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如果沒有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劉備會放徐庶離開嗎?為什麼?

大馬哈魚12


當然會的。

元直走馬薦諸葛

玄德立馬於林畔,看徐庶乘馬與從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將奈何?”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正望間,忽見徐庶拍馬而回。玄德曰:“元直復回,莫非無去意乎?”遂欣然拍馬向前迎問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三國演義》

此事發生在劉表死後,蔡夫人獻荊州給曹操,劉備未能得到荊州,退居新野。曹仁領大軍前來攻打,誓要踏平新野,劉備在水鏡先生處得以與徐庶結識,在徐庶幫助下大敗曹仁,取得襄樊城。

曹仁敗退許昌後,曹操向程昱詢問得知劉備是得到了徐庶的幫助,瞭解到徐庶非常孝順後,幫了他母親威脅徐庶離開劉備來許昌幫助自己,於是就有了這出“元直走馬薦諸葛”。《三國演義》中寫的很清楚,劉備已經放徐庶離開,是在離開的路上徐庶撥馬而歸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行事

隆中對中有提到“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為劉備樹立一個高大的影響,即使徐庶從未幫過他,他也不會去殺害一個名士來拉低自己的聲望,所以哪怕是徐庶去幫助自己死對頭曹操,劉備也不可能做出在徐庶離開的路上去派人截殺的事情,相反為防止意外發生,劉備或許還會派人保護下徐庶,讓他在路上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

而在更尊重歷史的《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也有提到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徐庶推薦諸葛亮是在感覺劉備人不錯後發生的,沒有走馬薦諸葛這會事兒。綜上,徐庶即使未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會放他離開的。


星途史話


徐庶如果沒推薦諸葛亮,劉備會放徐庶走嗎?



這問題可笑,明明是徐庶走到半路,想起劉備恩惠,這麼一走了之,有點不太妥當,雖然也知道諸葛亮的志向,是淡泊名利,樂享田園,還是忍不住,不顧可能的怒懟,返回臥龍崗,極力勸說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雖然最終碰一鼻子灰,徐庶仍無怨無悔,自認倒黴,並沒有發啥脾氣,默默前往許都,尋找老母。



當然,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沒有水鏡的神秘,故弄玄虛,是徐庶先推薦諸葛亮的。看《三國志.先主傳》:【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這裡說的是,劉備屯紮新野時,徐庶投奔劉備,受到劉備器重,徐庶給劉備推薦好朋友諸葛亮,劉備說,那你叫他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志向遠大,不是隨便能叫就來的,需要上門禮請。於是,劉備先後前往臥龍崗三次,才請來了諸葛亮,成就一段傳頌千古的君臣佳話。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後來,徐庶還曾經主動來過,還不是一次,是兩次。第一次是曹操派徐庶,前來當說客,勸說劉備主動歸順,徐庶明知以劉備志向,這是絕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仍不推辭,就是為了再會劉備,以及老朋友諸葛亮。三人相見,寒暄已畢,徐庶告辭時,劉備曾欲留徐庶效力,徐庶回覆說 : “如今某若不回,空惹人恥笑,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為設一謀。公有臥龍輔佐,何愁大業不成?庶請辭”。




在此情況下,劉備不好再挽留,事實上,徐庶在曹營,次後不但沒出過好主意,到是幫了一些倒忙。比如第二次,赤壁之戰前夕,徐庶識破龐統的連環計,為了脫離戰場,徐庶故意讓心腹散佈謠言,說西涼馬騰、韓遂就要攻打關中,曹操不放心,派人回救時,徐庶積極請戰,曹操就派徐庶、臧霸帶三千兵,星夜前往散關,把守隘口。這些時候,劉備都沒有強行留置徐庶。因為強人所難,似乎不是劉備行事風格。比如,諸葛亮曾勸劉備,乘劉表病逝取荊州,龐統也曾勸劉備,在涪關宴會上,殺掉劉璋,都被劉備拒絕了。所以,徐庶如果沒推薦諸葛亮,劉備不會知道諸葛亮,徐庶已經走曹操那裡,只剩下徐庶會不會重新返回,不存在劉備會不會放徐庶走的問題。


