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11歲男孩玩手遊花了4萬元錢,能申請休學一年帶小孩去體驗勞動嗎?是否合適?

橙星娛論


通過事件的整個描述,大致瞭解了事情的過程,看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花掉了母親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確實需要幫孩子去正確對待這件事情,但是跟著父母去勞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我們究竟想要給到孩子的成長是什麼呢?

對於孩子,看到了他在遊戲中的上進和對夥伴的幫助,孩子玩遊戲的原因是什麼呢,是被關注,成就感還是其他的?需要我們弄清楚,讓後幫孩子更好的對待學習,生活和遊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幫孩子去看待遊戲以及在遊戲中花錢這件事情。

對於父母,同樣看到了在事件中父母的愛,只是這種愛,是不是真正的愛,需要父母更好的去界定,也看到父母要成長的地方,需要更好的去走進孩子的內心,看到他的需求,幫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和三觀。

雙方共同進步和成長,才能真正去改變。


小魚fishyw


首先回答你:不能!因為小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具有強制性。如若監護人以該理由申請休學從事勞動,教育行政機關或政府可以責令,要求履行就學的義務。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範。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範。

總之,這個做法是違反法律的,是不可取的。


如若拋開可行性來探討申請休學帶小孩去體驗勞動,能否達到題主所想的“改造效果”,那我們必須想清楚是把孩子放到哪一種勞動環境下去。


要是按照以前那個年代,對於這種熊孩子肯定是讓他去試試耕田種地,體會握鋤頭手心起水泡、下田攪泥被水蛭咬、彎腰插秧背疼腿痠的感覺。而且現在這個時節也是適合插秧播種。

但是怎麼說呢,農耕生活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特性了,很難給孩子那種“這就是現實社會的痛擊”的感覺。畢竟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是見過大人種莊稼的?哪怕他知道種田很辛苦、很累,但他很難把這樣和自己不上進、不努力所面對的未來人生關聯起來,因為對他而言,這些東西不在他所處的那個環境,不是他以後必須去跨越的人生。


即使能起到威懾效果,也僅僅是暫時的。畢竟人都是健忘的,當他離開辛苦的耕田體驗時,穿著整潔的衣服去上學啊、回到家張口吃飯啊、不用洗碗掃地寫寫作業啊,這些現代社會的孩子的正常生活很快就能撫平他。



那怎麼辦呢?把他送去打工?這樣子就很接地氣了吧?很符合“不好好讀書就去當打工仔”的威脅論了吧?可是這孩子才十一歲啊,正經的工廠哪個敢要他?即使退一步講,有工廠敢招他,那肯定是小作坊、黑工廠啊!你想想萬一遇上把腳砸了啊、把手切到啊這樣的意外情況,怎麼辦?其實說到底,哪怕那個孩子再不爭氣,發生任何不可逆的損傷都會是父母的心頭痛!

很多事情不是可不可以,而是就像你問的那樣,合不合適。我們不追求什麼利益最大化了,姑且求得一個代價和收穫成正比。那我們讓這孩子付出了一年的時間,不給他上學接受正常孩子的教育,而是把他放去農村啊、工廠啊“改造”,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其實這樣做是很難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的,還很有可能把孩子刺激地更叛逆。


題主說:“這樣在溺愛中成長的小孩,不瞭解父母工作的艱辛和生活的壓力,學習不上進,只會玩遊戲,最終只會成為敗家子”


可是,我們必須要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沒有孩子是石頭裡蹦出來的,也沒有孩子是憑空長大的。先別一味地認為這個孩子就是天生這麼“敗家子”,也要反思反思父母呢?如果是因為“溺愛”導致孩子“敗家子”,難道父母不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培養方式嗎?


回到題目,“花光了媽媽辛苦給別人裝4萬袋水泥才賺來的4萬多元。事發後,一頓暴打,媽媽和孩子都哭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推測出,家庭條件不好,媽媽顧著辛苦賺錢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四萬塊錢,孩子很難做到一次性花光吧?那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都不知道?事後才反應過來暴打一頓,真的讓人嘆氣。


我理解在條件不好的家庭,真的是“搬起水泥抱不了孩子,放下水泥養不了孩子”,我沒有立場也沒有資格去批判些什麼。只是覺得惋惜,沒把孩子教好,損失遠遠不止那四萬塊錢啊!如果可以,我只強調“如果可以”,能不能儘量地兼顧一下孩子的教育?哪怕只是多關注一下他,也很有可能在他對遊戲上癮的初始階段就把孩子拉回正軌吧?



我出身農村,我見過很多留守兒童,在之前的回答裡我也提到過打遊戲上癮而休學的小力,他也是因為媽媽長期在外打工而忽略了對他的教育。我該說些什麼好呢,很多事情其實真的沒有那麼簡單,教好一個孩子也絕不是“用錢培養”、“勞動改造”就可以搞定。其實孩子吧,說到底不能沒有爸媽在身邊教。你要一個野蠻生長的孩子自覺長成筆直俊挺的白楊樹,不是說不可能,只是未免太苛刻,這太難了。


始終覺得,作為家長一定要好好想清楚,你那麼努力地掙錢養家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給子女更好的未來,那你不覺得缺失父母在教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反而倒貼錢交給學校教育就指望萬事大吉,未免太過於理想主義吧?


