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了扶蘇的兒子子嬰沒有殺?

歷史一書生


血腥秦朝

始皇帝三十七年(西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沙丘。秦始皇死後,皇子胡亥繼承了秦始皇的皇位,是為中國歷史上的秦二世。

關於秦二世為什麼得以繼承皇位,近年來歷史學界分歧較大:因為按照《史記》記載,胡亥得以上臺,是因為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合謀,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秦始皇臨終前留下詔書,皇位由扶蘇繼承,李斯和趙高擔心扶蘇上臺後,自己的日子會不好過,於是篡改詔書,逼死扶蘇。


但是,近年來,隨著一批秦漢時期的史料出土,關於秦始皇臨終前的遺命,則變得撲朔迷離了:根據出土的西漢竹簡《趙正書》記載,秦始皇臨終前,並沒有考慮過讓扶蘇繼位,而是直接確立讓胡亥做自己的皇位繼承者。

不過,不管胡亥是通過《史記》所記載的方式得位,還是通過《趙正書》的方式,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胡亥做皇帝以後,誅殺了秦始皇其餘在世的子女——從這點,讓人感受到了秦朝的血腥。

子嬰之謎

秦二世在位三年後,被趙高所殺。之後子嬰做了秦王,四十餘天后,劉邦大軍進入咸陽,自此,秦滅亡。

而子嬰本身,也是一個充滿謎團的人物。

根據《史記》記載,趙高準備立子嬰為秦王,最終被子嬰暗殺;但是《趙正書》則記載,趙高殺害秦二世以後,大將章邯發兵回朝,誅殺了趙高滿門。對比這兩種記載,個人感覺,《趙正書》的可信度,要相對高一些——畢竟暗殺一個權臣並非容易的事情,搞了一輩子陰謀的趙高,也絕非是輕易可以被暗殺的。

而不論是《史記》還是《趙正書》,都有關於子嬰勸諫秦二世的內容。有學者認為,子嬰是扶蘇的兒子,胡亥的侄兒。因此,對於胡亥誅殺扶蘇,但是卻沒有危害子嬰這一現象表示費解。而根據史料,子嬰能勸諫秦二世,並且還沒有觸怒秦二世的記載來看,關於子嬰是扶蘇的兒子的說法,有些經不起推敲。


因為倘若子嬰是扶蘇之子,那麼扶蘇被胡亥以秦始皇的名義誅殺,子嬰就屬於罪臣之子,身為罪臣之子,避嫌、遠離朝政尚且來不及,又安能勸諫秦二世,並且不被秦二世所迫害?

此外,西周以來,宗法制度已經深入人心。秦二世當皇帝的元年,就有陳勝以公子扶蘇的名義起來反對秦二世。並且從這段記錄可以看出,民間的陳勝尚且知道胡亥得位不正,朝廷中的人物,又怎麼會不知道?倘若子嬰是扶蘇的兒子,那麼,為什麼沒有反對李斯、趙高的勢力,以擁護宗法制、要求扶蘇的兒子繼位為名,出來推翻胡亥?即便朝廷中沒有這樣的勢力,但是卻不妨礙趙高、李斯等人防患於未然,誅殺子嬰。

因此,子嬰的身世,堪稱未解之謎。

子嬰到底何許人也?

關於子嬰是扶蘇之子的說法,出自後世文人的臆測。兩漢史料中,並沒有關於子嬰具體身世的說法。而根據史料記載,子嬰在謀殺趙高的時候,曾經和兩個兒子進行謀劃。能參與謀殺策劃活動的,至少應該在十六歲左右(太小容易把事情搞砸),因此按照時間推算,子嬰年紀再小,在當時也需要三十多歲。而這個年紀,比扶蘇大致上小不了多少。



從時間線上,我們可以推測出:子嬰並非扶蘇之子。

而從子嬰做了秦王的角度來說,以及年紀上推算,子嬰可能是這樣的身份:子嬰只是秦朝宗室子弟,而且距離秦始皇關係較近,但是,正常的宗法制度下,不可能對胡亥繼位構成威脅的距離(因此,胡亥沒有誅殺子嬰)——當然,這個宗室子弟,可能是秦始皇的侄兒,胡亥的堂兄弟,或者秦始皇的堂兄弟。


