英伦三岛的整个欧洲,欧洲历来就是世界的工业中心,集中了世界将近一半的财富和资源,此时德国实力相对美英苏联合则势均力敌,相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国家,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德国挑战美英苏的底气所在,并不是网友意淫的那般,德国以一国之力对抗美英苏四年之久。如果德国只依靠本土力量发动二战,战争根本不用打到1945年,因为美英苏三国中的任何一国综合国力都是碾压德国的。

事实上德国本土的实力是非常有限的,本土综合实力只能算得上是二流国家的水平,比法国本土实力稍强,相比英国本土实力没有优势,相比较苏联,德国的综合实力相差的就更大了。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德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底气就是基本征服了整个欧洲


第一、德国本土资源有限

二战德国本土面积比英国稍大,比法国小,比苏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德国本土战略纵深狭小,一旦开战首战不胜就没有退却的余地,是经不住强大兵团的突击。它的自然资源相当匮乏,尤其是各种军事工业的资源极为稀缺,如石油,铁矿等,如果不是征服并应用整个欧洲的资源,德国根本无力开动战争机器。另外德国人口基数小,仅仅在本土征兵,德国本土人口六千多万,德军规模是很难超过六百万,二战苏联人口两亿多,兵力一千万,占比仅为二十分之一。事实上,德军二战动员了一千七百多万人,很明显,德国的征服地和仆从国给予德军强大的兵员补给。如果仅仅依靠德国本土力量,且苏联的大雷雨计划先于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红军一两次突击估计就能平推整个德国。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Me262虽然先进却无法压制P51野马战斗机


第二、德军军事实力相比较盟国没有优势

德军最强大兵种是陆军,但是陆军实力比不上苏联红军,百分之八十的德国陆军投入东线,结果被苏联歼灭或者俘虏。德国陆军论单兵作战力不如日军,论指挥官能力不如巴顿、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以及朱可夫。空军不如英国皇家空军,在不列颠之战被英国人以少胜多,柏林还多次被英国空军空袭,沿海的“海狮计划”登录设施也遭轰炸损失殆尽。德国海军实力就更不用提了,明显不如英美,只能干些袭击商船的勾当,随着盟军的反潜技术的提升,德国海军潜艇在战争后期基本豪无作为。就是同重视陆军发展的苏联相比,德国海军实力仍不及红海军。

第三、德国的工业实力强于英法,弱于美苏

一战后德国的工业实力依然是仅次于美国,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萧条,苏联则趁西方国家技术和资金转移的机会迅速崛起,用了两个五年计划仅仅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的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超过了德英法,仅次于美国。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工业产值(相当于当今的GDP)。战争打得是后勤补给,拼的就是以经济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德国仅以第三工业强国的地位同时挑战美苏,无异于以卵击石,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战争指挥艺术都是花拳绣腿。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没有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很难在苏联身上讨到便宜


第四、德国的军事科技和盟国相比并没有优势

二战中德国的各种黑科技和精良的装备令人时常称道,殊不知盟国的科技和装备比德国拥有更多的优势。战争初期,法军面对德国的装甲部队毫无招架之功,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军的坦克甚至比德国的还要先进,法军并不是败于装备上,而是败于作战思维和绥靖政策上。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军之所以以少胜多倚赖的就是领先于德军装备的战斗机和预警设施——雷达。其中英国空军的喷火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军的BF109,雷达方面英国相比较德国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德国引以为傲的陆军装甲部队,在苏德战争初期遭遇了著名的“T34危机”,就是德国当时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在苏联T34和KV坦克面前都已经过时。鉴于此,德军开始研发新一代主战坦克,才有了后来仿制T34的黑豹坦克和重型虎式坦克。这两型坦克同样被德粉大吹特吹,被认为是德国先进科技和装备的代表之一,实际上研发黑豹和虎式同样性能坦克的技术并不可能为德国独有,只是德国在单纯的追求质量而不顾性价比的执著度远胜盟国而已,世人皆知黑豹和虎式坦克的战斗力和故障率是成正比的。德国人的错误冷战时期苏联同样犯过,典型的作品就是Su27战机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美国同期装备,但是实用性远不如美国产品。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T34中型坦克具有与虎式重型坦克一搏的实力


导弹技术最早出自德国,但它也只是站在巨人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肩上实现的,虽然是划时代意义,却没有什么军用价值,只能袭击一下平民目标,除了造成一些恐慌之外于战局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作用。还有Me262喷气式战斗机,虽然早于英国的流星式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性能却不如对手,就是对战P51野马这等螺旋桨战斗机也没有什么大的优势,而且故障频出。

综合说来,二战时期的德国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二流强国,国力强于法国日本,但远逊于英美苏。即便是后来基本征服整个欧洲后实力大增,但是与苏联的较量中逐渐落入下风,其战争结果甚至不如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三帝国在三大强国的打击下只坚持了三年就轰然倒塌,而志愿军坚持了三年,以新中国孱弱的国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逼退至三八线,两者对比高下立判。所以第三帝国的强大也只是后世人中的好事者吹嘘而成的,绝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恐怖。

二战时期的德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盟军的科技实力德国难以向其项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