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立人達人”,作為管理者,立人達人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論語使者王蔚


《論語》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是,自己想要成功,所以要理解別人想成功的心理,也儘量幫助別人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要理解別人也有這種心理,所以要理解別人。

考慮問題要由己及人。

孔夫子的學說最終是為了“治國平天下”。

幾千年的中華史,正驗證了其偉大與不朽!

所以,也是今天的管理者的必修課。

第一,管理者要做好表率,“修身,則道立”。

以身作則,注重形象禮儀,遵守規章制度。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第二,從言語上尊重員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肯定優秀的,鼓勵有潛力的,管理者有人氣,美譽自然能吸引世界各地人才。

第三,從報酬上重視人才,厚待人才,對德才兼備者,“尊其位,重其祿”,則人才必然會為其謀而忠。

第四,管理者處事沉穩,多聽多看,少言,鼓勵群策群力。發現疑慮,不足,先自我批評,主動承擔責任。

如《論語》結語,做到“尊五美,摒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論語》全書都是經典不朽之言,今人當孜孜勤學,尤其管理者。



耀寶緣


我認為“立人達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天更多的體現在管理領域的思想和方法上。

一、立人達人,要求管理者立場上“仁愛”

子貢曰: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子貢說:“假若有一個人,能給民眾很多好處,而且能幫助大眾,這人怎麼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德,簡直是聖德了!堯、舜大概都難以做到呢!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幫助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能夠從身邊的事實中找到例子一步步去做,這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

在孔子看來,一個仁愛的人,一定是善於為別人著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孔子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這些都是孔子關於“仁”的基本主張,也是社會基本倫理準則,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立仁達人成為成語,是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位。

仁愛是有底線的,愛要有意義,就不能濫愛,否則,就會成為東郭先生那樣的濫好人了,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他贊成寬容而不縱容,比如有的人德行不夠,無論你怎麼以仁愛去感化,他也難以修成正果,到頭來還是一個惡人,你能以德報怨嗎?“強者自救,聖人救人”,只能讓法律去制裁。

儒家思想很豐富,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仁愛是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仁愛就是寬仁慈愛,是一種愛護同情的感情。

孔子把“忠恕之道”作為實現仁的根本路徑,尊重他人選擇的自由,不把自已之所不欲加於人。“忠恕”即是將我心推人心,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今天我們通過“一帶一路”向世界延伸,實現世界的共利、共贏、共治,不正包含著仁愛的思想嗎?

二、立人達人,要求管理者方法上“仁愛”

老子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道德經》第67章)

老子說他有三件寶貝,其中一件就是慈愛。擁有慈愛才能勇敢,捨棄慈愛只求勇敢,就會走向滅亡,用慈愛來作戰就能取得勝利。用慈愛來防守就能堅固。上天所要救助的,必定會用慈愛來保護。

其實,仁愛根系中國傳統文化,像甘露一樣從天降下塵世,它不但把幸福給與被愛的人,也同樣把幸福給與施愛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儒家要我們仁者愛人,佛家要我們以慈悲為懷,墨家要我們兼愛,道家說貴生的道理。

仁愛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證。仁愛能能揚善除惡,趨利避害。

孔子說:“君子不憂不懼。”仁愛的人,行的是善,是助人為樂,內省不疚,心自然安穩和寧靜。惡人行的是惡,是做虧心事,一切都在憂煩中,一切都在害怕中。

以善良應用於商業合作競爭,就是競合,即雙贏共享。獲得的利益,並不與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博弈雙方存在雙贏共享。

仁愛致富,根系中國傳統文化。比如本世紀許許多多優秀華人企業家: “經營之神”王永慶、“遊樂賭王”林梧桐、“澳門賭王”何鴻燊、“紅色資本家”霍英東、“鯊膽鉅商”鄭裕彤、“菸草大王陳永栽”、“華人首富”李嘉誠等等。

他們擁有走遍世界的法寶——包容、開拓、拼搏、誠信和博愛,這是他們的成功所在!

以仁愛修身,能塑造有美德、有品位的品質,能提升使精神成熟、心靈豐盈的境界。

以仁愛應用於人際交往,人與人之間就充滿善意與親和,樂善好施。能激勵人們奉獻愛心,能消除內耗,造就一個和平,安定,幸福的交往環境。

全聚德有一個“欲擒故縱,人才全聚”的真實案例,說的就是運用仁愛方法。

80年代,北京的一家全聚德發現,近一個時期,烤鴨總是丟失,是什麼原因呢?通過暗中佈置監視設備,發現是一名在剛20多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大師傅所為。領導開會研究,怎麼處置呢?