藤樹先生



秦二世胡亥誅殺兄弟姐妹時,如果主動服誅。妻兒可免死。如果負隅頑抗,或者逃脫者。妻兒要被滅門。

在胡亥的兄弟中,可以確定的是,長子扶蘇和公子高的妻兒沒有被株連。

扶蘇主動自殺。使妻兒免受株連。

公子高被已逃脫。擔心株連妻兒。便向秦二世上書。稱只要不株連妻兒。自己願意為先帝陪葬。秦二世大悅。還重賞了公子高。

扶蘇和公子高做到了韓非子之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楊朱學派


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害死了所有兄弟姐妹,其中有名有姓的有:公子扶蘇、公子將閭,而為了避免迫害而情願殉葬秦始皇的有公子高。

據司馬遷記載:胡亥以秦始皇名義命公子扶蘇自盡後,在杜郵公開處死了公子十二人,公主六人,被迫自盡的有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自願殉葬的有公子高一人。


子嬰身世之謎

自司馬遷開始,大部分史書都認為子嬰為公子扶蘇之子,但這種說法在現代社會,經過對史料的研究,已經可以否決掉了。

首先,從年齡來推斷,秦始皇去世時五十一歲,就算他十五歲生長子扶蘇,那到扶蘇去世時最多三十六歲,如果扶蘇也是十五歲生子嬰的話,到子嬰繼位為秦三世的時候也不過二十一歲。

到子嬰十五歲生下兩個兒子的話,他們最多也不過六七歲,可子嬰曾與這兩個兒子商量刺殺趙高的事宜,要知道刺殺權臣是一件極度危險而極需隱秘的事,子嬰不太可能把這內容和兩個六歲的兒子說。

此外,胡亥大肆屠殺兄弟姐妹的同時,順帶把他們的後代(也就是胡亥的子侄)也給殺了,“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於咸陽市,……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如果子嬰真的是扶蘇的兒子的話,胡亥怎麼可能放過他,畢竟扶蘇才是胡亥最有力的對手,斬草不除根,不符合胡亥、趙高等人的性格。


此外還有另外三種說法:子嬰乃秦始皇的弟弟(這種說法在我大學時十分流行);子嬰乃胡亥長兄,秦始皇長子(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否決);子嬰乃秦始皇弟弟的兒子(我個人比較認同這種說法)。

因為子嬰曾向胡亥進言不要殺蒙恬、蒙毅兄弟,可胡亥不聽,可見在公元前210年的時候(秦始皇去世當年),子嬰已經有一定的年齡和能力,在朝廷上有不小的話語權了。

而從前面也可以看出,胡亥所殺的都是對他皇位有威脅的:蒙氏兄弟,馮去疾、馮劫兄弟,李斯一家,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家人。可偏偏沒殺子嬰,即使是胡亥沒想到,難道趙高也沒想到嗎?

所以子嬰應該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胡亥的堂兄,他離皇位較遠,對胡亥的皇位影響不大。司馬遷所記載的:“(趙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這裡的“兄”指的是堂兄,而不是親兄。(這也有疑惑,主要在於“兄子公子嬰”五個字,有沒有可能是司馬遷刻錯了,乃“兄公子子嬰”才對)。

至於後面趙高立子嬰為秦王,也是為了讓王位順利過渡到自己手上而已。從這也可以看出,子嬰應該和秦始皇的關係比較遠,才能被趙高選中,用來做王位更替的橋樑。

也就是因為子嬰不在秦始皇一系裡面,所以胡亥和趙高都沒把他放在心上,也就不需要去特別處理子嬰了。



一貳一橙


想要弄清楚秦二世為什麼不殺子嬰,就要先弄明白子嬰的身世。“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這句話是很多人認為子嬰是扶蘇兒子的依據。從秦始皇去世的年齡來推算,扶蘇自殺的時候已經30多歲,有一個成年的兒子也很正常。不過胡亥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下得去手,怎麼會放過自己競爭對手成年的兒子呢?從這一點來看的話,子嬰應該不是扶蘇的兒子。

很多人其實誤解了這句話,秦始皇的兒子有很多,胡亥是小兒子,也就是說胡亥的兄長有多個。子嬰即使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也不一定就是扶蘇的兒子。假如是胡亥平常的兄長的兒子,對於胡亥的威脅也不大,不殺子嬰也很正常。這裡面有一個一點,子嬰在胡亥殺害兄弟姐妹的時候,曾經出來阻止過胡亥。如果子嬰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不可能有機會站出來阻止胡亥,因此子嬰的血緣關係可能和胡亥比較偏遠。

子嬰很可能只是秦朝的宗室,並不是秦始皇的後代,因此才能夠在胡亥的大屠殺中倖存下來。同樣有史料記載,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趙姬只有秦始皇一個兒子,但是秦莊襄王並不是只有秦始皇一個兒子,子嬰可能是秦始皇的異母弟弟。如果是這樣,那麼子嬰能夠倖存下來就很好解釋了。