流譽後


《三國演義》中,有“徐元直走馬薦諸葛”的故事,說的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用計軟禁,模仿徐母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將徐元直誆騙到了許都。徐庶不忍離開劉備,但為了盡孝而不得不辭別英主。

徐庶打馬離去,劉備十分不捨,在馬上翹首觀望。不見了徐庶身影,劉備便叫隨從砍掉樹木,說這片林子遮擋了我目送元直。正當劉備依依不捨之時,徐庶卻回來了。劉備以為徐庶改變了主意,徐庶卻說,老母相招不得不去,因為走得太匆忙,忘記了一件大事。

徐庶所說的大事,就是給劉備推薦諸葛亮。交代完這就事情,徐元直唯恐諸葛亮不願意出山,還專程到臥龍崗打了個轉,叮囑孔明輔佐劉備。沒想到,卻遭到諸葛亮一通搶白。徐庶羞愧滿面,轉投許都而去。

羅貫中妙筆生花,這段故事寫得極其精彩。遺憾的是,徐元直並不是正史中的徐庶,走馬薦諸葛故事的所有情節幾乎都是虛構的。

徐庶是什麼時候舉薦諸葛亮的

本回答導語中,便提到了徐庶走馬薦諸葛這件事,很明顯,即便是虛構的故事,也是劉備放行之後,徐元直回馬推薦的諸葛亮。所以,似乎也就不存在題主問題,如果徐庶沒有推薦諸葛亮,便有可能走不脫的事。但是,若從正史看,卻又不是這麼回事了。正史中劉備放徐庶,卻倒與推薦諸葛亮有關。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徐庶進曹營的情節十分簡單:劉表去世後,曹操進兵荊州,劉琮聞知,便派使臣去曹營請降。駐紮在樊城的劉備聽說這件事,便領兵南下:

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原來,徐庶還沒有離開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出山了。以陳壽的記載來看,諸葛亮排在徐庶之前,應當是第一軍師,徐庶退居其後。更為重要的是,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是在劉表去世之後,荊州歸於曹操之前。

《三國志》中說,徐庶的母親大概也在劉備軍中,母子倆在一起。劉備南下時,是“率眾”而出,與後來“攜民渡江”是一回事。曹操追擊劉備,亂軍之中俘獲了徐庶的母親。曹操也沒有偽造徐母的親筆書信使詐,而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所獲,從而主動的舍劉備而去。陳壽沒有寫劉備是否不捨,大概是成全了徐元直,任他前往曹營盡孝罷。

那麼,徐庶有沒有推薦過諸葛亮呢?這個倒是有。但是,卻不是在徐庶離開之時,而是在新野遇到劉備的時候,就向劉玄德薦賢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徐庶在新野見到了劉備,便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敷衍了一句,那就請他一起來吧。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於是,劉備去了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劉備一見諸葛亮,便領教了《隆中對》。一回到新野,就把自己與諸葛亮的關係視為“魚水”。當時,徐庶尚在,肯定要腿而居其次了。

從正史的記載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才得此大才。這也說明徐庶是一個很有心胸之人,明明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比他高,卻還很負責任的舉薦賢能。由此想到後來的龐統,為人孤傲,稍微得勢,便露出與諸葛亮爭高低的跡象。徐庶若繼續留在劉備這邊,恐怕會成為諸葛亮非常得力的助手,也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劉備為何放走徐庶

從《三國志》的記載看,劉備放走徐庶,與諸葛亮有關。假若此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劉備在最危急的關頭,恐怕不會輕易放掉一個軍師。即便是要放,似乎也會挽留一番,過了困難時期再放徐庶走。這種可能當然不能排除,但從陳壽的記載來看,另一種可能更合乎情理,那就是徐庶推薦諸葛亮,諸葛亮也已經出山,劉備得了一個更厲害的軍師,便放徐庶進了曹營。

