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二戰末期,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曾計劃對日本本土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歷史上曾被稱為"沒落行動",希望藉助此戰迫使日本投降。但由於美國先後對廣島和長崎進行原子彈轟炸,加上蘇聯對日宣戰等原因,使得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部署周密的"沒落行動"也最終未能成形,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一、血債血償的復仇

1945年4月,當盟軍攻入德國本土與納粹進行最後決戰之時,怎樣迫使東方戰場的日本無條件投降成為了美軍高層又一個棘手的問題,這個意願在美軍成功奪取硫磺島後變的更為強烈。

按照最初的設想,美軍希望用最短最少的時間以最小的傷亡代價來迫使日本投降。為此包括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亨利·馬歇爾等一眾美軍高官都參加了討論。在解決了戰時的最終指揮權問題後,美軍高層決定在沖繩戰役結束之後開始著手準備日本本土登陸作戰。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其實早在1943年,英美兩國曾經提出過一項促使日本投降的"就戰勝日本之評估與計劃"的方案,後因時間等問題最終沒有得到採納。在內部爭論中,美國海軍希望採用海上封鎖+空中打擊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對日本本土的目標進行攻擊,此外還可以通過佔領日本海外基地的方法對其進行內外夾擊。但該方案被陸軍所拒絕,後者認為這隻能帶來更多不必要的彈藥浪費和人力損耗,為此陸軍決定採取路上進攻,突入日本國土腹地方式來與日軍進行決戰,一勞永逸地解決日軍的威脅。經過多方研討和評估,美軍高層最終採納了陸軍的建議。

在確定了進攻方式後,盟軍又開始假設實際執行該任務所遇到的困難。首先就是人員方面,日軍除了會派出訓練有素的軍人之外,一些受軍國主義思想荼毒較深的當地百姓也會參與其中;其次就是海外的軍事基地,一旦開戰日軍很有可能會將武器和人員撤往海外基地,通過基地向盟軍的軍事力量進行打擊;最後便是兵力部署問題,經過情報分析日軍在本土的九州島、本州島部署大量部隊,一旦開戰會以極快的速度完成集結,對登陸的盟軍帶來巨大威脅。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經過仔細考慮,盟軍決定採取兩種作戰計劃對日本實施打擊。首先對日本本土的重要島嶼本州島實施佔領,以美軍為主的盟軍將會投入14個師,48艘航空母艦、戰列艦和巡洋艦,以及400餘艘其他艦船參與此次行動。全體部隊以沖繩島為基地,首先先對日本的海外基地進行佯攻,使日軍誤以為盟軍將會採取以往轟炸+封鎖的方式來對付自己;待日軍守衛鬆懈時,派出空軍對本州島上的機場、交通要道、敏感場所進行轟炸,隨後通過佔領周邊島嶼的方式接近本州島本土,接著從宮崎、鹿兒島有明町、鹿兒島串木野三地的35處登陸沙灘登陸,對本州島上的日軍部隊進行打擊,該行動被命名為"奧林匹克行動"。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奧林匹克行動"成功後,盟軍將會通過當地的軍事基地向剩餘的盟軍部隊進行空中支援。剩餘盟軍將會在房總半島的九十九里和平冢兩地進行登陸,預計會有28個師參與,如果成功就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該行動也被稱為"小王冠行動"。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在行動參與人數上,盟軍也是做足了一切準備。根據要求,美軍將成為登陸作戰的主力國家,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在"奧林匹克行動"中將只派出空軍協助美軍進行作戰;經過與美軍的一致協商,在後來的"小王冠行動"中,英國等國才組建了一支英聯邦軍隊參與到此次行動中。在最後制訂的作戰計劃中,"奧林匹克計劃"將會動用81.5萬名士兵,13萬輛戰車和總噸位超過120萬噸各類艦船參與,而後續的"小王冠行動"更是有117萬名士兵,超過154萬噸的各類艦船參與對日本本土的戰鬥行動。這當中還不包括太平洋陸軍司令部預備的3個師和計劃增援的部隊人數。而盟軍將整個的行動命名為"沒落行動",意思為日本的沒落之日,時間預計在1945年11月開始。


二、困獸猶鬥的日軍

正當盟軍抓緊時間對日本本土展開登陸作戰的同時,日軍此時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根據日軍情報部門的分析,盟軍不太可能在臺風期期間對日本發動作戰,且最有可能登陸的地點應該在宮崎到薩摩半島一帶。事實證明,日軍的分析顯然十分準確。