這樣看的話,子嬰極有可能是胡亥的叔叔,秦莊襄王的兒子。從他的事蹟來看,子嬰並不是扶蘇的兒子,也不是秦始皇的兒子。正是因為血緣關係的疏遠,子嬰才能倖存下來,並且在胡亥屠殺秦始皇兒子的時候出言相勸。


史海泛舟擺渡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巡遊過程中,病死於沙丘。胡亥和趙高、李斯的密謀秘不發喪,偽造秦始皇詔書,立胡亥為太子,迫令在北方蒙恬軍中的皇長子扶蘇自殺。

回到咸陽後,胡亥登基為帝。為進一步鞏固帝位,胡亥藉故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但子嬰不在殺戮之例,可見子嬰並不是扶蘇之子,也不是始皇之子。

前207年,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那麼,子嬰到底是什麼身份呢,既能逃過胡亥的殺戮,又能被趙高立為秦王呢? 綜合種類史料分析,子嬰最大的可能,應該是胡亥的遠支的堂兄弟。這樣既能在胡亥殺戮兄弟姐妹時,進行勸諫而不被殺戮,因為他不對胡亥的皇位構成威脅。又能在趙高逼死胡亥後,被立為秦王,因為他有皇室血統。



林城布衣10001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說明一個問題,子嬰不是扶蘇之子,也許正因為他不是扶蘇之子,所以才躲過了被殺的劫難。

胡亥在趙高和李斯合謀後,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用矯詔賜死了扶蘇,立胡亥為帝,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在登上帝位後,聽信趙高讒言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姊妹都殺掉了,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趙高獨攬大權,胡亥也成了傀儡皇帝,在荒淫殘暴,歌舞昇平中度過了他三年的帝王生活,最後還是被趙高指示使他女婿咸陽令閻樂逼殺而亡。

胡亥死後,趙高立子嬰為帝,人稱秦三世,後改稱秦王。子嬰在登上帝位後第五天就和他兩個兒子一起誅殺了趙高。大家注意了,子嬰是和他兩個兒子一起殺死趙高的,我想此時他兒子也起碼有十來歲吧。

雖然在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扶蘇和子嬰出生的時間,但我們知道公元前210秦始皇病死沙丘的時候也不到50歲,就算他生育早,扶蘇最多也就是30來歲吧,再說子嬰在殺死趙高的時候是和他兩個兒子一起,那這樣推斷子嬰也有30來歲吧,扶蘇跟子嬰年紀相差不大,所以子嬰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關於這個話題,歷史上爭論很多,那子嬰到底是誰的兒子呢?既然他能夠繼承皇位,是贏氏血脈肯定不會有錯。有很多人認為他是秦始皇的小弟弟,因為在封建帝王家庭,侄子比叔叔大的也很常見。唐高宗李治就比他叔叔滕王李元嬰還大幾歲。但史書有明確記載秦始皇只有一個弟弟成蟜,所以說子嬰不是秦始皇的弟弟。當然他也不可能是扶蘇胡亥的兄弟,如果是他們的兄弟,肯定也逃不出胡亥的殺戮。

既然不是秦始皇的弟弟,又不是扶蘇胡亥的兄弟,那子嬰到底是誰呢?子嬰的存在肯定影響不到胡亥的帝位,由此可以推斷他有可能是胡亥的堂兄弟或表兄弟。這樣理解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子嬰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兒子。他和胡亥是堂兄弟關係,所以胡亥沒有殺掉他,在胡亥被趙高逼殺後,也只有子嬰適合這個帝位。






史道驛站x


子嬰在中國歷史上,是謎一樣的存在。關於他的身上,有很多種說法。我們今天就來揭一下子嬰的底細吧。

大家都知道,秦朝經過兩代皇帝而亡國。

第一個就是秦始皇,第二個就是秦二世胡亥。

可是,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被趙高給殺害之後,他又立了子嬰為王。難道這個子嬰不算是秦國的皇帝嗎?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個概念,秦始皇和胡亥,他們兩個都是大秦帝國的皇帝,他們擁有的地盤是天下。

可是,到了子嬰上臺的時候,秦朝擁有的僅僅就是關中之地了。

那時候六國的後人,都又開始紛紛復國了,而且項羽還打了鉅鹿之戰,劉邦就要殺到了關中來了。

即使是關中之地,在這個時候,也都快要不保了。

所以,這時候即位的子嬰,肯定不能叫天子了,他只能叫秦王,這也是為什麼說秦朝經歷了兩代人,而亡國的原因。

那麼這個子嬰到底是什麼身份呢?為什麼秦二世去世之後,趙高要讓子嬰即位當秦王呢?