徐庶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很精彩,一出場就氣度不凡。劉備駐紮新野時,一人於街市上“葛巾布袍,皂絛烏履,長歌而來”。這個人的歌吸引了劉備,便想到水鏡先生提到的臥龍鳳雛,於是,就把此人請進了縣衙。一番談論後,劉備得知此人名叫單福,因所論甚高,劉備便任命他為軍師。

不久,曹仁、李典率領呂翔、呂曠共三萬兵馬來攻取樊城。單福用計,大敗曹仁,趙雲、張飛分別斬殺呂曠、呂翔。李典兵敗回曹營,曹操立即意識到,劉備軍中得了高人。曹仁證實,這場戰鬥對方的謀劃者是一個名叫單福的人。曹操不知此人,程昱說,這個人不叫單福,真名叫徐庶,並說:

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嘗為人報仇殺人,披髮塗面而走,為吏所獲;問其姓名不答,吏乃縛於車上,擊鼓行於市,今市人識之,雖有識者不敢言,而同伴竊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嘗與司馬徽談論。

曹操問,這個人的才能與程先生比,如何?程昱答道:“十倍於昱。”於是,曹操極想得到徐庶,便設計軟禁了徐母,把徐庶誆騙進了曹營。

程昱的這段話,不見於《三國志》,而是引用裴松之的《魏略》。《魏略》可不可信,另當別論,但在徐庶打敗曹仁這件事情上,卻與《三國志》一樣,並無記載。因而,程昱在《三國演義》中說,徐庶的才能勝過自己十倍,也是不可靠的,完全是為徐庶進曹營做的鋪墊。

查閱《三國志·魏書·夏侯曹傳》,在曹仁的記載中,根本就沒有與李典一同去攻打駐紮在樊城的劉備這一節。同時,李典的傳記中,也沒有相關記載。上文講到的諸葛亮傳記,同樣沒有徐庶樊城擊敗曹仁的事。也就是說,徐庶到新野見劉備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舉薦諸葛亮。大概是徐庶的才能並不如《三國演義》所誇張的那樣,所以,劉備在得到諸葛亮的前提下,兼顧兩面,便放走了徐庶。

也就是說,劉備認為,徐庶的才能很一般,留下了也沒有多大意義,不如成全其孝義之名。這大概應當是徐庶順利離開劉備,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那麼,徐庶的才能到底如何呢?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講到,孔明少年時代在即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很清高,只與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有很深的交往,這兩人也很佩服孔明,說他確實有管仲、樂毅之才。這是正史中,唯一提到的徐元直到新野前的事情,至於程昱所言,是裴松之的《魏略》而並不見諸《三國志》。

裴松之說,諸葛亮除了與崔州平、徐庶交往密切外,還與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一起遊學,這三人學業也很不錯,但諸葛亮卻“獨觀其大略”,對三人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諸葛亮料事如神,這三人後來的成就果然不能與諸葛亮相比。徐庶去了曹操那裡,一直沒有音訊,曹丕篡漢做了皇帝,定年號黃初。此時,《魏略》中才提到徐庶的情況,曹丕任用他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中郎將這個官銜講得簡單點,就是介於將軍與校尉之間的一個武職。御史中丞在曹魏時期,其職責是糾彈百官朝儀,與此前此後的御史中丞官職責與職權不太一樣,並不是御史臺的長官,級別大概沒有超過諸葛亮所言的刺史郡守。

無論從官職來看,還是史書對徐庶的重視程度來看,《三國演義》明顯的誇大了徐元直的才能。以徐庶的表現來評判,陳昱說徐庶之才勝自己十倍,是羅貫中的誇張之詞,純粹是為故事服務的。

《三國演義》說,徐庶不得不去曹操帳下,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發下誓言,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果然,書中除了在赤壁之戰前與龐統商議退身之策時,按照龐士元的建議,散佈西涼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消息。然後,主動去曹操那裡請求去鎮守散關。曹操採納了徐庶的建議,與臧霸兩人帶兵前往,逃脫了赤壁之禍。從此,書中便再沒有徐庶的事情了。

