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三國時期的武將可以說大家都能說出來幾個,其中劉關張三人大家最為熟悉,當然最為熟悉的主要還是《三國演義》中對於張飛角色的塑造,在當中有猛張飛之稱。其和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並稱為蜀漢五虎將。同時他和關羽追隨劉備較早,都是深受劉備信任和倚重的人。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在《三國演義》當中,對於張飛的勇猛更是在很多的情節中有所體現,其中長坂坡一段,趙雲七進七出十分的經典,而除了趙雲,張飛獨自在當陽橋喝退曹操大軍的情節也是經典當中的經典情節,更是將張飛的勇猛表現的淋漓盡致,那麼,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對於當陽橋喝退曹兵的橋段不只是在《三國演義》當中,在正史以及其他表現形式當中也是有著不少的描繪,拋開演義不聊,來聊一聊貫口《八扇屏》當中《莽撞人》的一段,以及在正史當中對於張飛喝退曹兵的橋段。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首先、貫口《莽撞人》當中的描繪

只見張飛豹頭環眼,面如韌鐵,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頜下扎裡扎煞一副黑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鬥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冠於長,身披鎖字大葉連環甲,內襯皂羅袍,足蹬虎頭戰靴,胯下馬,萬里煙雲獸,手使丈八蛇矛。

站在橋頭之上,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大罵:“曹操聽真,呆,今有你家張三爺在此,爾等或攻,或戰,或進,或退,或爭,或鬥,不攻,不戰,不進,不退,不爭,不鬥,爾乃匹夫之輩。”大喊一聲,曹兵退後;大喊二聲,順水橫流;大喊三聲,把當陽橋喝斷。後人有詩讚之曰:“長坂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這裡引用了一段貫口中的詞,其中大家可以看到對於張飛的相貌描寫,有對張飛整個形象的描繪,而關於喝退曹兵的描繪更是將張飛的勇猛展現的淋漓盡致,當然畢竟是藝術的表現,其中誇張的表現形式,對於喝斷當陽橋的描繪,無非就是要表現張飛猛。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其次、正史當中對於當陽橋喝退曹兵的記載

《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瞠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從這樣的記載當中,可以看到曹操追到長阪橋後 ,看到張飛橫矛立馬大喝,佔盡地利。曹操畢竟謀略過人,肯定想到自己已是疲憊之師,對方卻是以逸待勞。再加上對面是張飛這樣的萬人敵,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敵也。又怕對面有伏兵。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曹操可能不知道張飛的本事,但是關羽的本事絕對是一清二楚的。關羽刺顏良於萬軍中,自己可是親眼所見的,這個張飛亞於關羽,還是不要冒險了。三國志記載的此事,沒有撤退的記載,而且張飛已經把橋弄斷了,不可能當著張飛的面去修橋吧。三國演義為了加重戲劇化加了嚇死夏侯傑一段。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最後、為何能夠喝退曹兵

這裡首先要說的是地形上的限制,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當中,地點是當陽橋,畢竟只是一座橋,一次性能夠通過的兵力是十分的有限的,而在通過的同時,很大可能會持續的造成士兵的損失,正是這樣的地理優勢,使得曹操不敢輕易進兵。

張飛單槍匹馬於當陽橋上喝退曹兵,曹操倉皇撤退,是害怕張飛嗎?

另外就是像演義當中那樣,曹操是恐懼有伏兵,曹操要是想要繼續追擊那麼大軍勢必要渡河,而如果真的有伏兵那麼渡河的兵馬凶多吉少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渡河。曹操最懼怕的是成功渡河以後伏兵出擊,這樣先頭部隊若是不敵便會無路而退,渡河的部隊和準備渡河的部隊會自亂陣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