秦二世胡亥即位當皇帝之後,他就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給腰斬了。

也就是說在胡亥去世之後,秦始皇就算是絕後了。這時候給胡亥血脈最接近的人,也只有子嬰了。

關於子嬰的身份,歷史學家總共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是扶蘇的兒子。

第二種是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之所以會有這兩種說法,是因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都沒有弄明白,子嬰的身份到底怎麼回事?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推測一下子嬰的身份的。

大家都知道胡亥在繼承皇位之後,他就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給殺死了。扶蘇更是胡亥最大的威脅,所以,胡亥在篡位之前,最先殺掉的就是扶蘇。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老話叫做斬草除根,胡亥和趙高都是野心家,他們在殺了扶蘇之後,不可能留下扶蘇的兒子的。

還有就是,胡亥去世之後,若是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趙高這個殺了扶蘇的兇手,就不可能找扶蘇的兒子來當秦王了。

若是子嬰當了秦王之後,肯定會給自己的父親報仇的。所以,通過這一點來推測,子嬰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那麼子嬰不是扶蘇的兒子,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了。

秦始皇去世的時候,他的年紀是五十歲,秦始皇去世大概兩年的時間,大秦就亡在了胡亥的手裡,也就是說那時候即使秦始皇活著,也只有五十二歲。

當初趙高要讓子嬰當秦王的時候,子嬰是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他們如何來對付趙高。這也就是說當時的子嬰的兒子,已經成年了。

只有成年了的人,才會被父親叫去商議事情。所以說那時候的子嬰的年齡,應該是在四十歲上下。

只有四十歲上下的人,才有可能有兩個成年的兒子。

所以說五十二歲的秦始皇,有個四十歲左右的孫子,肯定是不可能的。恰恰五十二歲的秦始皇,有個四十歲上下的弟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子嬰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你說這個推理對不對。

所以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和趙高當初不殺他,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那時候的皇位都是,父子相傳和弟弟的關係不大。


史學達人


子嬰最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 秦始皇49歲去世。歷史上沒有扶蘇年紀的記載。但可以推算,就算秦始皇15歲就生扶蘇,扶蘇這時候不到35歲。扶蘇也15歲生兒子,“子嬰”這時19歲。“子嬰”也15歲生兒子,兒子4歲。 《史記》上有明確記載:子嬰上位後是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如何除去趙高。19歲的“子嬰”在怎麼也不可能有兩個可以商量大事的兒子。 所以,子嬰絕對不是扶蘇的兒子。 秦二世上位不正,自己心裡慌。就不進殺光自己的兄弟,連姐妹也沒放過。1976年10月年,秦陵考古隊在上焦村附近發現了一組陪葬墓,共17座,其中8座被髮掘。這些墓葬等級很高,八座墳墓中有七座有人的骨頭,另一座有銅劍。這七塊骨頭被鑑定為五個男性和兩個女性。這些骨頭很亂。有的從四肢分開,有的從頭骨和軀幹分開,有的在頭骨上有箭頭。這與史書所記載秦二世殺兄事實相符。 這胡亥啊,消滅了對於自己皇權有威脅的人,但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沒有人作為皇權的屏障。不久自己也就被除去了。 子嬰也不太可能是秦二世的兄長。秦二世都殺紅了眼,連姐妹都沒放過,怎麼會放過一個兄長? 子嬰最可能的是近支宗室。他本來沒有機會染指皇位,自然也就沒必要除去。按照子嬰除去趙高與兩個兒子商量這個記載,子嬰年紀在35歲以上比較符合。子嬰在秦二世要殺蒙氏兄弟的時候還敢直言進諫,可見他有一定的威望。 《史記》中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的記載。這裡的兄,可不可能是堂兄。就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年紀和扶蘇相仿。自然也是秦二世的兄。


米奇78095207


子嬰,趙高逼宮殺死秦二世,大秦帝國最後垂死掙扎僅四十六天的最後一位秦王。

子嬰的出身史書記載不詳,有的說子嬰是秦始皇長公子扶蘇的兒子,也有的說是秦始皇的弟弟。但我比較贊同的是子嬰是嬴政之母趙姬與嫪毐所生,究竟誰是他爹趙姬要不知道的話估計沒人清楚,當然在這裡不重要。大家知道,嬴政之母趙姬成為太后後後宮淫亂,喜歡男寵。嫪毐受秦相呂不韋之託,假扮公里的太監後將嫪毐送進了宮中,在宮中與趙姬私通。深的趙姬的寵信後,還被封為了長信侯,後來與趙姬私生下二子。