羅貫中這樣寫徐庶,後來演繹成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實,徐庶在三國時期表現平平,連陳壽都沒有專門為他立傳。裴松之不服,在《魏略》中講了一大段徐庶的故事,但依然是沒有多少可以書寫的歷史。

從後來徐庶任職情況來分析,徐元直去了曹操那裡,肯定是發言了的,否則,就不會在曹丕手下做官。試想,三國時期的人才十分緊缺,誰又會浪費資源養一個閒人呢?裴松之引注《崔氏譜》,也為徐元直定了調,其才能只能做到刺史郡守而已。陳壽的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曹操不是因為徐庶有才便軟禁了徐母,而是把徐母當做了樊城百姓抓了去。古代人口缺乏,這等“俘虜”不需做大量的移民工作,便能增加戶籍,曹操抓徐庶母親再平常不過。徐庶是因為母親在曹操那裡,為了盡孝而“自投羅網”的。徐母也沒有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因為徐庶的明珠暗投而自盡。同樣,徐庶在劉備手下似乎也並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主臣之間的知遇之恩還沒到那種程度。因而,雙方更無約定,也不會產生相互之間的信譽約束,徐庶發不發言,都不涉及道德人品問題。

所以,徐庶一定是要發言的,曹丕的官印絕不會那麼不值錢,讓一個裝聾作啞的人擔任御史中丞。也因為如此,即便是徐庶沒有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有可能放行。

綜上所述,徐庶無論推不推薦諸葛亮,劉備都會放他走。這其中,除了劉備的仁心外,還有徐庶的才能並不一定為劉備所欣賞的緣故。


綠野萍蹤01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徐庶如果沒有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劉備會放徐庶離開嗎?劉備肯定會放徐庶離開的,這明顯是演義裡的橋段。在荊州的時候,徐庶化名單福去投靠劉備,被劉備拜為軍師,並在新野助劉備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用計奪了樊城。劉備對徐庶更加器重,曹操聽聞劉備新得一軍師,才能十倍於比程昱,就想要把徐庶據為己有,於是在謀士程昱的建議先把徐庶母親騙到許昌,再模仿徐母的筆跡作書給徐庶,讓徐庶背棄劉備來投曹操。

徐庶收到書信後,得知老母被曹操所困,心急如焚要去往許昌見老母親,劉備也知徐庶是至孝之人,答應讓徐庶前往許昌。雖然孫乾極力主張劉備不要放徐庶離去,但劉備素來仁義,還是放徐庶離開了。徐庶離開前,向劉備推薦了南陽臥龍崗的諸葛亮,這也是“徐庶走馬薦諸葛”的由來。這是演義裡的內容,那麼正史又是如何的呢?

正史記載在徐庶先是舉薦諸葛亮,再是徐母被曹軍俘獲,最後徐庶離開劉備去投曹操

《三國志諸葛亮》記載,徐庶是劉備駐紮在新野時去投靠的,並且受到劉備的器重。在新野的時候,徐庶想劉備推薦才能比自己更強的臥龍諸葛亮,劉備當時很敷衍,表示讓諸葛亮與徐庶一塊拜見。徐庶見狀表示了諸葛亮非一般人,而不是隨意就可以徵召來的,還建議劉備最好親自屈尊去拜訪。

由此可見諸葛亮是由徐庶推薦的,當時曹操並未南下,劉備還是駐紮新野的,於是就有了後面的“三顧茅廬”,劉備去請諸葛亮,諸葛亮也就跟隨著劉備出山了。

再往後,曹操南下征討荊州,劉表病故,劉表幼子劉琮向曹操請求投降。劉備在樊城聽到這一消息後,趕忙率領樊城的軍隊、百姓向南行進,諸葛亮與徐庶一同隨行。劉備在當陽長坂被曹軍追上擊敗後,曹軍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只得辭離劉備,他以手指心說:“我本想與將軍一起謀劃王霸大業,是憑著這顆心。現在失去了老母,這顆心亂糟糟的,對將軍的大事不再會有什麼幫助了,請您允許我即此告別。”於是前往曹操那裡。

這裡很好的與演義區分開來了,徐庶先是舉薦諸葛亮,再是劉備攜民渡江時徐母被曹軍俘獲,最後徐庶與劉備訣別。那麼劉備為何會放徐庶離開呢?