按一般慣例,可以曝光和報官,給他判個盜竊罪。但管理者們考慮,他也許是一念之差,因為他的的愛人下崗,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吃飯、要讀書,家負擔很重。

管理者們想出了欲擒故縱的計謀,讓他既認識到錯誤,以後又不能再犯,又幫助他解決家庭的問題。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幾位高層的領導,秘密地埋伏在倉庫的周圍。當這個大師傅晚上又拿著兩隻烤鴨從倉庫出來的時候,他們一擁而上……場面一片混亂。其中一個領導說,大師傅你真是我們的好員工啊,你不僅趕走了盜賊,又奪回了國家的財產,我們要開全體職工大會表揚你。

接下來,真的召開了表彰大會。大師傅得到了表揚,工會還給他生活補助。這件事,大師傅心裡知道,這是領導給了他一個改錯的機會,是一種寬容,是仁愛。在未來的工作中,他始終用全部的身心精力,用全部的智慧和能力將功折罪。

這一故事,從一個側面對全聚德“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文化,作了很好的解讀。

用仁愛去感化,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雙贏效果,這是頂尖的謀略。

三、立人達人,要求管理者制度上“仁愛”

麥克斯韋爾(Maxwell)的五層領導力,其內涵就包括仁愛的思想。這五層領導力從下往上依次分別是:職位、認同、生產、立人、巔峰。

任正非的領導力不管在哪個層次上,體現的就是企業制度上的平等與仁愛。

華為從創立之初就探索一種勞動者普遍持股的制度,用“勞動者創造財富”的價值觀凝聚團隊。

到2016年6月底,華為有8.45萬名員工股東,佔有98.60%的股份,創始人任正非僅佔有1.4%。無任何外部財務股東,也是全球500強企業中極少數的未上市公司,華為的股東具有“勞動者+資本人”的雙棲特徵。

我認為,平等和仁愛文化,是華為擁有強大的內部凝聚力的核心機制,即所謂“人人做老闆,共同打天下”。 華為共享制度實驗的根本是企業價值觀的假定。20年前,華為就在嘗試探索如何為“知本家”定位,嘗試一種“人才僱傭資本”的實驗。

華為的領導層認為,在當代,勞動者、尤其是知識勞動者是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第一競爭力,因此企業的價值分配要先於和優於向勞動者傾斜。

基於這樣的原則,過去28年,華為員工平均年收入之和與股東所得的比例是3:1。中國有句格言: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就是對資本與勞動者動態關係的精闢總結。

華為在過往的近30年,依靠合作—共享的制度創新,構建了一個17萬人的利益—責任共同體,並在此之上,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中高層核心骨幹為基礎的命運共同體,和由一批高層管理者、科學家組成的使命共同體,這是華為賴以成功的根本要素。

立人達人,貴在仁愛。“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和是非標準,也是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上的依據,仁愛還是一種智慧與方法。


風過無痕攝有痕


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化長河中,儒家文化思想更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也提出很多優秀的思想,比如“聖人”孔子所講“立人達人”,就蘊含著為人處世,治國安邦的大智慧。

“立人達人”的出處及含義

“立人達人”出處《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是孔子在回答子貢“一個人救濟百姓,幫助人民的人是否稱之為“仁”?意思就是“

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自己想要建功立業,也要幫助他人建功立業;自己想要地位顯赫,也幫助他人地位顯赫。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可以推己及人,我們就可以說已經找到仁道的方法了。

“立人達人”對管理者的啟發——企業文化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一個優秀的企業也一定重視自己的企業文化。“立人達人”所蘊含的大智慧,就如同康熙皇上悟出的“仁德之治”才是治國安邦之道。啟發管理者要注重“仁德”,把“仁德之道”提現到企業文化中,讓每個人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在一個充滿著“仁”的環境中。

“立人達人”對管理者的啟發——企業管理

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要做的一定是讓這個團隊不斷地走向成功,不斷地走向輝煌。就如同“立人達人”所蘊含的道理,管理者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一定要有仁愛之心,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和能力幫助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不斷的完善和提高。正所謂“百川入海”,合理地匯聚他們每個人的力量,變成整個團隊的力量,從而實現最終目標——團隊的成功和輝煌!

“立人達人”個人感悟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政”,古往今來,細數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社會,但凡出現國泰民安,四海昇平的朝代,無不是當代統治者實行“仁政”。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一名優秀的統治者,只有保證“水”的充足與平靜,自己的“船”才能駛得更加平穩和遙遠。


春夏秋冬L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出自於《論語·雍也》。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藏傳佛教中度母的“度”是度化的意思,與儒家思想中的立人達人相似。

二十一度母之首為綠度母,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全稱聖救度母。

能救八種苦難,如 獅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又稱“救八難度母”。

綠度母慈祥莊嚴,右腿向下舒展,踏在蓮花上表示隨時準備起身救度苦難眾生,如慈愛的母親一般,拯救鍾愛的孩子,右手施願印,象徵施予一切眾生無畏,慈悲滿願,左手置於胸前,作三寶印,此法功德,增財富、壽命、福報、子息增長。

綠 是春天的顏色,代表萬物生生不息的滋長之氣,蘊含一片新生的契機。

供奉綠度母有護持婦女幼兒的功德,本尊心咒具足一切息增懷誅之功用,消除一切眾生的煩惱痛苦,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求。母是德行,是以母性的厚德之道與本源的根性,來表現大千世界的涵容心。