在這二子之中是否有一子是子嬰呢?在《李斯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召始皇弟子嬰,受之璽”,當然可以理解為秦始皇的弟弟子嬰,同時便可理解趙姬所生即使不是一個爹也是弟兄兩個,同母異父嘛!如果子嬰是趙姬與嫪毐所生,那麼下面的事便可順利成章。

既然子嬰是趙姬與嫪毐的私生子,雖說也是嬴政的弟弟。但子嬰身上沒有一點贏氏宗族的血!那麼一開始秦始皇駕崩,秦二世胡亥繼位之時,子嬰便和著帝位沒有一點關係了。因為你子嬰說白了就是個外人,其身份地位和現在孃家人基本上是一個級別。

這樣一來子嬰對秦二世胡亥的威脅也就幾乎不用考慮了,在秦二世受趙高的蠱惑下,對大臣及贏氏皇族血脈兄弟姊妹麾下屠刀時,子嬰能安然逃過死難也就不以為奇了!

以上是我個人愚見,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有喜歡的可以關注!謝謝大家的支持!


原love瓊1


關於秦二世與扶蘇的種種恩怨,以及他隱藏秦始皇的死期,秘而不發,用一車鹹魚掩藏機密,更矯詔立自己為太子,以此登上皇帝寶座,各種記載,主要見於司馬遷的《史記》之中。

但《史記》的各種史料是司馬遷廣泛收集官方典藏以及民間傳說,裡面既有真實的舊事,也有各種不靠譜的傳說,甚至還有各種神奇怪異的封建迷信。

即使是同一篇本紀中,司馬遷行文前後矛盾的地方,也多不勝數。

一、子嬰到底是不是扶蘇之子

在秦始皇本紀中,司馬遷記載了秦二世胡亥被殺後,趙高等人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許多人便認為,二世之兄指的便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那麼公子嬰理所當然便是扶蘇之子。

但事實上,這種推測並不準確,在這篇秦始皇本紀中,便可以找到反駁的理由。

子嬰被推為秦王后,他與自己的兒子一起密謀,認為趙高圖謀不軌,雖然殺了胡亥而推舉他做皇帝,私下裡卻早已經跟楚國人有約定,要來盡秦朝宗室,自己稱王關中。推子嬰做皇帝,不過是找個替罪羊出頭,好一網打盡。

看到這裡,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子嬰跟自己的兒子商量大事,那麼他的兒子至少也是十二三歲的少年,甚至年齡會更大,怎麼也不會是孩童甚至嬰幼兒。

如果以古人十二三歲結婚生子的狀況來推算,此時的子嬰,至少也是二十五六歲的成年人。

而此時剛被誅殺的胡亥多少歲呢?胡亥二十一歲當皇帝,死時是二世三年,也就是剛過去兩年,胡亥應該是二十三歲的青年,比子嬰還略小。

再推算扶蘇的年齡,秦始皇十三歲登基,二十六年統一天下,稱秦始皇,扶蘇何時出生不詳,不過以古人早婚早育的情況來看,扶蘇即為長子,很可能在秦始皇成為秦王之後不久,便即出生。

秦始皇三十五年時,扶蘇因勸諫父親不成,反而被遷怒,發配到邊關去給蒙恬作伴。

如果扶蘇是秦始皇登基時就出生的,那這年他已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要生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兒子,還是極有可能的。

但如此一來,我們也可確定,扶蘇與胡亥之間,年齡相差至少十五歲以上,這樣的年齡差,標準的長兄、幼弟,那麼他們之間必然還有不少兄弟姐妹,既然如此,《史記》中那句"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就未必指的是子嬰為扶蘇之子,他很可能是胡亥的其他兄長的兒子,而這位兄長可能並未牽扯到秦二世奪位的紛爭中,因此他的子孫就僥倖活了下來。

二、胡亥到底有沒有殺光自己的兄弟姐妹

《史記》中記載:"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戮死於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於內宮,議其罪獨後。^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

從這些記載中,可能看出胡亥確實有進行大清洗,殺了不少兄弟,但是否全部殺光,這還有待商榷。

更大的可能性,胡亥在地位得到穩固後,留下了部分兄弟及其後代的性命,這才有了各國諸侯聯兵攻下咸陽後,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的後事。

畢竟,如果子嬰等人並非扶蘇那種呼聲極高的繼承人,又沒有宗族或朝臣勢力的支持,能夠動搖胡亥地位的可能性還是極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