1.徐庶是孝子,古時非常看重孝道,兩漢時期很多人也是通過舉孝廉入仕,徐庶見老母被敵人所俘獲,不去營救母親,是不孝的,所以徐庶必須離開。劉備也是仁義之君,見到徐庶這麼孝順,也有成全之心。

2.劉備自身處境堪憂,徐庶非常有才能謀略,但徐庶的心因為母親被抓也不在這裡了,劉備縱然不捨,但強留也毫無意義,劉備當時在當陽受創,據《江表傳》記載劉備想逃往蒼梧投靠吳巨,自己的未來都沒有著落,何必再拉一個孝子跟隨在左右呢?

3.諸葛亮的才能更甚於徐庶。劉備在草廬三顧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已經明確給劉備提供了極具可行的《隆中對》,但徐庶跟隨劉備期間並未有何謀劃,劉備有見異思遷的想法,包括後來的法正與龐統,劉備得到兩人後,更加重用法正和龐統,把諸葛亮晾在一邊,這就是劉備的權謀和用人之術。徐庶既然要離開,就要他離開好了,因為當時劉備已有了如魚得水的諸葛亮了。

對於徐庶這樣一個孝子的行為,劉備是贊同的。對於一個心思不在劉備陣營的,劉備也是歡迎他離開的,至於演義裡劉備多次不捨徐庶離開,只不過是為了表現劉備的仁義以及不捨得這麼優秀的謀士離開自己而去投靠敵對的陣營裡面。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遇到徐庶以後,是劉備事業崛起的新時期。可是同時劉備也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挑戰,當時新野被燒,劉備攜民渡江,老婆、孩子、兄弟全都被打散了。

這個時候徐庶向劉備提出辭呈,我想劉備是認可的。一家公司已經到了破產清算的地步了,你還指望著員工跟著你繼續混?你連員工的社保都交不起,拿什麼承諾他們的未來呢?

01人生起落的過程,也是篩選團隊成員的過程。

劉備的人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早在徐州的時候,劉備就曾經成為過一方諸侯,手下兵馬五六萬,甚至敢跟曹操叫板。

當時陳圭陳登父子,一直追隨著劉備。可是曹操擊敗劉備以後,陳圭陳登父子果斷背棄了劉備,轉而投向曹操。

這不是人家的錯,你劉備一敗塗地,而人家曹操手握天子和雄兵數十萬,瞎子也知道選擇誰,所以陳登這樣的人才,也被排除出了劉備的創業團隊。

  1. 不過這一次的落難,也使得劉備更加堅信兄弟之間的感情。關羽、張飛包括趙雲,對劉備絕對是赤膽忠心。尤其是關羽,就算投降了曹操,也願意放棄所有功名利祿,千里尋兄。
  2. 糜竺糜芳兄弟,在這個時候對劉備依舊不離不棄,可見他們也是合格的團隊成員。只有這幫人重新回到劉備身邊,劉備才能有想法繼續創業。
  3. 火燒新野的時候也是一樣,當初蒯家和劉備的關係非常好。他們家也是人才輩出,其中蒯越、蒯良是劉表的謀士,智勇雙全。結果劉備落難後,他們蒯家基本都選擇投降了曹操,唯獨蒯越的侄兒蒯祺依舊留在劉備身邊,成為了劉備創業團隊中的一員。

當時劉備帶著10萬百姓一起渡江,躲避曹操的追殺,嚴重拖慢了逃跑的進程。徐庶肯定不止一次勸說過劉備,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劉備心裡想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應該就是捨不得百姓被曹操屠城。可是他將自己的文武大臣們也都置身於危險之中。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國志》

