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魚塘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穩定猶為重要!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早春魚塘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穩定猶為重要!

高產池塘在養殖過程中系統的自我淨化主要依靠水體中的藻類和有益微生物。 而藥物對養殖水體中的藻類及微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一旦用藥就難免會引發很多的連鎖反應,假如整個池塘生態系統的淨化機制及淨化能力出現問題,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水質問題。因此,一味的做所謂的殺滅“蟲菌”的例行工作未必就是對的。

早春魚塘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穩定猶為重要!

我們先試著分析一下早春的魚塘特點及用藥後的變化:

大多數池塘在養殖之前都會進行清塘消毒處理,此時水中微生物大部分被殺滅,活性很低。

進入春季之後,水對流和風混合,產生水層的垂直環流,營養物質從底層上升,加上光照和溫度的增高,還有許多養殖戶會使用培水的肥料,其中主要成分是藻類的營養素(如氮、磷肥為主),為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創造了良好條件。底泥中蘊涵的藻類休眠孢子和浮游動物的休眠卵開始萌發,水體中首先出現個體小,繁殖快的硅藻和綠球藻等。接著以小型藻類和細菌為食物的原生動物和輪蟲開始大量滋生。幾天後,濾食能力更強的小枝角類和大枝角類先後出現並形成優勢群體,直到捕食枝角類的橈足類劍水蚤出現,之後與浮游植物組成比較穩定的浮游生物新群落。

但是由於藻類長得快而微生物長得慢,在最初的時候原生動物和浮游動物無法同時跟上,二氧化碳的消耗遠大於二氧化碳的補充,所以pH不斷升高。

當放入種苗後,由於早期調水魚類(如花白鰱)的體重較小,捕食強度也不夠,會導致藻類的生物量處於較高水平。

假如我們在這個時機使用了殺蟲類藥物,而且是多次大劑量的使用,會殺死水體中本來就為數不多的浮游動物,一些藻類會因為無法被浮游動物攝食而老化,新的藻類又會很快長出,而致使水色過濃。溶解氧、PH值晝夜變化加劇,給水生動物帶來應激。

有些魚塘早春水溫較低,有機物質較少,殺蟲類藥物毒性較大,特別是菊脂類藥物對花白鰱的危害較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花白鰱死亡。

然後在殺蟲之後,我們又會進一步使用殺菌類藥物,使水體中本來還沒有恢復的微生態系統進一步的被破壞。而池塘中細菌的繁殖和微生態系統的建立是遠遠慢於藻類的繁殖速度的。由於細菌大量被殺死,氮循環等受阻,藻類會由於缺乏營養源而死亡,PH降低,溶解氧降低,給我們的養殖對象帶來又一次的應激。

由於消毒劑不是從本質上解決汙染積累的問題,一種病原是壓住了,但汙染還在,必然導致第二種病原生長,如此反覆,最終導致生態系統崩潰,無藥可治。生態系統可能會變得非常脆弱,對我們高密度的水產養殖來說可能會非常不利。

雖然培藻很重要,但是水質的穩定更為重要。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水體中的藻類的數量和種類,整個池塘的生態平衡更為重要。

早春魚塘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穩定猶為重要!

從事水產養殖,我們必須要明白的幾個道理:

一、病原微生物是殺不絕的;

病原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億年,它們對抗敵害已經進化出來了許許多多的手段,許多病原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繁殖速度快,目前我們人類所掌握的方法還無法將它們滅絕。

二、所有的投入品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使用之間要考慮清楚你的池塘是否需要它,以及需要多大的劑量:

1、投入品的毒性

俗話說的好:是藥三分毒!水產養殖上的殺蟲劑多是農藥、重金屬等,這些藥物除了能殺寄生蟲,同時它自身的毒性會影響養殖動物!包括消毒劑和調水產品、解毒產品,它們或多或者少得對我們的養殖對象和養殖環境有著不利的影響。

2、影響養殖動物生長,增加養殖成本。

殺蟲後養殖動物不肯攝食、即使強喂,吃下去也影響消化吸收,飼料係數升高。

3、破壞水質!例如轉水、倒藻(缺氧)等。

很多塘口在使用完投入品後,發生轉水、倒藻等水體環境被破壞,造成水體缺氧、養殖動物中毒等綜合性問題。

三、對於病原微生物處理順序的建議:

1、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染途徑,但這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病原微生物太小,廣泛存在於水體、養殖動物、大自然當中。

2、通過改良環境,使環境不適宜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例如:對於藍藻,我們首先應該從調整水體PH值、富營養化、以及打破水體分層來考慮,而不是動不動就用藥物來殺滅!

3、生物競爭。防治病害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態系統,池塘有一定的浮游動物也是寄生蟲的天敵,水中浮游動物常常是寄生蟲幼蟲或原生動物類寄生蟲的食用者,如果一味的主張殺蟲,造成浮游動物的缺失,就是這些原生動物類寄生蟲或寄生蟲幼蟲的“天敵”就消失了,從而失去了生物控制寄生蟲病害的生態方法。例如:對於藍藻,我們還可以考慮調整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放養數量,以及其他增加藍藻的敵害動物,採取生物防治,而不是動不動就用藥物來殺滅!

4、增強免疫力。我們的養殖對象也已經在進化過程中擁有了對所有病原微生物一定程度的免疫能力,不管是寄生蟲,還是細菌、病毒!只要我們給予養殖對象足夠的營養,穩定的環境,許多病原微生物(如條件致病菌)也沒有辦法讓我們的養殖對象發病或者死亡的!

5、最後才是殺滅。一般來說,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採用粗暴野蠻的殺滅模式。這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

早春魚塘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穩定猶為重要!

穩定壓倒一切,平衡才是最美好!

希望大家根據自己池塘的具體情況,對症用藥,不要盲目跟風操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給大家一些關於早春魚塘管理的建議:

1、做好施肥工作:這裡所說的施肥,不僅僅只是肥水,應該使用“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更合適一些。這就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的魚塘和養殖對象,使用最合適的投入品,並以最恰當的劑量,最有利的天氣用下去,為我們的養殖對象創造最舒適的環境,這樣才能保證養殖成功!不要盲目得去使用產品,否則就會進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惡性循環當中!

2、檢測水質指標:針對性做出處理方案:在日常管理當中,我們除了要經常用肉眼觀察水色、魚類活動情況,來做出處理方案之外,還需要經常性檢測水質指標。但是請注意,檢測完指標了以後,一定要結合檢測的地點、時間、天氣、水層、養殖對象的表現、魚塘水色等綜合分析,不得盲目照搬資料上的處理方案,隨意使用投入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在魚苗下塘之前就保持較深水位:因為水體越大,池塘的緩衝能力越強,避免水位過淺引起的水溫等指標急劇變化。

4、晴天中午開啟增氧機:這個季節開增氧機的意義不在於增氧,而是促進水體上下對流,減小水溫等指標的變化。

5、如魚類發生寄生蟲類疾病、細菌性疾病,請針對病因,對症下藥。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本文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不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水產養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