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思想 興文化 育產業 樹新風——合水縣北頭村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引言

近年來,合水縣段家集鄉北頭村圍繞“根”在文化,做好思想宣傳發動,開展政策宣講,轉變陳舊觀念;圍繞“美”在環境,實施“三大革命”,改變村容村貌,打造綠水青山;圍繞“富”在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行利益聯結,促進農民增收;圍繞“好”在民風,選樹一批鄉賢能人,發揮引領作用,推進移風易俗;圍繞“重”在管理,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團結動員群眾,提高治理能力。

合水縣段家集鄉北頭村群眾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蘋果、畜牧未形成規模,群眾小農意識嚴重,思想觀念保守,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普遍存在,村民文化素質不高,精神文化空虛,制約了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奔小康步伐。為此,該村積極探索村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厚植家風,培育民風,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整村脫貧退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圍繞“根”在文化,做好思想宣傳發動,開展政策宣講,轉變陳舊觀念。農村小農思想佔據主流,天價彩禮、攀比之風盛行,歸根結底是文化短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沒有跟上物質財富積累的步伐。為此,該村結合村情實際,充分整合現有資源,依託村級陣地建設、現代矮化密植示範園建設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建成了一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館(隴東地坑院民俗館),一社(內置金融合作社),一園(農耕文化體驗園),一中心(黨員黨性體檢中心),一長廊(千米文化宣傳長廊),一平臺(“村村享”智慧鄉村平臺),選聘了村醫、致富帶頭人、鄉賢能人、青年志願者等宣講隊伍,形成了可看、可聽、可學的新時代精神文明宣傳體系,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增強文明意識,強化實踐養成。積極開展“好媳婦”“好公婆”“好家風”“教子有方家庭”等評先選優活動,以評促學,讓廣大群眾在參與活動中看到比較、受到教育、改進理念。同時,發揮“扶貧戒懶超市”、“金融合作社”的激勵作用,對孝老愛親、勤儉節約、鄰里和睦的群眾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紅白事簡辦、革除陋習的群眾授予榮譽證書,通過物質獎勵到精神激勵雙向促進,使廣大群眾學有樣、行有範,民風和諧,鄰里和睦。

圍繞“美”在環境,實施“三大革命”,改變村容村貌,打造綠水青山。人們提起農村,首先想起的是到處亂堆的柴草,春季漫天飛舞的廢舊地膜以及臭氣熏天的土旱廁,人們內心深處的鄉愁記憶缺乏美麗的環境支撐。為此,鄉黨委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美麗鄉村創建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融合於消除農村視覺貧困當中,融合於留住美麗鄉愁當中,以北頭村為中心,精心打造“羅段路”特色民俗文化旅遊風情線,通過綠樹花廊、種菜養花、小微景觀、住宅外立面改造整治村容村貌。以“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風貌革命”為重點,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建成衛生廁所100戶,投放垃圾桶200多個,初步實現了“垃圾不落地、鄉村更美麗”的目標。設立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落實農戶三包責任制,扭轉農村生活陋習,初步形成了人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良好局面。

圍繞“富”在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行利益聯結,促進農民增收。長期以來,該村農業產業效益低下,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佔比較少,種地成為食之無味、丟之可惜的“雞肋”。為破解產業發展瓶頸,村黨支部通過反覆討論,決定走一產帶二、三產,黨建+產業,產業+旅遊的村級經濟發展思路,走企業、黨支部、農戶三方合作,企業抓經營、黨支部抓監督、農戶入股享分紅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搶抓“331+”產業發展的政策紅利,培育“331+”產業發展合作社2個,組建了合水縣隴塬生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高標準建成了500畝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入股貧困戶67戶,輻射帶動全村200多戶群眾發展蘋果產業,貧困戶年可獲得入股分紅1000元,村集體年可獲得分紅5萬元以上。規範提高了合水縣陽光養殖生態專業合作社,建成標準化羊舍3棟4000平方米,安裝自動清糞、飲水、消毒等設施,養殖湖羊1000多隻,入股貧困戶265戶,年為貧困戶分紅40多萬元。兩個合作社採取果園託管、訂單種植等多種措施與群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群眾種植的玉米、產生的秸稈由養殖合作社用作青貯飼料,實現了農副產品就地出售、消化。與此同時,村黨支部搶抓國家就業扶貧的政策機遇,把培訓機構請進來,組織群眾走進來,參加電焊、家政、汽車駕駛等實用技術培訓的群眾達到200人以上並全部取得了技能證書,就業部門及時提供外出務工信息,將一批批農民通過技能培訓“扶上馬”,讓他們憑藉技能闖天下。通過產業、勞務的雙輪驅動,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快速增長,群眾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圍繞“好”在民風,選樹一批鄉賢能人,發揮引領作用,推進移風易俗。村黨支部深深的認識到,民風是一個地方最靚麗的名片,如果民風好了,村風也會跟著改變,群眾自然就會奔向致富的快車道。為此,北頭村把鄉賢能人帶動作為推進民風轉變的關鍵一招,親自登門拜訪,為他們發放聘書,擔任村內家事調解員,政策宣講員,成立村紅白理事會,由村內德高望重者擔任理事長,動員戶族之間成立宗族理事會,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用賢能者引領落後者。重點圍繞紅白理事、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紅白理事會和宗族理事會提前出面,制止群眾索要高價彩禮,徹底改變群眾“彩禮要的高家人有面子”的錯誤觀念,村黨支部還採取發佈紅黑榜的形式獎勵民風向好村民,引導群眾參與移風易俗。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北頭村群眾累計捐款7650元,捐物62件(箱、袋),口罩120個,充分體現了村風、民風有了顯著轉變。

圍繞“重”在管理,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團結動員群眾,提高治理能力。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力量根在支部,黨支部這個“火車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培養一支政治品格好、帶富能力強的村“兩委”班子和黨員致富帶頭人。在經過大量前期論證、考察、調研的基礎上,整合村級陣地建設項目,在北頭村投資170萬元,新建上下二層20間498平方米村級活動陣地一處,利用“醫學思維”和“科學思維”設置了“7+X”體檢指標,開發了黨員黨性體檢系統,成功開闢了科學、精準的黨員管理教育新途徑,建成了黨員黨性體檢中心,經常性的為黨員開展黨性體檢,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村黨支部針對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群眾感情、服務群眾方面的問題,開展“黨員一句話承諾”活動,為群眾幫辦事實,提高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與此同時,村黨支部通過集體資產出租、光伏發電扶貧分紅、入股合作社分紅等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使村“兩委”既有人幹事也有錢辦事,基層黨支部凝聚力、執政力和帶富能力顯著增強。

啟示與思考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一環,沒有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從北頭村“五個圍繞”的大力實施來看,該村村風民風正在逐漸建立,過去的陳規陋習正在逐漸扭轉;基層黨支部凝聚力、執政力和帶富能力顯著增強;村裡環境美了,有了支柱產業,群眾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