在這種情況下,徐庶選擇離開,那就是放棄了劉備創業團隊成員的身份。我們必須要理解徐庶,因為換你比他走得還要快。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忠義無雙的。

02徐庶就算不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沒有理由留下人家。

在演義中,有這麼一段,徐庶的老母親被曹操挾持,所以他不得不選擇離開。臨走前,劉備對他是依依不捨。

後來徐庶跑回來給劉備推薦了人才諸葛亮,這才放心離去。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消息,也就不再堅持留住徐庶了。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演義》

而實際上,諸葛亮和徐庶曾經一起共事過,即使他是徐庶推薦的,也不是在徐庶走的時候推薦的。

而且徐庶走的原因和時間不對,徐庶不是因為老母被曹操挾持而走,而是因為火燒新野以後,找不到老母,心亂如麻之下,選擇北上尋母的。那麼他的老母就一定北上了嗎?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徐庶離開劉備的藉口罷了。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來招降使君,乃假買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計。”玄德欲留徐庶。庶謝曰:“某若不還,恐惹人笑。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為設一謀,公有臥龍輔佐,何愁大業不成。庶請辭。”玄德不敢強留。---《三國演義》

雖然這是事實,可是演義裡的情節的確非常精彩。不僅彰顯了諸葛亮的高深,也體現了徐庶的忠義。那麼如果徐庶不推薦諸葛亮,劉備就不放他走了嗎?

當然不可能,不管徐庶有沒有推薦新的人才,落敗的劉備,都沒有理由干涉徐庶的自由,原因有三。

  1. 第一,劉備自身創業失敗,已經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交社保了。他哪裡還會舔著臉,繼續講述企業文化,讓大家憑藉一股精神留下來呢?
  2. 第二,徐庶就算被強行留下,他也會心生抱怨。人家的理由是老母丟了,你劉備不放他走,豈不是導致徐庶揹負不孝之名?
  3. 第三,劉備強留徐庶也沒什麼作用,畢竟公司快倒閉了,而且徐庶在心生抱怨的情況,不會獻出一計,跟進曹營一樣。就算獻計,可能也是害自己的毒計,還不如放了。

人才的心不在這家公司了,要麼是受了委屈,要麼是錢給的不夠。其實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公司要倒閉了。既如此,為何還要強求呢?

03徐庶認為自己有腦子有才華,遠大前程不能耽誤在劉備這裡。

徐庶對自己的職業是有規劃的,期初輔佐劉備,那是看出了劉備有雄才大略,將來可以成就大業。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三國志》

可是當時有雄才大略的諸侯非常多,曹操、孫權、馬超、劉璋這些人都可以說是一方雄主。劉備不是唯一一個,但是卻是最弱小的一個。

為此徐庶雖然加入了劉備集團,卻一直在觀望。本打算兢兢業業好好為劉備建功立業的,可惜劉備經營能力不善,導致公司瀕臨破產。

  1. 不少人都收拾東西回家了,賠償金也是一分都拿不到,不少人還在咒罵劉備。在這種情況下,徐庶給劉備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份辭職報告,並且鞠了一躬才走,這已經是夠意思的了。
  2. 徐庶終於明白,光有雄心壯志還不夠,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放眼天下,曹操絕對是績優股,雖然上升空間有限,但是可以在裡面熬出名堂來,而且持有比較穩妥。
  3. 劉備這一支瀕臨停盤的潛力股,可能會一直這麼潛下去了。在劉備這裡,徐庶實現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他的離開,是明智之選。

徐庶到了曹操那裡,雖然不是創業團隊之一,拿不到原始股。但是他可以過上穩定的日子,憑藉自己的才智,逐漸成為集團的重要人物。

總結:諸葛亮的選擇,未必就真的有徐庶好。

現在我們看諸葛亮從一而終,從劉備落魄時就跟著他,一直到劉備做了皇帝,諸葛亮始終不離不棄。甚至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還是盡心盡力地輔佐他的兒子。