靜一號普洱茶


此文出自《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可以稱之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只有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樂於助人,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作為管理職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要注重自己能力的培養,管理者自身如果能力不行,遇到困難因能力瓶頸,使勁渾身解數都不能解決,又怎麼帶自己的隊伍衝鋒陷陣。

第二:要打造一流企業隊伍,身為其中領頭羊要儘可能關注羊群中每一隻羊的動向,能力高德行好可讓其擔任重要崗位,能力不佳儘可能幫助提升其成長,讓整個團隊的能力穩步提升,為企業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第三:在幫助團隊成長的過程中,自己的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提升,構成良性循環,即“可謂仁之方也已”。


嚕嚕jj1


何謂:“立人達人”?出自《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人之方也已”!“立人達人”在管理者體系有著絕對性的意義,但他是全方位的泛指。不是個體意義上的特指。首先你要明白,管理者指是個泛指。從宏觀上來講:是兩個作用職能,1,對內化解各種矛盾。2,對外協調好各種關係。至於從微觀角度工作細化,多達幾十種。如何做好這些事,這就是管理水平的高和低的區別了。這就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和應對經驗了。好的管理者,即有宏觀上的博學多才,又有一定範圍的專業知識儲備,兼有豁達容人的胸懷,又有一顆公正廉明的心。俗話說:目中有人,能有路。心中有愛,能有度。“宰相肚裡能撐船”,“心底無私天地寬”,就是這個道理。“立人達人”實際上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給別人付出就是給自己鋪路。付出就有回報。其實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的歷史。“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關係。無處不在。儒家的“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道家的“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釋家的“慈悲為懷”的內涵理念。無一不詮釋了“立人達人”思想內涵,和行為準則。但到具體的管理者,如何真正達到“立人達人”的水準要做到以下四點:小事情論風格;大事情講原則;急事看魄力;難事顯擔當。還要處理好勢、事、世的關係。


WangWei8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 思想出自《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解釋意思為: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體體現。一個仁愛的人,是一個以“博施濟眾”為己任的人,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實力。如果自己沒有站穩,又談何把別人扶起來。

擴展資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原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一一(《論語·雍也》)

譯文:子貢問孔子:“如果有人非常地博有,騰達,並且能夠賙濟眾人,救濟民眾。這個人怎麼樣?可以稱為仁嗎?”

孔子說:“豈止是仁,必須可以是聖啊!堯舜二帝也因為不能做到博施濟眾而感到愧對於民呀!可以稱之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只有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樂於助人,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立人達人”通俗講就是“立人先立己,達人先達己。”作為管理者如果正確理解這句話,那就是:“如果你想管理好別人,首先你的先管理好你自己,如果你想讓你的下屬有成績,首先你自己要先做出榜樣。”

如果說有需要具體到哪些方面,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想管理好別人,首先得有管理好自己的能力!一個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的人,是做不好一個管理者的!

首先,我覺得需要管理好自己時間觀,你要求別人遲到早退,首先你的自己做到;

其次,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態度,高標準、嚴要求,“日清日畢,日清日高”。嚴是愛,寬是害;

最後,要講“仁德”,要有“成人達己”的胸懷。

古人云:“一屋不掃,可以掃天下。”做好一個管理者,一定要先修好自己的品德行操


博勤董老師


作為企業管理者,我覺得“立人達人”最主要應該體現在人才管理方面。企業競爭的實質,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作為管理者,只有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職位上,才能發揮人才的最大效用。

一個人只有覺得這份工作,我喜歡做,而且確實也能做得不錯,他才會持續不斷地驅動自己去做。再者,身為員工,只有他覺得企業管理者的為人、目標和我的方向是一致的,他才會把管理者的目標當做自己奮鬥的目標,對自己有高標準的要求,才能高效甚至超標地完成管理的目標。

所以“立人達人”,最應該在企業人才管理這方面,這樣管理者才能省心、省力,又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應該體現在企業資源管理這方面。在同級職員中,要做到資源分配的公平公正。這樣做在極大程度上了,減少了辦公室內鬥的現象,讓員工的最大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會消耗到辦公室的政治中。還有一定要設立一目瞭然的績效考核標準,最好每一項都能有準確的數字衡量。這樣作為管理者,才能把好的資源給與好的員工,讓有限的資源發生無限大的效用。

最後,就是企業文化。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很多企業連自己的經營核心理念是什麼都不知道,企業文化就只能淪為喊口號。再者,把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的方方面面,是需要長期地作為也是一件非常費精力的事。

如果你想對這方面有深入的瞭解,可以拜讀下《基業長青》這本書。





精神食糧餵養者


個人愚見:

1,作為管理者,首要身正,其次業有所長,此為“立人”。

2,管理者的成就是通過下屬達成的,日常在業務層面“授業解惑”,使下屬“成才”,即為“達人”。

3,自覺而覺他,僅在“業”上“達人”也許只是表面,若能在“精神”和“修為”層面影響下屬,使下屬能“覺知”,此為“達人”的更高境界,即“借事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