日軍大本營認為,雖然無法展開大規模反登陸作戰,但是可以採取"不對等"的極端作戰方法使盟軍付出巨大傷亡,從而"逼迫"盟軍簽署停戰協議,而不是完全投降的文件。因此日軍決定採取以下的方法對盟軍的將要開展的進攻進行有必要的還擊。首先就是令盟軍驚恐不已的"神風特攻隊"戰術,根據要求日軍將所有可以接近盟軍船隻的飛行器都改成了自殺攻擊機,此外還有數百艘自殺小艇也被投入到即將開始的戰鬥中。根據推斷,日軍如果展開大規模的襲擊,估計有400艘盟軍艦艇將會被擊沉。部分日本軍事專家認為甚至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盟軍軍力被"神風特攻隊"給消耗。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而曾經可以稱霸太平洋的日海軍艦隊此時已經元氣大傷,根本沒有實力與武裝到牙齒的盟軍展開正面對決。因此日軍高層決定將大部分艦船停泊在港口中,利用艦載武器對盟軍登陸部隊進行殺傷;此外日軍將海軍現有的100餘艘"蛟龍"級微型潛艇、300艘"海龍"級微型潛艇等船隻改裝為自殺艦艇,加上之前培訓的1200名被稱作"伏龍"的海軍自殺蛙人。海軍估計可以在實戰中取得至少60艘盟軍艦船的戰績。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對於任務最為艱鉅的陸軍來說,如何最大程度地消耗盟軍的火力和人員變成了日軍高層最為頭疼的問題。根據以往在太平洋作戰的經歷,日軍將原本施行的放棄控制權,加強防守的實戰策略加以改進,決定在開戰之時將守備部隊部署到距海灘幾公里的地方,將盟軍的落腳點進行最大幅度地縮減,並且遠離盟軍炮火的覆蓋範圍,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而反擊部隊則部署在前線的後方,當戰事焦灼時可以及時進行支援補充。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為了確保這套方案能夠順利實施,日軍將國內40%的彈藥總量派發給負責防守九州島的部隊手中,此外還從各佔領國派遣了大量士兵來支援本土的作戰;普通百姓此時也沒有閒著,在日軍的統一指揮下,日本本土組織高達2800萬人"國民義勇隊",準備隨時配合陸軍和登陸的盟軍部隊展開游擊戰等。據戰後的不完全統計,"國民義勇隊"主要由15-60歲的男性和17-40歲的女性所組成,武器和訓練方面相比於正規軍略顯簡陋,以冷兵器居多,僅有部分民眾擁有火槍、竹箭和竹製刀槍。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為了訓練這些普通百姓能夠上戰場"殺敵",日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以"一命換一命"的方式與盟軍交戰。一名被徵兆的女學生事後回憶,日軍教官要求他"用錐子瞄準美國士兵的腹部來進行刺殺"。而且日軍要求行動時要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參與進來,一旦被俘或暴露就必須自盡來"效忠天皇"。


三、胎死腹中的"沒落行動"

時間一天天地流逝,為了保證行動的萬無一失,盟軍又開始對兩次行動的具體流程展開了二次評估。這次評估中,盟軍充分考慮到了實戰中會發生的一系列的具體問題。首先是最致命的"神風特攻隊",根據盟軍情報顯示日軍會使用超過1萬架飛機進行自殺性襲擊,為了減少在沖繩戰爭中傷亡,盟軍決定先下手為強,對日軍的機場、空軍基地開展大規模的空襲。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針對日軍在地面上的威脅,盟軍決定對原本的計劃進行修改,減少盟軍不必要的傷亡。在這次評估中,盟軍還考慮將化學武器和核武器作為新的打擊方案,前者將會採用類似除草劑和橙劑方法使日本國內的農作物減產,造成國內的糧食緊張,或者採取氯氣、芥子氣等常規化學武器進行作戰;而核武器被作為"最終方案"進行打擊,前提是日本在遭受兩次核打擊後仍有戰鬥力的情況下才會允許開戰。

除上述計劃外,盟軍也對更改進攻地點做了研究和討論,但結果依然分歧較大。當這些評估文件交由麥克阿瑟等美軍高官討論時,他們當中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以麥克阿瑟為主的主戰派和以海軍作戰部長恩斯特·金恩為主的謹慎派。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和總統杜魯門也對評估後的成果表達了謹慎態度,認為在沒有達到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實施一場耗費如此巨大的入侵顯然是不明智的。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蘇軍正式對日宣戰,隨後便發動了千島群島戰役,並對北海道開始虎視眈眈。為了使戰場和勝利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盟軍決定在11月之前便發動"沒落行動"。但日本卻在1945年8月15日自行宣佈無條件投降,原本已經付諸實施的計劃就這樣被迫放棄,成為了一紙空文。

差一點令日本亡國的兩棲登陸戰,為何到後來便不了了之

戰後經多方統計,如果該項計劃被最終實施,盟軍將會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傷亡,

預計有100-200萬盟軍因此傷亡,而日本本土的傷亡和損失更是難以估量,包括平民在內將會有1000萬左右的傷亡,甚至有可能還要大大超過這個數字。


結語

雖然"沒落行動"最終未能實施,但這也大大加快了日本軍國主義滅亡的步伐。在全世界正義之士的巨大壓力之下,日本不得不宣佈投降,終結了罪惡的法西斯專制體制。原本會牽扯更多無辜生命的瘋狂舉動也就此告一段落。


1. 《揭秘二戰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登陸作戰》

2. 《"沒落行動"——無果而終的決戰》

3. 《二戰日本戰爭史1937-19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