從而諸葛亮為自己贏得了千古名相的美名,同時進入了文武雙廟,贏得了生前身後名。相比較而言,徐庶的名氣就太小了,到了曹魏基本上是被埋沒了。

可是我們能說諸葛亮的選擇就一定比徐庶的好嗎?當然不能。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徐庶不願跟著劉備東奔西走,食不果腹。所以他選擇安逸的生活,進入曹操集團。

而諸葛亮是個有闖勁的人,安逸的生活反而不適合他,所以他選擇跟隨劉備創業。這本身就沒有好與不好之分,畢竟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江湖小曉生


徐庶如果不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會讓他走,因為徐庶的母親在曹操大營,徐庶不能安心在劉備這裡。古語有:強扭的瓜不甜!徐庶到曹營也不會為曹操出謀劃策,在赤壁之戰中,徐庶已經看破諸葛亮要用火燒曹操大船的計謀,但是沒有言語。


隱者康司馬


劉備這一輩子真是不容易,創業剛剛開始,好不容易得了徐庶這樣的大謀士,幫他運籌帷幄,出謀劃策,結果要被曹操算計走,心情肯定是複雜的。

其實,徐庶推薦諸葛亮前,劉備已經決定要放走徐庶了,不僅放,還要熱烈歡送。這是為什麼呢?

失一人而得天下人心。

徐庶老母被曹操扣押,徐庶不往則老母命危。

徐庶和劉備均處在兩難境地。

劉備若強留徐庶,徐庶擔不孝之名,自己則留不仁之名,恐天下人恥笑。

劉備最終決定送走徐庶,成人之美。

劉備自己則落個仁義之名。

仁義當頭,何愁天下英雄不慕名而來。

這本人才戰略的賬,劉備算得明白。

後來臥龍、鳳雛歸於帳下,亦得益於此。

以往,劉備也有放走英雄的先例。

想當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謙,趙雲帶兵來援,劉備對這員武將十分欣賞,和趙雲結下深厚友誼,但當時趙雲還在公孫瓚手下做事,出於道義考慮,劉備並未強留。

劉備作為爭霸天下的雄主,以得人心為首要,失一隅而謀天下,還是令人佩服的。


微山秋水


劉備是以仁義著稱,曾對關羽丶張飛說:當今天下曹操最為梟雄,他奸詐,我就要仁義;他愛殺人,我就要善待人。大忠大奸,立馬凸現。

關羽當既抱拳發誓:吾仍浪跡天涯,四海為家。今日幸遇劉皇叔匡扶漢室,誓死追隨,萬死不辭!

後來徐庶因老母被拘,無奈棄劉奔曹。張飛欲路上攔截,不能洩密啊。劉備轉而望關羽,關羽對張飛說:阿弟,曹操不仁,皇叔大哥不能不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成全吧。

在徐庶轉身欲離之時,仍會感激劉備恩遇,大叫一聲:劉皇叔,我師兄司馬徽邀你一見。揮淚而別。

劉關張一顧司馬徽,司環顧左右,悄悄對劉備說:伏龍丶風雛,只要得一,可以定天下。

後來劉備還是要三顧茅廬,再回老路。


夏雨風


我覺得徐庶就算沒舉薦諸葛亮,劉備也會放走徐庶的(原因如下)

1.徐庶已經求劉備放他去許昌救母,且劉備已經答應,徐庶剛走不久主動回來舉薦諸葛亮的 劉備自己答應的不得不放。

2.徐庶是個大孝子,古代孝子是很受人尊敬的,所以劉備尊敬他

3.徐庶臨走言,此生不為曹操獻一謀一計,劉備非常相信徐庶的為人,赤壁之戰時徐庶就看出來,孫劉聯盟會用火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瞬間kiss


一,當時提倡孝道,劉備愛民如子,推崇仁孝,兵敗勢危之季都不願丟棄百姓,何況朋友母被挾身危。

二,劉備雖惜戀人才,而後又有三請諸葛之舉,但從不強行,僅憑自願,為君深知時不能為,而強為之,於事無益,於稷無補後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一謀不設’”為證。

三,這正是劉備人仁,和曹操的奸詐形象之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