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善和儉樹新風 團結進步潤梨鄉

——金川縣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側記

■龍清燕

三月的金川春意盎然,金川河谷梨花盛開,藏寨、碉樓掩映在梨樹間,儼然人間仙境。行走在高山、河谷,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農業產業蓬勃發展;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梨鄉大地孕育著春的希望……一幅村美、業興、人和的畫卷徐徐展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這幅畫卷的主題色彩。

黨建引領——

築牢民族團結進步的中堅核心

在金川縣咯爾鄉復興村七社的盤山路上,筆者看到村民楊開會一家正在地裡施肥、種玉米。

“正當疫情關鍵時期,我們的玉米種子是縣文聯的聯繫人張定健幫忙買的。自2018年張定健聯繫我們家後,他幫我們出謀劃策發展養殖業,他就是我們家的親戚。”楊開會說道。

張定健是金川縣文聯的工作人員,2018年,金川縣開展聯百村幫千戶進萬家活動,張定健被指定聯繫咯爾鄉復興村23戶村民,楊開會就是其中的一家。此後,張定健通過走訪,全面瞭解並掌握聯繫對象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意願等,幫助聯繫對象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重點,完善發展舉措,並幫助聯繫戶解決實際困難。此外,他還根據聯繫對象實際,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聽得懂的語言,把中央、省委、州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政策法規講給群眾聽,把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實情況反饋給群眾。

張定健幫扶聯繫23戶村民只是金川縣黨建引領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川縣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紮實開展“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聯百村幫千戶進萬家、“黨員思想體檢”系列活動,讓村裡的大情小事有人管、村民的困難有人幫、脫貧致富有人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體現,黨支部成為群眾的依靠,黨員成為群眾的主心骨。目前,全縣3699名在職幹部全覆蓋聯繫109個村、2528戶貧困戶、13863戶非貧困戶,廣泛結對認親,深入排憂解難,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黨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不斷增強。

弘揚美德——

標註民族團結進步的心靈座標

走進咯爾鄉德勝村,一個大大的“德”字映入眼簾,這是德勝村的一張閃亮“名片”,也是該村的治村理念——以德為勝。

據村黨支部書記劉再瓊介紹,以前德勝村是金川縣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問題村”,村裡將“孝、善、和、儉”納入村規民約後,通過幹部作風轉變帶動民風轉變,以群眾最易接受的“孝”文化為突破口,將“孝為先、善為上、和為貴、儉為美”作為家風、新風、時尚,如今的德勝村是遠近聞名的“孝德村”,民族團結之花在這裡絢麗綻放。

按月給長壽老人“發工資”,年滿90歲的老人每月發放1000元“工資”,每增長一歲“月工資”增加100元;年滿100歲的老人“月工資”2000元,百歲以上每增長一歲“月工資”再增加200元。

全縣寺廟僧尼積極參與“孝德金川”活動,自覺愛國愛教、持戒守法,堅定不移維護團結、立場堅定反對分裂,教化信教群眾牢固樹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團結進步價值觀。

……

據悉,金川縣把弘揚“孝善和儉”中華傳統美德打造成“孝德金川”活動,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載體,標註了社會價值觀念座標,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社會認同。

樹立模範——

激發民族團結進步的催化功能

“你看,這座城牆是用藏族原始工藝修砌而成的,用山上的片石,加上黃泥,一層層壓得很緊實。”在安寧鎮乾隆御碑前,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做講解。他的語言詼諧生動,口述歷史中穿插著傳說故事,參觀者聽得津津有味。

這位老人名叫張詩茂,是金川縣第一個文化歷史講解員。作為民間學者,張詩茂痴迷於對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並發表了很多研究文章,被稱為金川的“文化名片”。十幾年來,張詩茂以追夢文學的熱情和奉獻家鄉的赤誠,傳播乾隆皇帝兩徵金川的典故,宣講黨委、政府的“好聲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唱響新時代民族團結的和諧讚歌。2019年,張詩茂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截至目前,金川縣創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21個,創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先進)單位71個,創建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先進)單位161個;國家級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1人,省、州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和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9個,州級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人。

近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金川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藏、羌、回、漢等各族兒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孝善和儉”中華傳統美德,在梨鄉大地播撒“共同團結奮進、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團結進步種子,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競相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