小鴨嘎教育


青少年網遊成癮,而家長竟然絲毫沒有防範意識,最終讓孩子揹著父母偷著花錢買網遊裝備,甚至是給遊戲玩伴充值,幾萬塊錢就讓孩子這麼隨意糟蹋了。

看到河南這個11歲男孩子的行為,真是讓人心痛,我們的家庭教育哪去了?對於類似的孩子怎麼辦?申請休學去勞動體驗一年就能解決問題嗎?

河南這個小男孩子可以休學一年去勞動體驗,但前提是家長得知道怎樣重建孩子的認知世界。

兒童心理世界原本很單純,但是極易受環境的影響,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孩子正確的認知和分辨力,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怎樣防止不良環境的負面影響。而這一切都需要平常結合孩子的一日生活,具體的事,去教育和引導。在孩子學會分辨,知道怎樣做的前提下,正給孩子立規矩,合理獎懲,才能讓孩子不偏離成長的正軌。而河南這個11歲男孩子,他最缺少父母的正確教育和引領,如果能休學一年,並在家長的陪伴和帶領下做體力勞動,只要引導得法,就能讓孩子知道掙錢不容易,生存更不容易的道理。

不能理想化看待休學一年進行勞動體驗這件事,搞不好可能會讓孩子對學業徹底失去興趣。

給一個遊戲成癮的11歲男孩辦休學並去體驗為期一年的體力勞動,確實可以讓孩子接觸最真實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不易。但是對於一個已經11歲的男孩子來講,改變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家長真不學點育兒知識,只想讓孩子在體力勞動的辛苦中有所改變,恐怕對孩子來說並不見真能改變。我曾經接觸過一些有相似經歷的孩子,在勞動體驗中,由於被身邊人排斥、諷刺、挖苦,很快就傷了這些孩子的自尊心,導致他們破罐子破摔,結果非但沒有改變孩子,反而讓孩子徹底對學業失去了興趣,最終連學校都不願意回。

改變一個認知分辨力和自控力很差,且網遊成癮的孩子,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靠家長單方面努力很難改變孩子。

網遊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和有酒癮、毒癮的人一樣,如果沒有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幫助,靠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長單方面努力,往往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家長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甚至他們連最起碼的育兒觀都沒有,也沒有合理的親子溝通方法,管教手段等。如果有家庭教育指導師或心理諮詢師介入指導,一方面可以給家長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可以接觸孩子,側面輔助教育和引導網遊成癮的孩子,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才可能會讓這個孩子走向生活正軌。

結束語:現在家庭教育缺失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現象,很多青少年成長出現問題,大都源於家長不懂教育,才讓孩子不斷受負面環境的影響,最終偏離正常軌道。儘管我們很同情這些孩子,也知道家長不易,但是對於沒有學習意願的家長來說,精神上的貧窮卻是不爭的事實。正如老話講:救急不救窮,網遊成癮的孩子家長如果不成學習型的家長,他們可能永遠無法改變孩子。


寒石冷月


對於小孩玩手機遊戲,家長要起到監督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綁定銀行卡的手機給小孩使用,最好給他老年機,不能用智能手機,危害真的很大,影響學習,讓小孩玩物尚志。但是錢已經花了,只能花錢買教訓,休學還是不要了,可能會給他帶來心理傷害,導致再也無心學習,可以利用假期讓他體驗生活,做力所能及的勞動,正確引導他,讓他明白,父母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學生還是以學業為重。真的休學的話,會影響學習進度,要想讓小孩改變,只有循序漸進,急不得,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他的學習興趣,用學習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慢慢改掉遊戲癮,手機癮。


玲妹妹愛英語


體驗勞動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一年的時光也是相當寶貴,孩子體驗勞動的一年間在其他方面失去的可能會更多,不能顧此失彼,因小失大,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疏導,家長通過網絡或專業人士指導對孩子教育,也可以到專業的機構請專人進行糾正指導,方法可能多種多樣,不拘一格,還有一點是家長不能過急,一個缺點或缺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變同樣不是一朝一夕,需要耐心與時間!


執著的安全人


現在的小孩都愛玩手機,這是時代的問題,那麼為什麼小孩玩手遊能花那麼多錢暱,家長監護是否到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教會孩子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要讓孩子做事有度

然後休學體驗生活,這個怎麼說暱,監護,教育得當,沒有必要,監護教育不當,也沒有必要


免費數學


帶他去湖南衛視的一個節目,可以讓他體驗下勞動


芸熙東方


答案是可行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有人都知道學習苦,但是,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忍受生活的累。學習苦,這個是預知的,孩子也知道。但是生活的累,是未知的,孩子也沒經歷過,他不知道。這個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啊。讓孩子多體驗一些生活的累,有個感官的認識,他就會明白了。


不悟先生


不能,堅決不能,你讓他體驗勞動,他固然能感受到勞動的辛苦,賺錢的不易,但同時他所接觸的也都是一些大人,這些會讓他受到外界的誘惑,很難再靜下心來學習。孩子才11歲,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陪你一起去火星


合適,因為如今一些青少年是不知道自己父母賺錢有多麼辛苦的,讓他們自己好好體驗體驗,才會知道自己父母的艱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